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2 条相关资源
-
252019-12
[ 词条 ]乔老二
(?~1926)秦腔教练。陕西西安市人。真名不详。1873年赴外地学艺。1876返乡后在当地训练学生。在长安马寨培训出李云亭、德儿娃等名徒,在新筑培训出李金鸣等。后受其学生李金鸣聘请,到秦中社担任教练,为该社培养出不少艺术人才。 -
172019-10
[ 词条 ]火彩
又称“烟火”。秦腔传统演出中的舞台效果的一种,主要用火焰制造舞台效果。火彩以松香为原料,研成粉末,通过道具进行各种造型。秦腔剧目中神话戏甚多,演出时火彩用得最多,花色也最繁盛,有火门、二龙戏珠、二龙出水、二龙入水、朝天一炷香、顺风火、串串珠、金蛇盘顶、过梁、盖头火、顺地溜、天接地、金钱吊葫芦等十种以上。在演出中各种花色的火彩可以单用,更常联缀成套施妆,越发精彩。可分为手撒火彩,口喷火彩两类。其中撒火彩一般由前场(检场)施放,如果上下场口两处同时用火,例由三衣箱管箱人协助。口喷火彩则为演员们的表演特技。 -
92019-10
[ 词条 ]中国秦腔发展基地
中国戏剧家协会为“发展先进文化、弘扬秦腔艺术、增进文化交流、繁荣戏剧舞台”,于2005年确定兰州市为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常设举办地,并命名兰州市为“中国秦腔发展基地”,成为全国确立的第一个中国戏曲发展基地。 -
92019-10
[ 词条 ]秦腔光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秦腔CD光盘开始出版,不仅五省(区)音像出版部门组织拍摄,还相继出现多家私营影视有限责任公司推出自己的产品。西北较大的私营影视企业有两家,即陕西省太平洋有限责任公司和甘肃省百通影视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这两家公司的CD、VCD、DVD秦腔光碟制品,所占市场份额最大。仅甘肃省百通影视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挖掘录制的秦腔传统剧目达400多本(折),精心打造制作的DVD《百部秦腔大系》由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相继出版发行。 -
92019-10
[ 词条 ]秦腔百名演员唱腔集锦
秦腔音响资料。共15盒。1982年7月由陕西省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编辑,中国唱片社(后改为陕西音像出版社)出版。选编了1934~1982年近50年间的秦腔音响资料。包括一些主要秦腔团体不同时期、各类行当、多种风格流派的秦腔表演艺术家共100人的108个唱段。每位演员都有一段简介,包括生卒年、艺术经历、艺术风格、特点等,还附有唱词原文。百名秦腔演员唱腔集锦一览表盒号-带面-内容1A 1.李正敏《探窑》2.陈雨农《断桥》3.刘毓中《祭灵》 B 4.王谋儿《辕门斩子》5.朱林逢《断桥》6.王文鹏《辕门斩子》2A 7.苏育民《打柴劝弟》《激友》8.晋福长《杨三小》9.王天民《柜中缘》10.田德年《铡美案》 B 11.杨金声《白蛇传压发》12.何振中《赶坡》13.孟遏云《女起解》3A 14.张德明《诸葛撑船》15.宋上华《杀狗劝妻》16.王集荣《法门寺》 B 17.李正华《岳母刺字》18.阎振俗《打砂锅》19.李甲宝《卖苗郎》4A 20.刘易平《辕门斩子》21.袁克勤《斩李广》 B 22.张建民《赤桑镇》23.苏蕊娥《花亭相会》24.康正绪《大报仇》5A 25.杨金凤《三对面》26.杨令俗《杀狗劝妻》27.李可易《敬德洗马》28.李夕岚《两个女红军》29.张新华《藏舟》 B 30.王仲华《黑旋风李逵》31.李爱云《三轿》32.刘化鹏《戚继光斩子》6A 33.王玉琴《三娘教子》34.樊新民《三滴血》35.李正斌《南北会》36.王辅生《看女》 B 37.吕明发《伍员国》38.马蓝鱼《鬼怨》39.