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王仲华
王仲华 (1923~1989)秦腔演员。主工二花脸。1923年生。陕西咸阳市人。13岁入陕西易俗社学艺,师承李可易。功底厚实,表演精细火爆,尤善表现勇猛耿直和粗中有细的角色。擅演剧目有《三闯辕门》《荆轲刺秦》《雁荡山》《黑旋风李逵》等。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员二等奖。 -
82019-10
[ 词条 ]《石佛寺》
《石佛寺》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反淮安》《吕后乱朝》。须生、武生、泼旦、正旦、幼生唱做戏。事出《史记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邓贵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亦藏口述抄录本两个版本。本剧讲述了汉高祖崩,吕后专权,杀戚后,毒赵王,立己子刘盈为惠帝。后惠帝死,吕后篡位,尽杀忠良,滥封诸吕,林后携太子刘恒逃往石佛寺。金鼎禅师聚众屯粮,与汉室老臣兴兵伐吕。其时吕后已死,遂杀吕台、吕产,重振汉室,立刘恒即位,是为汉文帝。 -
82019-10
[ 词条 ]《暮色西凉》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岳永进编剧。生、净、旦唱做戏。甘肃省武威市天马艺术剧院首演。安玮导演,刘建社作曲,高艳丽、李小军、李明星、胡建龙等演出。本剧讲述了晋末,十六国战乱终于渐趋一统。北凉沮渠蒙逊率雄兵五万欲灭西凉。为了加快西凉的灭亡,他与张掖太守沮渠广宗设计献出张掖城,诈降西凉,欲挑起西凉王李歆和尹夫人之间的矛盾,达到他迎娶尹夫人进姑臧(武威),进而彻底结束凉州战乱和一统河西的目的。 -
82019-10
[ 词条 ]板式挂号
“叫板”的一种。演员在演唱前通过各种手势,向鼓师发出下面所需起板程式以及所要演唱板式的暗号。有举食指向上;五指豁开,手心向下,平出并做下压状;右臂下垂,伸食指做下戳状;拇指上翘,呈于胸前等。其中举食指向上,即唱[尖板]。五指豁开,手心向下,平出并做下压状,即唱[蹲锤塌板]。右臂下垂,伸食指做下戳状,即唱[一锤安板]。右臂下垂,手臂向后,做前后摇摆动作,即唱[摇板]。拇指上翘,并作左右摇动,即唱[浪头带板]。举食指、中指做二字状,即唱[二倒板]。食指、中指呈二字朝地,做下戳状,即唱[双锤]。小拇指朝地,左右甩动,即唱[小带板]。拇指、食指、中指三指相撮抬高,即唱[七锤]。五指相撮高举,即唱[齐板][截板],抑或要求文武场面全截。起头子“起板”程式的一种。与“落头子”相对。秦腔剧种的唱腔、曲牌、铜器等,各有不同的起唱(奏)程式,究竟用怎样一种程式引出,鼓师会提前通过击奏板鼓的“点子”给“下手”做出暗示。这种开始前鼓师开出的暗示性鼓点子,便作头子。落头子“落板”程式的一种。与“起头子”相对。秦腔剧种的唱腔、曲牌、铜器等,各有不同的落唱(奏)程式,究竟用怎样一种程式结尾,鼓师提前会通过击奏板鼓的“点子”做出暗示。这种结束前鼓师开出的暗示性鼓点子,便叫“落头子”。底锤鼓师在一段接鼓的开始或即将结束时所打出的各种具有预示性的鼓板点子。如“打”“巴”“打打”“巴打”“都儿”“衣打衣”“拉打衣”等。其作用是提示武场乐队进入演奏和预示将要演奏什么锣鼓点子。它往往同鼓师各种复杂手势、眼神结合在一起,指挥并引导全体击乐手进入演奏。鼓师所开出的这类提示性鼓板点子,通称为“底锤”。 -
82019-10
[ 词条 ]《马鞍山》
《马鞍山》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子期论琴》《伯牙奉琴》等。须生、小生唱做并重。含折子戏《伯牙奉琴》《伯牙摔琴》。事出《韩诗外传》及《警世通言》卷一、《今古奇观》第十九回。靖正恭、王正端、秦鸿德、高喜中等代表剧目之一。今存版本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西安南院门义兴堂书局刊行秦腔本,长安书店刊行杨鹤斋秦腔改良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西府秦腔》第二集收录张德明口述本,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另有《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山东卷》收录山东梆子本,1956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刊行山东梆子《俞伯牙摔琴》本,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李三愿、薛福田收存蒲州梆子本及黄正卿口述蒲州梆子本,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戏剧研究所藏中路梆子抄录本,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许中新、胡金海口述山东梆子本。