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张志福
张志福(1914~1987)秦腔琴师。陕西西安市人。乳名恩穗。出身民间音乐世家,从小随祖辈到处参加红白喜事演奏,足迹遍及关中各县。1953年调入西北戏曲研究院。板胡、二胡、京胡、唢呐、鼓等无所不能,还懂二黄,尤擅吹笛,熟记200多个秦腔曲牌,特别是一些多年不曾见用的老曲牌,都能脱口吹出。《游西湖》中为慧娘钉棺所奏[拿娥]曲牌,即出自他手。他吹笛子,既可吹高半度,也可吹低半度,其音调十分和谐,还能掌握笛子气孔的平仄与气息的调解,显示出超常的功力和技巧。他还用音乐以哑剧形式排演出《盗草》《闹龙宫》等戏,均为行家所赞赏。 -
302019-09
[ 词条 ]《宁武关》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忠孝节义》《带箭扑火》《周遇吉带箭》等。老旦、红净、须生唱做打并重。含折子戏《上关》。事出《铁冠图》传奇。各路秦腔常演。郗德育、李夺山、刘蔬中、和家彦、耿善民代表剧目之一。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孙太正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明思宗时,李自成起义,思宗命王忠为帅拒之。李自成兵围宁武关,王忠暗地投降,宁武关失守。守将周遇吉力战自尽,全家尽节。 -
302019-09
[ 词条 ]周坛
周坛(1891~1963)秦腔鼓师。陕西西安市人。袓辈八九代人均以“吹打”传家。大伯、父亲曾担任过汉调二黄戏班琴师,二伯为秦腔班鼓师。12岁时,即在二伯父指导下学打鼓,并得其传授汉二黄、秦腔、昆曲等筌管曲牌。22岁入西安鸣盛社。1952年受聘于西安尚友社并担任乐队教练。曾口述《秦腔曲牌汇编》(李力整理)并出版。1956年获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荣誉奖状。 -
302019-09
[ 词条 ]《白玉楼》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苦节图》《白玉楼挂画》。小生、小旦、正旦、刀马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挂画》。事出清人袁栋《白玉楼》杂剧。各路秦腔常演。靖正恭、李正敏、高符中、何振中、杨金凤、苏育民、王玉琴代表剧目之一。今存版本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城南院门义兴堂书局刊行《苦节图》四卷十七回改良秦腔本、西安同兴书局刊行《苦节图》十七回改良秦腔本、西安德华书局刊行十七回《苦节图》改良秦腔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一集书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和西藏秦剧团印行张耀民、柳苏改编秦腔本,另有中路梆子抄录本、蒲州梆子抄录本。剧情简介书生张彦之妻白玉楼,每日讨饭供夫读书。张之寡婶钱氏,与屠户周刚私通,被玉楼发现,钱氏反诬玉楼偷情,逼张休之。又串通富商江夏,于江岸强逼玉楼与其成亲,玉楼推其于江中,改妆男性,更 名张彦,逃奔他乡。适驸马金彦芳之女金秀容飘彩,选中玉楼,玉楼逃之,遭劫欲自缢,又逢金彦芳救之,收为义女,与女秀荣同居一室,并将其真实身世相告,画十四幅“苦节图”而去。后张彦寻找玉楼,被船工刘老强招为婿,与刘蕊莲婚配。张彦上京应试,蕊莲亦改男妆,冒名张彦寻夫,途遇金彦芳被围救之。张彦得中状元,于驸马府中看到玉楼之“苦节图”,痛不欲生,经驸马言明,遂与玉楼团聚。音像资料1979年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存录靖正恭演唱的《白玉楼观画》一场录音;2004年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甘肃省兰州市秦剧团仿演的该剧光碟并出版发行。兰州市秦剧团张丽(右)饰《白玉楼》之白玉楼、郭金芳饰刘蕊莲(孟云提供)兰州市秦剧团王建军饰《白玉楼》之张彦、张丽饰白玉楼(王正强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汉调桄桄
