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段林菊
段林菊(1937-2009)秦腔演员,是眉户、碗碗腔演员。女。工小旦。山西新绛县人。13岁参加咸阳专区文工团,不久转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曾任该院眉户团副团长。其表演深沉含蓄,唱腔自然流畅。擅演剧目有《屈原》〈法门寺》《刘巧儿》等。并以《拾玉镯》之宋巧娇获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二等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第六、第七届委员。段林菊饰《白玉瑱》之尚琼飞(戏曲研究院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田老四戏班
甘肃秦腔班社。清宣统二年(1910)由西峰市董志塬田老四(排行第四,真名不详)组建。主要成员有须生张新米、白聪聪,花脸禄祥、寿祥,旦角张新全、梁顺保、张有良,板胡张连连等。演出的主要剧目有《月光带》《三探妻》《出五关》《双山关》《金钟罩》《九华山》《火烧新野》等。田老四戏班主要在西峰市一带以及正宁、宁县、庆阳、环县等地活动。1931年解散。 -
302019-09
[ 词条 ]脚姿
秦腔基本功。演员舞台表演中,站式的分解动作之一,即两脚所做的各种姿态。戏剧人物的一戳一站,都有其规定的姿态与造型。脚姿既是演员表演功力的最基本要素,又同身段、手型、眼神结合成为整体,是形成各种不同站式的前提。因此,演员在练功初始,首先要从掌握最基本的脚姿(包括脚位)和站式开始,以增强对腿部的控制能力,并学习在舞台表演中如何运用两面身形(即子午相)。脚姿有勾脚、绷脚等姿态。①勾脚。与“绷脚”相对。脚跟踹出,脚尖、脚背往回勾。戏中身份显赫的生、净角色,出场走台步、亮靴底,丑行站立道白,左右手轮番提袖,右、左腿轮番移换重心时,均贯穿运用此脚姿。②绷脚。与“勾脚”相对。脚尖着地,脚跟上提,脚背绷直,尽力往上顶。戏中,武丑站立,行左、右戳腿式;武生、武旦弓箭式,呈左、右扑步以及探海、射燕等表演中;均贯穿运用此脚姿。③汇脚。脚绷起,脚窝朝上,脚尖尽力往回汇。戏中旦角卧鱼、武生劈叉、涮腿等表演均贯穿运用此脚姿。脚姿 -
302019-09
[ 词条 ]申毛娃
申毛娃(1902~?)秦腔演员。主工花旦。甘肃滇原县人。从小酷爱戏曲,与旦角演员始有钱换帖结为弟兄,后又跟其学戏,亦师亦友。其嗓音柔和,做工细腻,眼神与面部表情颇具独到之处。因身体矮胖,当地人嬉称为“碌碡旦”。后赴灵台、宝鸡、凤翔一带演出,被誉称为“镇原红”。1937年前后流落至陕西陇县。以花旦戏见长,擅演《血手印》之王桂英、《庚娘传》之尤庚娘、《三上轿》之崔秀英,还有《杀狗》之焦氏等。 -
302019-09
[ 词条 ]张继信
张继信(1941~)演奏员。1954年从艺,工生,后改行操琴兼唱腔设计。先后为《青丝吟》《小俩口算账》《卖碗》《花亭会》《杨三姐告状》《皇封乞丐》等剧操琴并进行音乐设计。 -
302019-09
[ 词条 ]东盛班
甘肃秦腔班社。创建年代无考。清光绪初年便已经存在。掌班人为陈德胜(十娃子)。主要活动在兰州新关一带。演职员30余人。主要演员有陈德胜(净)、李德贵(大净)、桑大嘴(旦)、张天保(天保子,工旦)、苏老旦(老旦)、薛保元(艺名三木头,须生)、李海亭(艺名六指、须生兼净)、陆召儿(净)等。上演的剧目有《马踏五营》《花线带》《马武闹馆》《秃女人摸牌》《群仙阵》《访白袍》《雄黄阵》《火烧白雀寺》《永寿庵》《马前泼水》《柳家坡》《皇姑打朝》《夜探北平》《侯上官折梅》《南阳关》《高平关》《阴阳河》《岳母刺字》《大香山》《黄河阵》《辕门斩子》等百余出。该班在兰州享誉甚高,对创立甘肃中路秦腔风格有重要贡献。光绪三十四年(1908),因清廷颁布“国孝令”而被迫解散。部分艺人集资在黄家园开设茶园,维持生计。 -
302019-09
