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顾秋林
顾秋林(1944~)秦腔演员。女。工闺门旦、花小旦及刀马旦。江苏昆山县人。12岁考入青海军区秦剧院训练班。同年入西宁市戏剧学校,毕业后分配至西宁市秦剧团工作。扮相俊美’嗓音甜润’戏路宽博。与张晓桃、李剑佟齐名并称为“西海三奇葩”。曾在近百部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擅演剧目有《白蛇传》《游龟山》《天之娇女》《活捉三郎》《火焰驹》《三滴血》等。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表演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
302019-09
[ 词条 ]王家班
甘肃秦腔班社。清宣统二年(1910)由王天虎自筹资金创建于灵台县独店乡。王天虎自任班主,因箱具简陋被称为“一抬笼戏班”。主要演员均为本地人,有袁十娃、吴金民、熊娃、于水娃、冯老五等。主要演出剧目有《十万金》《四进士》《破宁国》《铁兽图》《上煤山》《黄河阵》《闯宫抱斗》等。1929年解散。 -
302019-09
[ 词条 ]刘喜戏班
宁夏秦腔班社。班主刘喜。清光绪末年(1908)陕西咸阳人刘喜带领近20人的秦腔戏班来到宁夏,经常于各大庙会演出。演出的剧目均为秦腔传统剧目。主要演员刘喜、刘大旦(青衣)等。大约清宣统二年(1910)前后解散。 -
302019-09
[ 词条 ]站式
又称“站相”。秦腔基本功。演员身段、做工等一切程式动作的基础。戏剧人物的一戳一站,都有其程式所规定的姿态与造型,所谓“站取子午,文为八字,武为丁字”等,正是从站式角度提出来的。演员做工的基础训练,当从练站脚步开始,继而再学有关手的“掌”“拳”“指”各种姿势,然后再拉“山膀”、起“云手”、跑“圆场”,如此循序渐进,才能给做工打下坚实基础。 -
302019-09
[ 词条 ]王彩霞
王彩霞(1934~)秦腔且角演员。女。小旦、花旦、青衣、武旦皆能。原籍陕西武功,生于甘肃平凉。幼从雪文华为师。在当时平乐学社首演《慈云庵》之王娟娟而走红。1949年后,曾在兰州新光社、文光社、兰州市秦剧团工作,后任平凉市秦剧团业务团长。擅演武旦戏有《凤凰岭》《下南唐》《十三妹》《白蛇传》等,小旦戏有《柜中缘》《杨氏碑》《杀狗劝妻》等;中年后又常演甘肃流派武旦戏,如《黄河阵》《太湖城》《破渑池》等。1955年甘肃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员二等奖,兰州市挖掘戏曲遗产竞赛月演出获一等奖。为兰州市政协委员。 -
302019-09
[ 词条 ]化俗社
甘肃秦腔学社。1913年春陕西关中著名秦腔青衣朱怡堂(艺名紫娃)创建于兰州,前身为“永和班先称化俗舞合,不久更名化俗社。主要演员有朱怡堂(讶衣)、安鸿印(费衣、花旦)、李德孝、周登科(文武须生)、牛百顺(须生)、王德容(丑角)、唐玉麟(大净)、高天喜(须生)、曹福成(旦)、杨鸿声(净)、毛金荣(须生)、汉中李、车子儿、船户娃、冬生、一枝花、喜盛子等。常演剧目有《清风亭》《闯宫抱斗》《哭长城》《辛安驿》《怒沉百宝箱》《木楠寺》《周文送女》《激友》《打柴劝弟》《吃鱼》等。1925年始,增设科班,先后招收两批80余名学员。首批学员以“化”字起名,称化字科,如郗化民(须生)、谈化英(青衣)、王化礼(须生)、李化仁(须生)等;二批学员以“俗”字起名,称俗字科,有周正俗(须生)、李易俗(小旦)、吴俊俗(须生)等。该社对陕甘戏曲艺术交流很有裨益。1933年甘肃军阀马步青强行将主要演员拉往武威组班演出而被迫解体。 -
302019-09
[ 词条 ]《滚钉板》
西路、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九更天》《马义救主》《马义滚钉》。须生、老生唱做并重。事出朱素臣《未央天》传奇。本剧讲述了书生米进图赴试途中,夜梦其兄进国淋血而至,惊醒返家,知其嫂与候花嘴通奸杀死其兄。候知事泄,设计暗杀进国之妻柳氏,藏其首级,以其嫂衣物包裹移尸于进图门首,诬进图杀死其嫂。县令捕进图,老仆马义鸣冤,县令佯称若寻得尸头可减刑。马又以己女头进县,县官反判进图死刑。马义愤之,告于太师闻朗,闻以铜铡、钉板试刑,马义毫无惧色,闻遂知冤情。进图将于翌日临刑,鼓大九更而天不明,遂解冤狱。 -
302019-09
[ 词条 ]《反大同》
秦腔传统本戏。须生、武生唱做工并重。各路秦腔常演。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孙双钱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康熙时,康熙命叔王巴斗公敖奎押银赈济陕西灾民,途经大同,邀总兵姜迁同往,看守皇贡之金。钱二虾倚势抢去姜之表弟王辅臣之妹王桂英。王怒,打败二虾,夺回桂英。二虾设计,遂将皇贡埋入土中,反诬姜、王纵民劫银造反,巴斗公不明真相,率兵大同问罪,逼反姜、王,杀败官兵,巴斗公多方调兵不胜,后经双方言明,杀二虾,遂罢兵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