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秋江月》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打镇台》。须生、二净唱做并重。含折子戏《打镇台》。各路秦腔常演。阎更平、乔新贤、袁克勤、温警学、员宗剧目。今存版本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长安书店刊行王海容秦腔改编本、1961年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秦腔刊行本和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另有河北梆子抄录本等。剧情简介明神宗时,八台总镇李庆若之女死。李庆若奏于神宗,神宗下旨华亭县令王震审理此案。李庆若倚仗权势,来至公堂,立令王震处死文庆,并唆其校尉鞭挞王震,大闹公堂。王震义正严词,先以大闹公堂之罪,将八台总镇李庆若饱打一顿,并以智勘明案情,上奏朝廷,王震得到重用。代表唱段《打镇台》一场王震(须生)所唱“皮鞭打气得人满腔怒火”唱腔较流行。唱词为:皮鞭打气得人满腔怒火,七品官在公堂我无法奈何。李庆若上了气公堂打坐,凭总镇欺压我实实可恶。这一案官司怎结果,我思前想后怎发落。猛想起大宋天子汴梁坐,陈世美秦香莲结为丝罗。大比之年王开科,辞别了举家人上京去求功名。做几篇文章真不错,御笔亲点头一个。披红插花宫院坐,招为了东床驸马身入在朝阁。湖广省连遭三载祸,三年六料未见升合。秦香莲家中难以过,携带上儿女逃出恶祸。找见了世美宫中坐,不肯相认反踏一脚。差去了韩琪人一个,要杀香莲除却害祸。那人岂能寻主祸,土地庙自刎美名落。包文正放粮庙门过,香莲把冤屈细对他学。请来了世美碰头坐,好言相劝无法奈何。铁面无情件件过,铜铡下面见阎罗。寇莱公三审潘仁美,王震做官太懦弱。怒而不息公堂坐,开言叫声李庆若。谭建勋饰《秋江月》之王震 -
302019-09
[ 词条 ]贺振民
贺振民(1927~1969)秦腔演员、导演、编剧。工须生。陕西户县人。14岁入凤翔风易社学艺。出科后曾在甘肃陇东搭班演戏。1950年回陕,参加凤翔县人民剧团,先后任团长、副团长等职。后期也做导演和创编剧本。他演戏十分讲究程序技巧的综合运用,并把唱腔、眼神、手势、步法融为一体,于动作和气度细微处力求体现剧中人物的不同身份与性格来,所演《打镇台》之王震和《二堂舍子》之刘彦昌,虽同为七品县令,化妆行头无异,但其性格、气度、精神完全不同。所演《天波府》之寇准、《徐策跑城》之徐策、《下河东》之赵匡胤、《麒麟山》之马三保等被西府观众称为一绝,将其尊为“凤翔四大须生”之首。所创现代秦腔小戏《苗复生》《母女心事》(合作)一度成为剧团保留剧目。 -
302019-09
[ 词条 ]《胭脂驹》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王明芳拜相》《乌木剑》《双背鞭》。须生、武生唱打并重。含折子戏《双背鞭》。各路秦腔均演。今存版本 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魏曱合、徐德喜口述秦腔抄录本。剧情简介 王明芳与子王旗赶考途中被冲散,王旗被番将贺起龙收为义子,明芳中进士后被派往边廷勘乱遭擒。父子于番营暗会,盗去胭脂驹和乌木剑,并用涤水鞭打败番兵,凯旋朝廷,父子受封。代表唱段 《双背鞭》一场王明芳(须生)所唱“我父子出营来天昏地暗”大段成套唱腔较流行。唱词为:我父子出营来天昏地暗,王明芳在马上思念家园。我家住徐州城石合小县,我的父布政司坐过云南。天不幸我的父早把命断,我的母受寡居抓我成男。自幼儿在南学曾把书看,盼只盼王开选上京官。