剧情简介晋国大夫俞伯牙出使楚国,船行马鞍山,弹琴自娱。原楚国大夫钟子期,砍柴经此,闻琴音即知伯牙所弹琴曲为《高山流水》,俞邀子期共论琴律,成为知音,二人遂结为兄弟。约定次年伯牙携琴入山再访。翌年伯牙赴约,路遇钟父元甫,被告知子期已死,伯牙悲痛不已,前往坟前哭祭,痛感知音难觅,乃摔琴以报,从此不再弹琴,欲为子期守墓三年。子期屋中复出,说明佯死乃怕伯牙荐官,伯牙破涕为笑,二人情谊更深。代表唱段《奉琴》一场戏中,俞伯牙、钟子期有段[欢音二六板]对唱:俞伯牙:彼此相见何太晚,相别迅即在眼前。依依难舍神志黯,心心相印话难言。钟子期:有缘今日得会面,邂逅知己结金兰。秋水长天相映碧,谈琴论道乐无边。辞兄离船上了岸,相会还须到来年。俞伯牙:(转带板)一见贤弟过山溪,不由伯牙泪悲泣。论他文才世无比,谈琴论道数第一。若得此人朝夕共,胜似在朝挂紫衣。将身打坐船舱里,明年中秋会子期。音像资料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录制苏育民《伯牙奉琴》录音,甘肃人民广播电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录制靖正恭《伯牙奉琴》录音,并由甘肃音像出版社出版盒带。 -
82019-10
[ 词条 ]《魏长生资料初编》
《陕西戏剧史志丛书》之二。终南樵辑。1983年《中国戏曲志陕西卷》《陕西通志戏剧志》编辑部刊行。共收录200多年来40余家论述145则。分两辑出版。 -
82019-10
[ 词条 ]翠峰山砚峡寺戏楼
甘肃古戏楼。位于甘肃华亭县翠峰山砚峡寺内。该寺于元惠宗十四年(1354)重修时,将翠峰山望月楼改建为砚峡寺戏楼。戏楼高二丈二尺,大三间,砖木结构,两层楼阁,上悬下空,八个翘角伸出,上挂风铃,房脊琉璃瓦锁背,寿字琉璃瓦封檐,八檩十八卦,卦头刻有蟠龙。台内格子板封中,刻有八仙上寿、福字、獅子滚绣球等,上下场门框也画有仙女散花、麻姑上寿等。两面中柱刻有楹联,上联:“日昍晶照天下”,下联:“月朋晶朤定九洲”,横额:“清平福地”。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三月二十为庙会,会期演戏,已成习俗。1982年被拆除。 -
82019-10
[ 词条 ]丑行表演特技
丑行用到的表演特技有脱尸衣、矮子缩脖、鸭子摆尾、耍帽盖、吊帽盖等。①脱尸衣。常用于揭墓贼之类丑角演出。具体表演方法为:揭墓贼将僵尸扶起和自己对面而立,用一条带子套在僵尸和自己脖子上(僵尸如棍一般挺立,揭墓贼用脖子的力量拉动),然后,解开尸体衣扣,右手伸进尸体右袖内,将尸体拨转,衣服就穿在自己身上了。这样一件一件,如法剥下穿上。脱衣时,尸体欲倒、摇晃等,使观众为之担惊害怕,提心吊胆,看一件一件衣服被利索地从僵尸上穿到揭墓贼身上,脱尸衣的关键在于扮演僵尸者与揭墓者的默契配合。1949年后,此类恐怖剧目明令禁演,遂使此技失传。②矮子缩脖。丑行专用。表演者双腿并立,腿、臂弯曲下垂,扎蹲式。右手贴背,左手伸直,四指合于掌心,小指伸展翘上,腿、脖、手一齐走动,脖子随手伸缩,像公鸡走法。《蒋干盗书》《玉虎坠?打房》均用此技。表演时有连贯地长走,亦有短走几步的。③鸭子摆尾。丑行专用。表演者双脚并齐,两手五指并拢,紧贴于臀部两侧,双脚轮换向外侧踢,双手随即摇摆,头和脖子同时向脚的相反方向运动,屁股摇摆自如,如同鸭子行走。秦腔《杀驿》中驿子、《蒋干盗书》中蒋干等均有此表演。秦腔丑角演员马平民、樊新民、辛恒民、杨东纪均擅长此技。④耍帽盖。“帽盖”即男性头上所扎小辫。一般多用于丑角。表演前,须先在头发中加入铁丝,然后编成小辫,再用头绳扎紧,套在头上,戴上帽子,小辫根部用绳系住之后,将绳索沿着领口、袖管穿下,绳头一端捏在手中,表演时,只要牵动手中的绳头,小辫便能做出上、下、卷、展、摇、抖等各种动作。在许多丑角戏中,如《教学》《算卦》《白先生看病》等,均有此技表演。⑤吊帽盖。秦腔表演特技。《时迁偷鸡》一戏有用。表演前,演员先将头发浸入水中冲洗,然后梳展,用头绳扎紧,并在舞台正梁事先悬一绳索。当时迁不慎失足从树上掉下,被树枝挂住头发时,即借事先系好的绳索,将身体悬于空中,同时还要表演穿衣、脱衣、腋下夹鸡蛋、打小红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