颜春芩《反西凉》7A 40.殷守中《游西湖游湖》41.董化清《三上轿》42.阎更平《徐策跑城》43.余巧云《柳林写状》 B 44.贠安民《金沙滩》45.赵桂兰《三回头》46.焦晓春《葫芦峪》47.查俊卿《罗汉钱》8A 48.乔新贤《朱春登放饭》49.张彩香《昭君出塞》50.杨天易《镇台念书》 B 51.任哲中《周仁回府》52.肖若兰《扫窗会》《于无声处》9A 53.赵桂琴《第一个浪头》54.姚裕国《将相和》5.5李应贞《断桥》56.陈振民《八件衣》57.雷震中《红梅岭》 B 58.周辅国《三对面》59.傅凤琴《屈原》60.雷开元《劈山救母》61.肖玉玲《火焰驹》10A 62.陈仁义《下河东》63.申水琴《铡美案》64.李爱琴《周仁回府》 B 65.宁秀云《走上新路》66.贠宗汉《血泪仇》67.刘棣华《西安事变》68华美丽《斩秦英》11A 69.刘茹慧《辕门斩子》70.郝彩凤《祝福》71.尹良俗《西安事变》 B 72.郭明霞《赶坡》73.王君秋《铜台破辽》74.南琴秀《杀庙》75.全巧民《三滴血`朝山》12A 76.崔惠芳《龙江颂》77.阎瑞民《司马迁》78.舒曼莉《江姐》79.曹海棠《柜中缘》 B 80.陈妙华《卖水》81.李买刚《包公赔情》82.张咏华《红灯照》13A 83.张惠霞《斩鸿恩》84.郭葆华《西安事变》85.王麦兰《双镯记》 B86.贺美丽《周仁回府》87.蔡志诚《断桥》88.李淑贤《小包公》89.张燕《陈妙常》14A 90.马友仙《洪湖赤卫队》91.李兴《杨三小》92.郝宝珍《打神告庙》 B 93.昝金香《马嵬坡》94.高信民《出棠邑》95.霍惠君《打金枝》15A 96.马金仙《断桥》97.常云芳《血手印》98.卫宝善《卧虎令》99.杜秀霞《人面桃花》 B 100.杨凤兰《二进宫》附①肖若兰《三滴血缔婚》②任哲中、郝彩凤《祝福》片段 -
92019-10
[ 词条 ]《艺坛花絮》
见《甘肃戏苑》。 -
82019-10
[ 词条 ]清代秦腔脸谱折
1966年户县剧团演员余艺鹏在凤县河口乡安多寺村捜集。原折用粗毛边声源纸裱背高16厘米,宽13厘米,厚2厘米,50折页,共长650厘米,正反100码,封面正中竖题“光绪二十二年绘”,四周画回纹花边,封底题绘制者姓名,中间画脸谱98幅。1978年以来,余常照谱画脸,为使用方便,将其裁开,致使14页共27幅脸谱及封底绘制者姓名散失。现存72幅脸谱,均呈瓦块形,具有清代脸谱技法特点。原折所署脸谱人物有张天师、闻太师、南天王、西天王、北天王、中天王、崇黑虎、赵公明、张衍行、李忠、“鬼面杨奇”、通天蛟、通天教、王灵官、陈武、“赵云郎”、斗越椒、黄宗道、王彦章、魏仇、“赢秦始皇”、侯上官、华勋、庆忌、毛奔、姜绍、崔秋娥、“雷霸师和朱异”“祖师(额去白即燃灯)”、项羽、专诸、吴威、朱温、孙选、黄巢、马武、张飞、列熊、许褚、黄龙、护法、杨任、张魁、晋怀王、公孙枝、柏天卒、黄汉升、司马师、盖苏文、李元霸、颜子威、“呼延赞(红额即周将)”、杨广、单童、颜良、文丑、周通、庞统、仓额、邓华、潘璋、姚期、包拯、常遇春、金兀术、尉迟恭、夏侯惇、郑恩、武松、孙悟空、猪八戒等。实物现存西安市戏剧研究所资料室。 -
82019-10
[ 词条 ]老旦妆
秦腔旦角妆的一种。过去秦腔老旦多由男性扮演,基本不敷底色,仅在颜面本色之上用白笔画几道皱纹便可。现多改为俊扮,但不敷脂粉,额间、眉角、鼻窝画几道皱纹,若系贫穷老妇,底色要略带土黄,以示饥饿之相。又有媒旦妆、媒婆妆、妖旦妆之分。①媒旦妆。老旦妆的一种。用铅白调水画出两个白眼窝,两胞画上麻雀或麻子,头上装一牛角或羊角。②媒婆妆。媒旦妆的一种。用铅白调水画出两个白眼窝。鼻子涂红,以示嗜酒或酗酒,脸颊画一小鸡。③妖旦妆。旦角妆的一种。妖旦也称“摇旦”“媒旦”“彩旦”,京居_称“丑旦”。早期的化妆程序是先用铅粉调水画出两个白眼窝,鼻子涂红,以示嗜酒或酗酒,脸颊画一小鸡,或在两腮画上麻雀或麻子,鼻梁画一倒立蝎子,嘴角点红或点白,使其丑化。1949年后多改为俊扮,仅在唇边点一黑痣,太阳穴处贴一片霄药或圆一圆紫痕(或称拔火罐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