又称“南路秦腔”“汉调秦腔”“桄桄戏”。陕西秦腔发展中的一个支系或流派。由同州梆子向南流播演变而成。流行于陕西的汉中、安康诸地。清乾隆时,洋县一带秦腔戏班用当地语言、山歌、民歌、小调等丰富了原来的唱腔曲调,形成“汉调桄桄”。辛亥革命前后,已发展到40多个班社,常到甘肃、四川各地演出,又吸收了各地剧种音乐、舞蹈和表演。其须生、老旦的唱腔同东、中、西路秦腔大致相同,旦角和花脸的腔调特别高昂。花脸讲究“犟音”(以假嗓翻高八度),旦角则用窄音行腔,吐字都是“高八度”(假声)或假声转真声。音乐各板路有巧、快、软、硬之分。伴奏乐器过去只用盖板子二弦、板胡、京胡(笛琴)三种。1919年前后进入城市演出,受西安乱弹和汉调二黄的影响,除去盖板子二弦,改以板胡为主奏,又增月琴、二胡、三弦等中音和低音乐器。传统剧目有700多个,折子戏170多出。部分是老艺人从东、中、西三路陕西秦腔及川剧、汉调二黄口授而来,有些来自民间传说和口头创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由老艺人口述抄录了《帝王珠》《水灌晋阳》等200多个剧目,并经常上演。此外还编演了一些历史剧和现代戏。 -
302019-09
[ 词条 ]《双熊梦》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十五贯》。须生、小生、小旦、小丑唱做工并重。含折子戏《审鼠》。事出《后汉书汝南李敬传》、宋人话本《错斩崔宁》、明人《醒世恒言》卷三十二、《明史列传》第九十九回及《况太守集》、清朱素臣《十五贯》传奇、鸳湖逸史《十五贯》弹词、李渔《无声戏》小说及清黄爽辑《子史钩沉》卷一五八与《黄氏逸书考》卷一零四各路秦腔常演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年(1894)刘兆元抄录秦腔本及王殿英抄录秦腔本,另有河北梆子抄录本和蒲州梆子本。本剧讲述了明宣德年间,无锡屠户尤葫芦,往亲戚家借钱十五贯,当夜为赌徒娄阿鼠所盗,并遭杀害。众邻报官并分头追查。尤借钱归家后,曾戏言乃系女之卖身钱,其女苏戊娟惧而夤夜逃奔。途中遇熊友兰结伴同行,恰好熊携款十五贯,为此被缉拿送无锡县衙县令过于执不做详察,便判定苏、熊通奸谋命,将二人问成死罪苏州知府况钟奉命监斩,觉察罪证不实,冒革职之险重加审理。况钟乔装为测字先生,查明娄阿鼠为真正凶犯,最后使冤案得以昭雪。阎振俗饰《十五贯》之娄阿鼠、阎更平饰况钟(戏曲研究院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杨夫锐
杨夫锐(1937-1995)导演。甘肃舟曲县人。1954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历任甘肃省武都地区五一剧团副团长、副书记,地区创作研究室主任,陕西省戏曲剧院眉碗团副团长、书记等职。1958年以来,执笔、执导的剧目有《移山填海》《红旗插上东梁山》《雌雄剑》《五个鸡蛋》《挡车》《请婆婆》《开锁记》《认亲记》《鲍三娘》等。其中《雌雄剑》获天水赛区导演奖,《请婆婆》获甘肃省剧本三等奖,《鲍三娘》获甘肃省演出二等奖。出版发表的剧本有《客人是谁》《铸剑》《一把麦穗》《迎水桥》《送籽种》《除四害》《绣鹰记》等。1987年与人含导的眉户剧《酒醉杏花村》获陕西省第一届艺术节铜牌奖。系甘肃省第六届人大代表。 -
302019-09
[ 词条 ]西府秦腔
又称“西路秦腔”“西路梆子”。陕西秦腔发展中的一个支系或流派。以原凤州府(今凤翔)所属地区为活动中心。凤州府旧称西府,故名。据传,明万历时周至人所创办的“华庆班”即为西府秦腔的班社,清代该班仍旧在陕、甘、青一带演出,并一直延续至二十世纪中叶。其他班社有陇县的“顺义班”、宝鸡临川寺的“张万班”,凤翔杨家沟的“德胜班”等“八小班”。此外还有72个“馍馍班”。清末民初,曾出现一批著名演员,如雷大坪(周至人)、新润子、抱抱、侯烈、魏巨才、碎鸡娃、张明德、刘兴汉等。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皮影剧目尤多。以历史题材为主,并有连台本戏。目前仍有演出的如《鸿门宴》《石佛寺》《斩韩信》《破洪州》等百余个剧目。伴奏乐器原以二股弦为主,并由整套弦乐组成,后以板胡领头,二弦弃之不用。曲牌(唢呐、丝弦)有300余首,其中保留有不少昆曲曲牌。唱腔音乐特点为调平、音软、幽雅、缠绵,比较柔和,而且以“大板”乱弹(即成套唱腔)为核心;用宽音本嗓,端起端落,激昂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