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22019-10
[ 词条 ]张新怀
张新怀(1955~)戏曲教育家、高级讲师。陕西扶风县人。1973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修板胡专业,毕业后留校执教。1980年调陕西省艺术学校。先后为秦腔《巴山秀才》《狱卒平冤》《姐妹皇后》《怒斩皇太子》《明殿堂》《杀宫》《吊孝》《三上桥》等剧目,以及三集秦腔电视艺术片《游西湖》等作品作曲;与他人合作的新编历史秦剧《西域情》作曲和配器,并获文化部“文华奖”。此外,其音乐作品二胡协奏曲《黄土情》《乡音》《高原节日》等也均获奖。 -
22019-10
[ 词条 ]李万承
李万承(1962~)秦腔活动家、板胡收藏家。甘肃景泰县人。自幼受秦腔艺术熏陶,尤爱秦腔板胡艺术。不仅擅于操琴伴奏,更对收藏各种板胡情有独钟。具有较高的板胡演奏技艺,曾为数十本(折)秦腔传统剧目操琴伴奏。对板胡的制作、改良和发展也有一定的研究,曾多次邀请全国知名板胡制作家和演奏家,共同探研板胡在民族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数十年来,收藏各类板胡百余把,其中有肖柄、杨满元、吉喆、吴志荣、冉飞等秦腔板胡演奏家曾使用过的板胡10多把;又从北京、上海、陕西等省市收集到板胡制作名家制作的板胡30余把,创建起“秦腔板胡收藏馆”,供秦腔爱好者参观欣赏。对秦腔公益事业倾全力予以热心支持,2004年被陕西电视台特邀为中国秦腔“四大名旦”“四小名旦”评委。 -
22019-10
[ 词条 ]王丕谟
王丕谟(1917~ ?)戏曲活动家。陕西省人。兰州三兴成印书馆、兰州新兰企业公司印刷厂负责人。后任兰州文化造纸厂副厂长。自幼热爱秦腔。1950年参加兰州市秦腔研究会,大力支持创办《秦剧评论》月刊,亲自担任该刊发行人。免费在其所在印书馆、印刷厂印刷《秦剧评论》两卷共11期。退休后,依然对秦腔情有独钟,积极参加各种演艺活动。 -
22019-10
[ 词条 ]贾子明
贾子明(1916~1969)戏曲活动家。山西临猗县人。自幼在三原当学徒,后经商。酷爱戏曲,与剧界过从甚密。1943年在三原创办明正社,自任社长。由于他为人耿直、仗义疏财、德威并用,深得艺人信赖,刘毓中、刘易平、李正敏、何振中等秦腔名家争相竞附,客串演出。加上所演剧目新颖,戏箱齐全,又较早使用电打布景,一时成为关、陇驰名的大戏班。1949年后该社由三原县政府接管,1952年又转入咸阳专区文工团,后又并入陕西省秦腔实验剧团、陕西省戏曲剧院。先后任副科长、行政处副处长、陕西省文联委员等职。“文化大革命”中含冤而残,终年53岁。 -
22019-10
[ 词条 ]魏鸿发
魏鸿发(1886~1982)戏曲活动家。甘肃甘谷县人。字绍武。毕业于河北保定军校。1921年至1925年,先后任陇东镇守署、甘肃督军署参谋长、亲军司令、卫戍司令,甘肃省安肃区观察史等职。自幼热爱戏剧。1926年曾在酒泉创办正俗社科班,招收学员,聘请杨三保、吴仪强为教练,学制4年,培养出张兴二、葛正兴、阎正光、李正升等一批优秀演员。1928年夏又同兰州缙绅水梓,在兰州共同创办觉民学社,高薪聘请朱怡堂、郗德育、王朝建、甘治民等一批优秀教师,还力排众议,专门聘请魏盛奎、常双奎、狄瑞林、郭荣利等京剧演员为教练。1931年8月,马鸿宾任甘肃省政府主席,下令将该社裁撤。1935年又到宁夏银川创办觉民学社。“七七事变”后,因与马鸿逵政见不合被马投入监狱,出狱后重返兰州。1949年后,任甘肃省政协常委。 -
22019-10
[ 词条 ]惠春波
惠春波(1883~1942)戏曲活动家。陕西西安市人。号象贤。早年与张凤翙等响应辛亥革命,在陕西起义后任陕西省混成旅旅长、省财政厅厅长、省警察厅厅长等职。1914年,创办榛苓社科班,自任社长并招收学员,开设文化课,聘陕西名士为教员,李云亭、梁箴、刘立杰、聂金铭、张寿全、曾鉴堂等为教练,先后培养出须生和家彦、肖顺和、穆九龄,旦角何振中、常春燕、马振华,生角雷士奎、颜春苓等。1929年关中荒旱,亲率剧社奔波演出,仍难以为继,加上何振中又被三意社邀去,1930年被迫停办。之后从事教育工作,直至1942年病逝。 -
22019-10
[ 词条 ]薛卜五
薛卜五(?~1917)戏曲活动家。陕西耀洲人。清末拔贡生。陕西易俗社发起人之一,并推为评议、社监,负责内部管理,兼教学生文化课。被委以住社,主持一切,从延聘教师、招收学员到开创事业等事宜,均由他操持。对学生要求极严,凡有罢课停课者,重笞不贷,甲、乙两班学生之所以品学皆优,与其严格管理和教育有很大关系。1914年还专往苏州、上海购置戏箱,使该社演出阵容焕然一新。1916年又与李桐轩被选为名誉社长。有评曰:无薛卜五,易俗社不能成立。1917年奉胡笠僧之命赴富平筹款,不幸中途遇害身亡。 -
22019-10
[ 词条 ]董一致
董一致(1946~)舞台美术家、一级美术师。陕西长安人。1959年考入陕西五一剧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后成为西安市五一剧团舞美设计师。先后为该团50个演出剧目进行美术设计。影响较大的有《小包公》《翠华姑娘》。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