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6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踏三锤
秦腔传统表演程式。剧中人踏着[三锤]锣鼓点行走的台步表演。戏中运用极广,生、旦、净、丑均有此动作。有三种表演形式:一是按锣鼓点跨三步停住,如秦腔《杀狗劝妻》之焦氏三逼曹庄“别提咱娘”之后,踏三锤上三步叉腰站定即是;二是带转身、闪腰、使磨锤子,如《走雪》中曹玉莲与曹福在搜门中的踏三锤即是;三是在[三锤]靜鼓中带弦索过门或唢呐曲牌中的表演,如秦腔《悔路》之周仁唱完“回府去急忙说详细”之后的踏三锤表演即是。 -
302019-09
[ 词条 ]冻冰桥
西路、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郭威造反》。老生、正旦唱做并重。事出《五代史通俗演义》第四十六回。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丁希贵口述秦腔抄录本。 -
82019-10
[ 词条 ]维新社
陕西、甘肃等地都曾有以“维新社”为名的秦腔班社。①甘肃维新社。1927年由秦腔演员王德孝、安鸿印脱离化俗社并联合部分秦腔演员所创立。 -
302019-09
[ 词条 ]三让徐州
秦腔传统本戏。须生唱做戏。事出《三国演义》第十二回。现存甘肃省图书馆藏吴兴泰清光绪六年(1880)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徐州牧陶谦,欲让印于刘备,刘不受,连拒两次。后陶谦死,刘备始接印。 -
172019-10
[ 词条 ]三衣箱
秦腔衣箱建制之一。存放秦腔戏曲角色杂衣、靴鞋及各种兽形的专门衣箱。有水衣、青袍、丑衣(早期秦腔丑衣与今日不同,是左蓝右白的对襟袄)等,故又称“三衣”。靴鞋本应归于杂衣箱,无杂衣箱时则归为三衣箱。秦腔《廿轮荡》中张飞即穿此鞋。⑧彩鞋。秦腔靴鞋的一种。圆口,薄底,素缎彩绣,有蓝、红、粉等色。鞋帮绣以纹饰,鞋头缀有异色丝穗。戏中为正旦、小旦、花旦穿用。⑨旗鞋。秦腔靴鞋的一种。秦腔《四郎探母》中铁镜公主即穿此鞋。⑩福字履。秦腔靴鞋的一种。圆口厚底,鞋面以彩锻为底,鞋头正中及帮面多以黑缎或平绒为饰,上绣团寿字、万字、云纹等。戏中多为老生、贫生穿用。⑪船底鞋。秦腔靴鞋的一种。踩跷在清康乾时秦腔舞台上就已出现,李声振《百戏竹枝词踏摇》就有“秦腔恒以此示娟”之说,后经魏长生改进,遂广用之,其后男旦多擅此技,后渐弃而失传。动物假形又称“兽形”“形儿”。秦腔演出道具之一。秦腔《七箭书》燃灯道人坐骑即是。 -
82019-10
[ 词条 ]文七晴
文七晴(1957~ )秦腔演员。工丑。陕西西安市人。西安易俗社演员。1972年入西安市文艺战士训练班学艺。1977年毕业分配至西安市秦腔二团。1984年调入西安易俗社。 -
82019-10
[ 词条 ]《蟒蛇记》
《蟒蛇记》秦腔传统本戏。西路秦腔常演。生、旦、丑唱做工戏。现存版本有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秦时,侯张氏为亲子侯春元谋产,制造假银命前房子春放赴京讨债放赈,以图加害。 -
82019-10
[ 词条 ]《困仙阵》
《困仙阵》秦腔传统本戏。又称《杀青牛》《王翦二下山》《五子拿孙膑》《铜台面理》《王翦灭六国》等。净角、须生为主唱做武打并重。事出《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八回。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强堆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王翦死后,往铜台面见其师海朝,海朝为之改面还魂,让其二次挂帅灭燕。廉颇战之,被王翦打死,廉颇媳秀美出战,打死王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