幸喜掙龙虎榜鳌头独占,主封我巡河道镇守江南。自那曰过相府参拜樊显,我不该酒席宴口出浪言。那奸贼上殿去拿本参见,他命我文官职挂帅征番。幸喜得到那里戡平贼乱,实不料贺起龙夜愉营盘。绊马坑拿住我绳捆锁链,他将我吊在了百尺高竿。贺起龙他和我无仇无怨,小王旗跪闽在他的面前。论交情他不该如此阴险,这件事闽教我难解难参。儿王旗果算得精明强干,盗来了胭脂驹逃出边关。两骑马好一似蹄生火焰,我父子才逃出虎穴龙潭。诚恐怕贺起龙后边追赶,叫王旗我父子马上加鞭。王明芳在马上自思念,猛想起昔曰三桃园。他弟兄徐州城曾失散,关二爷被困在土山。曹差去能言利嘴张文远,顺说关某归中原。上马金来下马宴,十美女进膳曹问安。买不下关某心一片,每曰思念三桃园。听说刘备把古城占,恨不得插翅出五关。连辞三次曹不见,寿亭侯印屋梁悬。封金不动世罕见,保定皇嫂离中原。出许昌他把孔秀斩,韩复孟旦丧二关。三关卞喜把命断,四关王琪丧黄泉。刘清贤五关未敢战,小秦琪把守黄河滩。关公又把秦琪斩,渡河找兄登阳关。蔡阳领兵紧追赶,追到古城城壕边。蔡阳后边大声喊,要与秦琪报仇冤。张翼德擂鼓刚三遍,蔡阳的人头落马前。他弟兄古城掙会面,不愧结义在桃园。我父子此番回朝转,动一本杀樊贼大报仇冤。 -
302019-09
[ 词条 ]《小车新春》
现代本戏。高仲选编剧。事出甘肃省合水县离休老干部吕建洲事迹。唱做并重。1975年甘肃省合水县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1973年春,陇东山区深入开展平田整地,退休老干部周永俭与其妻周大妈就给未婚儿媳、新任大队革委会副主任春梅送辆飞鸽自行车还是送一辆整地适用的当年支前用小土车,展开了思想冲突。周永俭通过对春梅进行传统教育,和送给春梅小土车的行动,使周大妈提高了认识,也使下一代受到了启发。 -
302019-09
[ 词条 ]《枣林湾》
现代本戏。郑宗义编剧。1974年西安市五一剧团首演。导演孙建章,音乐设计张志浩、李国威,舞美孙建章、管芙英。李爱琴、郭平安、孙冬记、李买刚、贺美丽演出。本剧讲述了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其运粮队所运之粮食,被我游击队中途截往枣林湾就地隐藏。国民党特派员吕子秋指令胡军捜索队,往枣林湾围困捜索。乡党支部书记兼乡长延大娘,领导群众与游击队配合,坚持斗争。为掩护运粮队将粮食安全运出,延大娘用计将胡军引向空洼梁,我军忽至,包围胡军,全歼获胜。 -
302019-09
[ 词条 ]《血的控诉》
秦腔现代本戏。别名《农奴翻身记》。张耀民、贾湘云编剧。唱做并重。1959年西藏藏族自治区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鉴于地域的特殊原因,仍继续保持着领土庄园制度。西藏上层分子香巴和叛国分子土旦,残酷地迫害下层亲近解放军之农奴,杀害积极参加并同汉族人民一道修路的藏族青年彭措之父,又割其女玉珍之头,挖去小弟次仁眼睛并剥皮致死。后彭措越狱投奔解放军。西藏军区王主任曾对香巴等上层分子之罪恶活动,进行耐心教育,其不听劝,反又勾结帝国主义,秘密于拉萨发动武装叛乱。王主任带领部队围剿匪穴,擒获香巴和土旦,叛乱平息,彭措母子始得翻身团聚。 -
302019-09
