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跳门坎
跳门坎秦腔曲牌。分[欢音跳门坎][苦音跳门坎]两调。[欢音跳门坎]多用于温馨的思念和亲切的安慰,秦腔《辕门斩子见太娘》唱腔中,就用它配合杨延景向进帐讲情的太娘跪拜、问安、思索、温存地捶背和卖乖的憝笑等一系列表演动作。[苦音跳门坎]的例证,同样出在《辕门斩子见太娘》杨延景的唱腔中。佘太君为救孙儿杨宗保性命,多次讲情不允,最后竟然跪拜在延景面前。这一“母拜子”的戏剧情节,引发了杨延景神情的惊惧和痛心的回忆,对母亲亲昵地请罪,于是,乐队奏[苦音跳门坎],杨延景在伤感的乐曲声中,展开哀告、赔罪、揉膝、踱步苦思、倒步中撞娘等一系列戏剧性表演。在《祭灵》唱腔中,[欢音、苦音跳门坎]是结合在一起奏出的,在刘备“军人们酒来、酒来哟哈哈……”道白之后,[欢音跳门坎]奏响,表达了他对张荀、关兴刀劈谭雄,生擒薛丁的喜悦;可是,面对关、张灵位,[跳门坎]又变欢为苦,很好地烘托出刘备因桃园二弟遇害归天的悲伤情怀。[欢音跳门坎]和[苦音跳门坎]的曲调旋律完全一样,不过各自的音阶结构不同,促成了[欢音跳门坎]欢快、[苦音跳门坎]忧伤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 -
82019-10
[ 词条 ]罗士奎
罗士奎(?~1989)秦腔演员。初学生角,后改工花脸。陕西渭南市人。1953年参加西北戏曲研究院,原演同州梆子,后改演秦腔。师从同州梆子艺人王麦才,功架特好。表演上,在继承同州梆子和秦腔花脸粗犷、豪放、威武的同时,又吸收了庙堂艺术的特点,造型夸张,气势威武,架势大,富有雕塑美。他特别注意“上三路”的开窍,口、眼、脸富于表情,尤其一双眼睛,表演起来,神色俱现,满台生辉。其形象个性鲜明,特点突出,行家赞许他的表演正在于“习、威、媚”三字。所演角色有《赵氏孤儿》之屠岸贾、《游西湖》之廖寅、《滚鼓刘封》之张飞、《荆柯刺秦》之荆轲等。 -
82019-10
[ 词条 ]大开门
亦称[发点],还有称[水龙吟]的。秦腔曲牌。有弦索[大开门]和唢呐[大开门]。弦索[大开门],曲体长大,调性既不欢快,也不悲凉,适合表现隆重的排宴、悠闲的思索,抑或衬托双方在平静状态下的思想交流和大段对话。秦腔《马鞍山》一剧,钟子期和俞伯牙船舱初遇,子期唱过“施礼拜过奉琴人”之后,二人有一大段对话,便是在[大开门]弦弦索曲牌营造的和谐气氛中进行的。加上碰铃、梆子与牙子、干鼓强弱交错击节伴和,更显温馨而融洽。唢呐曲牌[大开门]则相反,主要营造大苦大悲之气氛,旋律曲调也与弦索[大开门]完全不同,并以正调和商调两种筒音各不相同的唢呐分别吹奏,[商调大开门]悲哀凄凉更甚,多用于祭奠丧葬场面。 -
82019-10
[ 词条 ]《甘肃秦腔唱论》
秦腔唱派理论专著。甘肃艺术研究丛书之二。王正强著。1990年甘肃文化艺术研究所出版。分5章。第一章为引言,通过引证阐述了甘肃秦腔唱腔音乐及其艺术个性形成与沉浮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以生行、旦行、净行与丑行各行当唱腔谱例和念白实例进行分析,通过与陕西秦腔唱腔音乐的比较研究,从中寻绎甘肃秦腔唱腔音乐在其旋律、节奏、结构、调式乃至演唱发声等方面的声韵规律与美学特征。书写附有“特殊记谱符号说明”和“武场击乐字谱说明”。 -
82019-10
[ 词条 ]弦索曲牌
亦称丝弦曲牌。弦、管、弹文场乐器所奏牌子曲的总称。有欢、苦音之分,如[欢音小开门][苦音小开门][欢音永寿庵][苦音永寿庵][欢音跳门坎][苦音跳门坎]等。属欢音类的曲牌有[纱窗外][一朵鲜花][抱妆台][大柳叶青][小柳叶青][珍珠倒卷帘][父子进山][开柜箱][花梆子]等,大都用于打扫厅堂、做针线活,生角挑担、旦角耍手帕、净角走碎步,丑角宽衣、抖肩、挤眼、歪嘴等。秦腔《打柴劝弟》《拾玉镯》《拜台》《小姑贤》等戏,便用[开柜箱][花梆子]等配合陈勋挑担、孙玉娇绣花、司马懿模拟女性舞蹈、姚氏抖肩和小跑等表演。