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张剑颖
张剑颖(?-1947)秦腔剧作家。陕西临潼县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参加革命,曾任陕甘宁边区关中专署建设科科长、中共陕西省委关中地委宣传部部长等。一生共创作大小秦腔剧目16本,其中以《关中四杰》《黄花岗》为代表作。 -
82019-10
[ 词条 ]《品味秦腔》
剧坛纵横系列丛书之二。张晓斌著。2006年12月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分上下两编。上编“声情篇”,为秦腔名家、名戏、名段赏析点评。涉及陕甘两省老、中、青三代名家各个行当数十人,均为传统戏与现代戏优秀剧目精华唱段。围绕介绍剧目、分析唱段、评述演员、概论声腔、阐释技巧、鉴赏特色等,对唱段中相关历史典故进行浅释和勘误。下编“德艺篇”,揭秘戏曲名家崇艺重德的奋斗精神,人生际遇的酸甜苦辣,台前幕后的轶闻趣事及其在观众中的广泛影响。对近现代以来众多前辈耆宿、名家主演及舞台新锐等带有资料性的简略介绍。 -
82019-10
[ 词条 ]樊仰山
樊仰山(1908?1985)秦腔剧作家。陕西韩城市人。开封政训学院毕业。曾任《青门日报》社长、《更生》半月刊社长、《西京平报》经理等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加入易俗社,创编剧本20余本。主要有《梅花岭》《李秀成》《衣带诏》等。此外,还编写《抗战五部曲》,包括《长江会战》《血战永济》《湘北大捷》《民族魂》和《牧童艳遇》等剧。 -
82019-10
[ 词条 ]《李映东与鸿盛社》
黄庆诚、黄维著。2006年8月作家出版社出版。全书从“三代班主”入手,详尽介绍了天水鸿盛社成长发展的历史过程,对该社艺术特点、脸谱流派的形成和擅演剧目,以及财务奖罚制度等均做了详细记述。尤其对第三任班主李映东的艺术造诣和对该社的贡献论述较为翔实。书首有李瑞芳、裴正学等名家题词及剧照、脸谱等10页。序有金行健的“怀念李映东先生”、王正强的“秦腔史的缩影”及田小牛“前言”等文。书后附有“鸿盛社老艺人遗作”8篇,“报刊辞书对鸿盛社的评介”10余篇,“李映东儿孙的怀念文章”多篇。 -
82019-10
[ 词条 ]袁允中
袁允中(1900~1971)秦腔剧作家。上海市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曾任教育厅长、银行董事长。四十年代到西安开办面粉厂。酷爱戏曲艺术,被三意社聘为业余作者,1954年正式加入该社,任专业编剧。先后编创10余个戏曲剧本,代表作有《峨眉二蛇》(前后本)、《五典坡》(前后本)、《刘婵金》《状元媒》《唐太宗》等;整理改编的戏有《昊天塔》《炮打两狼山》《击鼓战金山》《狸猫换太子》《双罗衫》《凤仪亭》《张羽煮海》《秋江》等。 -
82019-10
[ 词条 ]曹应辰
曹应辰(1881~1958)秦腔剧作家、导演。甘肃宁县人。字枢丞。清已酉(1909)拔贡。同盟会会员。民国初任陕西三边临时禁烟专员,后在兰州、平凉任教,授课之余,以风公为笔名,编剧不辍。后被易俗社聘为编剧,先后为该社编写《顶灯记》《黄花岗拜扫》《民意潮》《因果鉴》《戏中戏》等戏并上演。曾为平凉平乐社编写《信陵君窃符救赵》《扫墓认子》《驴背缘》等,并担任导演。一生共编写大小剧60多本。 -
82019-10
[ 词条 ]卢缙青
卢缙青(生卒年不详)秦腔剧作家。陕西礼泉县人。辛亥革命后参加易俗社工作,曾任社监和编剧等职。代表作有《青天白日》《绣囊记》《含浦珠》《长安狱》以及折戏《艾孝子》《绣衫误》等。 -
82019-10
[ 词条 ]《秦腔艺术论》
秦腔文论集。陕西振兴秦腔艺术系列丛书。张晋元著。1994年11月陕西人 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全书汇集了作者发表于各 地报刊约40篇秦腔评论文章,包括《秦腔的流 派与传播》《秦腔艺术在台湾》《秦腔是京剧西皮的远祖》《用数学揭开戏曲美学之奥秘》《论秦腔 艺术“三”形态》《戏曲滚白论》《秦腔彩腔研究》 《略谈秦腔中的“借韵行腔”》《“鸿雁捎书”溯源》 《“乱弹”的称谓及其由来》《大荔剧种何其多》 等。书首有叶增宽的“题词”和袁光之“序”,书后 有作者之“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