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6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朱仙镇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岳飞大战爱华山》《挑滑车》。武生武打戏。含折子戏《挑滑车》。事见《说岳全传》第三十九回。西路秦腔常演。甘肃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河北梆子、豫剧、山西中路梆子有同目。现存版本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西府秦腔》第一集书录本,河北省艺术学校藏河北梆子油印本。本剧讲述了康王南渡,命岳飞为帅,进驻河南抗金,于朱仙镇重挫金兵,兀术大败而逃。 -
302019-09
[ 词条 ]狮子楼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毒大郎》《武松杀嫂》《药毒》《金瓶梅》。武生唱做打并重。事出《水浒》第二十五至二十六回,《宣和遗事》,元人高文秀《双献头武松大报仇》杂剧,《义侠记》传奇。各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温玉堂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武大郎之妻潘金莲与恶徒西门庆私通,二人合谋毒死大郎。大郎之弟武松外出归来,始知原委,于狮子楼杀死西门庆,刀绞潘金莲,与兄雪恨报仇。 -
302019-09
[ 词条 ]踏三锤
秦腔传统表演程式。剧中人踏着[三锤]锣鼓点行走的台步表演。戏中运用极广,生、旦、净、丑均有此动作。有三种表演形式:一是按锣鼓点跨三步停住,如秦腔《杀狗劝妻》之焦氏三逼曹庄“别提咱娘”之后,踏三锤上三步叉腰站定即是;二是带转身、闪腰、使磨锤子,如《走雪》中曹玉莲与曹福在搜门中的踏三锤即是;三是在[三锤]靜鼓中带弦索过门或唢呐曲牌中的表演,如秦腔《悔路》之周仁唱完“回府去急忙说详细”之后的踏三锤表演即是。 -
302019-09
[ 词条 ]冻冰桥
西路、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郭威造反》。老生、正旦唱做并重。事出《五代史通俗演义》第四十六回。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丁希贵口述秦腔抄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旦行
传统秦腔四大行当之一。戏中的女性角色,无论文、武,老、少,凡属女性者,皆归旦行。苏凤丽剧照秦腔正旦流派有李(正敏)派、何(振中)派、孟(遏云)派、王(玉琴)派、余(巧云)派等。此五派在唱腔上各有创造,各有特点,其中李正敏所创造的“敏腔”,被尊为“秦腔正宗”。旧时秦腔剧种本不设此专行,加上以老旦为主的秦腔剧目不多,故常由老生或正旦演员兼演。近年来才陆续有了老旦专工。还有一种解释,“彩旦”系指年龄较轻的女性,如秦腔《哭杀场》之丑丫鬟之类。彩旦在表演上与丑角基本无异,加上演男丑的演员都能饰演彩旦,许多秦腔班社故将其归为“丑”行。秦腔本无专应此工的演员,通常多由跟班学徒、学员临时担任。 -
302019-09
[ 词条 ]三让徐州
秦腔传统本戏。须生唱做戏。事出《三国演义》第十二回。现存甘肃省图书馆藏吴兴泰清光绪六年(1880)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徐州牧陶谦,欲让印于刘备,刘不受,连拒两次。后陶谦死,刘备始接印。 -
172019-10
[ 词条 ]三衣箱
秦腔衣箱建制之一。存放秦腔戏曲角色杂衣、靴鞋及各种兽形的专门衣箱。有水衣、青袍、丑衣(早期秦腔丑衣与今日不同,是左蓝右白的对襟袄)等,故又称“三衣”。靴鞋本应归于杂衣箱,无杂衣箱时则归为三衣箱。秦腔《廿轮荡》中张飞即穿此鞋。⑧彩鞋。秦腔靴鞋的一种。圆口,薄底,素缎彩绣,有蓝、红、粉等色。鞋帮绣以纹饰,鞋头缀有异色丝穗。戏中为正旦、小旦、花旦穿用。⑨旗鞋。秦腔靴鞋的一种。秦腔《四郎探母》中铁镜公主即穿此鞋。⑩福字履。秦腔靴鞋的一种。圆口厚底,鞋面以彩锻为底,鞋头正中及帮面多以黑缎或平绒为饰,上绣团寿字、万字、云纹等。戏中多为老生、贫生穿用。⑪船底鞋。秦腔靴鞋的一种。踩跷在清康乾时秦腔舞台上就已出现,李声振《百戏竹枝词踏摇》就有“秦腔恒以此示娟”之说,后经魏长生改进,遂广用之,其后男旦多擅此技,后渐弃而失传。动物假形又称“兽形”“形儿”。秦腔演出道具之一。秦腔《七箭书》燃灯道人坐骑即是。 -
302019-09
[ 词条 ]表演程式
秦腔舞台表演遵守的规程和法则。由演员在舞台上的技术形式组合而成。秦腔的表演程式涉及面很广,演员在舞台上的眼神、手势、脚位,都是表演程式的呈现。大致可归纳为虚拟动作和程式动作两类。秦腔角色下场的一种形式。人物在不受观众注意时悄然下场。⑥打下。秦腔角色下场的一种形式。即角色踏着特定的锣鼓点子下场。秦腔角色下场的一种形式。即人物在某一曲牌行弦中下场。因其较锣鼓打下自由而得名。如秦腔《打焦赞》之杨排风,踩[花梆子]甩辫子下场即是。⑧凉下。秦腔角色下场的一种形式。即不唱不念,也无动作铜器的下场。秦腔《打焦赞》中杨排风用火棍将焦赞打倒在地,焦赞即有此表演。提靠腿 秦腔传统表演程式。系身着长靠的武将角色专用。武旦戏常用,如秦腔《破洪州》《盗仙草》等。秦腔原无此技,从京剧借移而来并广泛运用。秦腔武打程式术语表名词 释义对打 敌对双方徒手或群体持械武战,通称为对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