[ 词条 ]玉庆班
玉庆班亦称“玉成班”。陕西秦腔班社。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陈雨农创建于西安,陈自任社长。艺人除陈雨农外,尚有旦角郑香亭,须生刘立杰、白相、赵益民,净角阎全德等。郑香亭等曾是华清班的学生。1912年班社解散,成员多加入陕西易俗社,并任教练。 -
302019-09
[ 词条 ]山膀
又称“手膀”。借助手、腕、臂、膀功力进行手膀程式造型和舞蹈表演的基本功训练。要领是两臂左右平伸,松肩、拧臂、藏时、扣腕、左拳、右掌。同时贯穿着翻手、云手、小五花、风火轮等多种手膀活动。在短打、长靠戏中用处颇多,如走边、起霸、拉架子等,均贯穿着大量山膀动作。训练基本功的方法有耗山膀和拉山膀等,基本动作有翻手、穿手、劈手、盘手等。①耗山膀。手臂拉开与肩齐平,保持一定时间静止不动。旧时戏班训练此功,要求耗完一炷香方可歇息。通过这种锻炼,可使演员上肢动作准确、有力、优美。②拉山膀。训练上肢的基本功。要领是左手攥拳,向左伸开,与肩齐平;右手伸五指,手心向外,由左向右拉开,与肩持平。这是舞台表演的基本程式动作。旧时秦腔戏班训练此功与练耗山膀功一样,须耗完一炷香方可歇息。山膀基本训练动作术语表山膀动作-动作要领翻手:双掌自腰间上撩,至头顶上方,掌心向上,双臂微圈。多用于旦角“亮相”,尤以武旦表演运用较多。穿手:左掌上撩又缓下于胸窝,同时右掌向胸窝撩起,指尖朝上,掌心朝里,随即右掌从左掌臂中间穿过上撩举起,左掌向左下方缓去,手背朝前。多用于旦角“亮相”。劈手:左掌往右腋部上抬,右臂向左肩方向砍去,右臂在上,左臂在下,呈交叉状,继而左、右臂分向两边作有力劈砍。生角常用,尤其武生扎式盘武表演中穿插运用极多。盘手: 正盘手为右手叉腰,左手托掌,并向外侧缓半弧圈后收于左胯,再向左方撤出成半弧固翻腕,使手背朝下,随即左掌自左向右向左经脸前盘绕“8”字形;反盘手的动作相反。花旦,手帕盘花表演中运用较多。风火轮: 大八字站定。身向左转,左腿变弓箭步,左、右两臂伸直,相互交错向前抡晃,形成竖圆圈两个风火轮,而且掌要随臂向前抡砍。小云手 :又称“小五花”。双手于胸前,手腕带动,右手向右,左手向左,掌心相对,同时转动;也可双手交叉于胸前,双手背并靠,指尖朝下,同时转动。做此动作时,须连贯、灵巧、圆柔,始终以手腕带动手掌活动。花旦常用,尤其舞扇、舞帕,多有穿插表演。提甲山膀式:有单山膀式和双山膀式两体。单山膀膀式式为双手叉腰,左手缓至左跨边变提甲,右手至胸窝呈按掌,右手向右侧划半弧拉开,臂微圈与肩平,坐腕、虎ロ朝下,掌心朝右外方;甩头变脸,身向右方,目视左前方亮相。双山膀式姿势与单山膀式相同,只是左右两臂与肩持平,左手成拳,右手扣腕,掌心朝右外。顺风旗式:准备姿势与提甲单山膀式同。双手撩至胸窝前,手背朝前呈交叉状(左外右内),顺势将两手上撩,右手撩至右额头上方,眼看右手;左手撩至左侧与肩平,两臂呈半弧圈状,双手翻腕、甩头、变脸,身右目左亮相。拱手式:准备姿势与提甲单山膀式同。双手撩至胸前,左为拳式,右为掌式,右掌虚按在左拳之上,两臂撑圆,腕向里稍扣,身右目左亮相。女式则动作相反。栽锤撑掌式:准备姿势与提甲单山膀式同。左额撩至左额上方,立即变拳向胸窝前下栽,顺势右手上撩至右额目视右臂,随即右手翻腕向上撑起,甩头、变脸、身右、目左亮相即是。冲掌式双臂上抬,掌心朝上,在胸前交插(左掌上、右掌下)目视左手;左掌翻腕,用力向左前方推出;右掌平端,向后拉至右肋处;甩头、变脸、身右、目左亮相即是。山膀推掌式:左手抬臂,与肩持平,握拳,目视左拳;右手上撩,至胸略高即翻腕,再向下推至胸窝前,掌心朝外、扣腕,身左、目右亮相即是。提甲按掌式左手于左胯边变提甲;右手上撩至胸成端掌,目视右手,随即右手翻腕,于胸前按掌、甩头、变脸,目视左前方亮相即是。提甲按掌式:左边与左胯边变提甲;右手上撩至胸成端掌,目视右手,随即右手翻腕,与胸前按掌、甩头、变脸,目视左前方亮相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