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宁夏大地音像出版社
音像制品出版机构。位于银川市鼓楼北街41号。1985年3月成立。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厅。主要出版具有回族特色和西北特点的文艺音像读物。出版有录像带《打銮驾》(秦腔)《婚礼不该中止》《听故事猜谜》以及通俗歌曲录音带等。 -
82019-10
[ 词条 ]山神戏
秦腔演出习俗。专为山神所演的春祈秋报戏。旧时,有些山村多在正月初九,都要迎山神出山,遍历各村,祈求其保佑作物丰收,直至四月方止,再送神还庙;到了夏收结束,十月秋成,为报答山神功德,各村还要举行祭献活动,以示还愿,演至腊月方止。这种一年两度的山神报赛习俗,称为“山神会日”。山神会日十分隆重,山神出行之前,先要在其庙前设棚,举行奠酒仪式,还要请戏班唱“奠酒戏”,戏毕,由首办村社迎山神下山,途经各村,群众还要抢迎山神、行“踏庄”之俗。继而再由抢迎者接办山神会,各村山神会之顺序,按先年向庙内下帖先后排定,“山神戏”每村一般多为三天四夜,也有四天五夜者。各村社按约定会期依次迎神,依次唱戏。最后办会者,还要举行“送神回庙”仪式,毕,送山神回老庙,“山神戏”方止。 -
82019-10
[ 词条 ]跑箱戏
亦称“抢箱”。秦腔演出习俗。多指庙会最后一场演出。含义有二:一是戏班在甲地庙会演出最后一场快要结束时,乙地会首便安排人员和车辆前来接应台口,将戏箱、道具等全部装车,而且喊声不断,以示喜庆;二是甲地演出刚刚结束,乙地即来“抢箱”,演员不卸妆立即赶往乙地继续开台演戏,故谓之“跑箱戏”。 -
92019-10
[ 词条 ]《艺坛花絮》
见《甘肃戏苑》。 -
82019-10
[ 词条 ]吕荣儿
秦腔小戏《三回头》中人物造型。人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之“吕荣传”。吕荣儿配夫许升,嫖风浪荡,荣儿苦劝不听,反而吵骂不休。其父吕鸿儒见状,令女与之离婚,许升愤然写下休书,荣儿一走三返,留恋不舍,许升亦生悔意,夫妻重归于好。此人物属旦行,以小旦应工。王月华、何毓华、种玉华、崔晓钟、孟遏云、王志义、赵桂兰、余巧云等都饰演过这一角色。出场时俊扮,梳大头,戴线尾子,银泡头搭,穿湖色素袄裙,系四喜带,足穿白袜子、彩鞋。 -
92019-10
[ 词条 ]中国秦腔发展基地
中国戏剧家协会为“发展先进文化、弘扬秦腔艺术、增进文化交流、繁荣戏剧舞台”,于2005年确定兰州市为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常设举办地,并命名兰州市为“中国秦腔发展基地”,成为全国确立的第一个中国戏曲发展基地。 -
92019-10
[ 词条 ]《甘肃戏苑》
戏剧期刊。原称《艺坛花絮》1981年2月创刊。甘肃省剧目工作室出版,陈剑虹主持编辑。仓肝刊初每半月一期,四开四版。主要报道艺坛动态、评价舞台演出风貌,开展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和对文艺问题的讨论,反映艺术工作者的生活、要求和读者的意见。辟有“艺术经验、戏剧知识、艺术生活、名作欣赏、艺坛轶事、排练花絮、舞台新秀和艺苑文搞”等栏目。共出8期。1982年初改名《甘肃戏苑》,同时改为季刊。先由甘肃省剧目工作室出版,后改由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出版。主要发表甘肃作者创作、改编的剧本、戏剧研究文章等。并辟有杂谈、随笔、唱段分析、演员介绍、舞台生活、消息、动态等栏目。2002年改名《甘肃艺苑》。截至2012年已出版123期。 -
82019-10
[ 词条 ]孙尚香
秦腔三国戏中人物造型。以此人为主要角色的秦腔剧目不多,目前仅见《回荆州》《截江救主》《别宫祭江》三出。三国时期吴国人,孙坚和吴夫人之女,孙权、孙策之妹,自幼喜好武艺,手下侍女皆带刀具,常以击剑为乐,身带利器又容姿甚美,被人们称为“枭姬”。建安十四年(209)十二月与刘备缔结政治婚姻。两国联盟破裂后,孙权将其送回东吴,夫妻从此断绝关系。此人物属旦行,在本戏中以小旦应工。清末以来,赵杰民、四州红、袁避辉、曾鉴堂、何振中、赵化俗、王晓玲、孙玉梅、部莲蕊、刘月娥、张芬莲、窦凤琴等都饰演过这一人物。其中,何振中在《回荆州》中饰演的孙尚香,典雅而端庄,羞涩而妩媚,被王绍猷评赞曰“娴雅动人,碧栖鸣凤”;王晓玲饰演此角,则又发挥了以真嗓拉腔的独特优势,高遏行云,堪为一绝。人物扮相为俊扮,《书堂含婚》一场,梳大头,戴线尾子,凤冠、流苏,水钻头面,红绒花,穿红女蟒,搭云肩,围玉带,下着白绣花裙,配以彩裤、彩鞋;《闯新府》一场,改穿黄花女帔;《赶驾》一场则加黄花斗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