苦音类曲牌有[杀妲己][柳青娘][纺棉花][张良归山][十月花][小妹妹]等,多用于灵堂、祭奠、回忆等伤感场面。演奏时还用鼓板掌拍、碰铃击节、手锣领奏来配合表演。大伤大悲场面还要加奏唢呐、笙管等,改小铜器为大铜器,碰铃击节也须换成铰子。秦腔《杨门女将》一剧,杨宗保寿堂变灵堂之后,所奏[柳青娘]曲牌的处理即是如此。所有曲牌,根据表演需要,都可进行多次反复,甚至多曲联套形成套曲。《柜中缘》中许翠莲门口做针线活,就用[开柜箱][花梆子]联套,表现了许翠莲从选色、穿针、引线、捻线、捋线、咬线头、弹线、绣花等表演的全过程。《游西湖鬼怨》一场,配合李慧娘甩袖圆场、缩身卧鱼等身段表演所奏曲牌,便由[纺棉花][怨恨曲]联套而成。《游龟山》后本“洞房”所奏[五更愁],又以[大八板]为引子,其后数曲联套,分别渲染了一更三点、二更四点、三更三点、四更二点和五更三点不同时段田玉川与卢秀英各自所持不同心理。永寿庵 秦腔曲牌。仅有弦索曲牌,含[欢音永寿庵][苦音永寿庵]两调。[苦音永寿庵]的速度缓慢,曲式方整,每一乐句均有反复,手锣领奏、碰铃掌板、牙子击眼,强弱对比分明,宜于烘托人物伤感、凄凉之情。秦腔《双罗衫》《穷人计》《火焰驹》等戏有用。[欢音永寿庵]与[苦音永寿庵]曲同而调异,奏速稍快,较温馨,多配合旦角梳妆打扮、做针线活,《二度梅》《红鸾禧》《法门寺》等戏有用。杀妲己 秦腔曲牌。仅有弦索曲牌,虽分[欢音杀妲己][苦音杀妲己]两调,但基本属于苦音系。多用于表现痛苦的述说和忧伤的回忆。秦腔《八义图》中程婴以杵臼等八义士绘制挂图,向孤儿讲述救赵氏之事时,便用它来烘托大段道白。若将演奏速度加快,苦音又可生出欢快之情,用于排宴等场面,故名[欢音杀妲己],其曲实为同体。普庵咒 又名《释谈章》。秦腔曲牌。仅弦索曲牌,只有[欢音永寿庵]一调。最早为琴曲或琵琶曲。初见于明明万历二十年(1592)的《三教同声琴谱》。另有华秋苹编《琵琶谱》卷上收[普庵咒]同名曲两首。陈牧夫称,普庵是宋代著名僧人。秦腔弦索曲牌[普庵咒]为四四拍子,慢板如歌。在招亲、打扫、摆宴、祝寿等喜庆场面演奏较多。传统演奏中,板胡定弦为内4外1,二胡定弦为内1外5。碰铃掌板、水子击节、小铜器伴奏,旋律、鼓点还可加花加点,更增添了乐曲的轻快和温馨气氛。秦腔《花亭相会》中牛相府招亲,《铁冠图》中张宗源、窦治亨府中摆宴,《香山还愿》中老王携皇后香山寺还愿等,均以此曲牌配合表演。 -
82019-10
[ 词条 ]王景民
王景民(1917~2000)秦腔演员。工净。陕西人。1939年到甘肃,先后在兰州众兴社、振兴社、盟胜社挂牌唱戏。后到玉门油矿秦剧团。晚年落脚于酒泉地区秦剧团。体形魁梧,演戏卖劲,并有耍牙特技。早年不善唱工,后来嗓音转润,开始饰演包拯等大花脸角色。擅演剧目有《淤泥河》《荆柯刺秦》《芦花荡》等。 -
82019-10
[ 词条 ]庄浪县谈家街财神殿戏楼
甘肃古戏楼。位于庄浪县永宁乡。始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同治元年(1862)毁于兵灾,光绪末年重修。戏楼横跨街道,下有砖箍通道供人来往。为人字形两面皮式,周围有垂檐,四角悬有木雕龙头。戏楼中间有四根山木大柱,上镶雕刻花卉木板,把舞台分为东西两部分,台口宽10.6米。农历七月当地群众邀请戏班为财神爷、三官爷唱戏祈福,求保丰收。1955年拆除。 -
82019-10
[ 词条 ]勉县武侯祠戏楼
陕西古戏楼。位于勉城西五公里武侯祠牌楼北广场,坐北向南。建于明代,清嘉庆十四年(1809)重修,后多经修葺。重檐歇山式,灰色筒瓦覆盖,檐柱四根,将台面分作三间,中间为舞台,两边为耳房。四角出檐深远,通高912米,面宽133米,进深53米。台高132米,宽71米。台出檐柱上部各有斜柱一根支撑檐檩,上有浮雕戏剧人物。从服饰上看,有鲜明的羌族文化特征。前檐柱上托柱头、栏额枋、平板枋、挑檐枋,各枋均施彩绘,檐柱上出四根撑拱,木雕透空。据《忠武侯祠墓碑》载:“祠堂祭期,里中社会,每年八月二十三日起是忌辰,二十四日演戏,三、七日为赛神享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