[ 词条 ]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戏曲汇演。1952年10~11月在北京举行。参加汇演的有京剧、秦腔、越剧、川剧、晋剧、豫剧、汉剧、评剧、沪剧和淮剧等23个剧种。演出剧目近100个。汇演体现了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参加者有1600余人,相互观摩和交流了戏曲改革的经验。陕西、甘肃组成西北演出代表团赴京参加演出观摩。秦腔《游龟山》、越剧《梁山伯于祝英台》、评剧《小女婿》、沪剧《罗汉钱》、川剧《柳荫记》、京剧《将相和》、淮剧《王贵与李香香》、越剧《西厢记》、楚剧《葛棘》9个剧目获剧本奖;京剧《雁荡山》、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评剧《小女婿》、京剧《三岔口》四个剧目获演出一等奖;沪剧《罗汉钱》、豫剧《新花木兰》等18个剧目获演出二等奖;秦腔《一家人》等六个剧目获演出三等奖;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袁雪芬、常香玉、王瑶卿、盖叫天获荣誉奖;刘毓中、苏育民、丁是娥等34人获一等演员奖;宋上华、王文娟等41人获二等演员奖;张新华、孟遏云、刘易平、杨金凤等45人获三等演员奖;于连泉、王天民等416人获奖状。 -
302019-09
[ 词条 ]脚位
秦腔基本功。演员舞台表演中,站式的分解动作之一,即包步式、八字式、丁字式、戳腿式、踏步式、存腿式、盘卧式、大掖步、踮丁式等。与脚姿密不可分,脚位与脚姿既是演员训练站相的开始,同时又是表演各种程式动作的前提。①正步式。两腿站直并齐,两脚并拢,脚尖朝正前方。演员无论扮演任何角色,最讲究“站取子午”,旦为正步,尤其正旦站立、坐定,执旗龙套、宫娥彩女排位站列等,均贯穿运用正脚位。以显其稳重、端庄。②八字式。两腿站直,两脚跟靠拢,两脚尖向左右分开。文生、大净,台步、坐姿,均贯穿运用八字脚位。以显其身段造型的美观、协调。③丁字式。左脚向正前方迈半步,右脚即上半步横站,使右脚窝紧靠左脚跟,两脚即呈“丁”字形状,称为“左丁步”,反之称“右丁步”。常为武将所用,即所谓“武为丁字,动分左右”。无论站立、行走,均贯穿运用丁字脚位。以显其身段造型的美观、英武和协调。④戳腿式。右脚跟踮起,右脚尖点地,膝稍弯曲,膝盖稍向右掰,为“右戳腿式”;反之则称“左戳腿式”。生、旦提甲拉山膀亮相,丑角站立表演道白等,均贯穿戳腿步式动作。⑤踏步式。又称“别步式”。右脚向左脚左后方撤一步,右脚尖与左脚跟相距约15厘米,右脚掌着地,脚跟踮起;左腿直立,右腿稍弯曲;右膝掖在左膝后面。即为“右踏步式”,或称“右别步”;反之,则称“左踏步式”或“左别步”。旦角跑圆场、走台步、上楼、乘轿起始常用该动作。⑥存腿式。又称“竖桩子”。左脚绷直,向前伸出约30厘米许,以脚尖点地;同时右膝弯曲,与左膝并靠,右脚满脚着地。即为“右存腿式”,或称“右竖桩子”;反之,则称“左存腿式”或“左竖桩子”。生角跑圆场、走台步、蹚河、过桥之起始均贯穿该动作。⑦盘卧式。又称“踏步蹲”。以“踏步式”两腿弯曲缓缓下蹲,蹲至如坐矮凳高低为宜;右小腿不能触地,双腿掌握好重心,既不能前倾,也不可后坐。称为“右盘卧式”或“右踏步蹲”;反之则称“左盘卧式”或“左踏步蹲”。多用于旦角,如《火焰驹*花园》一场,芸香数花表演中有所运用。⑧大掖步。以“八字式”右脚横上约30厘米,脚尖稍向右方,右腿半弓;左腿向后换去,左脚尖与右脚须保持一条线,两大腿夹紧,向右拧身坐胯。此即“左掖步”;反之则称“右掖步”。戏中生、旦赶路“跑圆场”均有所用。⑨踮丁式。依脚位前后,分前踮丁式和后踮丁式两体,又各左右之分。以“八字式”右脚向右前方上一步,膝盖绷直,绷脚面,脚尖点地;同时左腿绷直,左脚满脚着地,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即为“右前踮丁式”;反之则称“左前踮丁式”。后踮丁式仍以“八字式”起,右脚向前迈一步,膝盖绷直,满脚着地;同时左膝绷直,左脚跟踮起,绷脚面,脚尖点地,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此即“左后踮丁式”,反之则称“右后踮丁式”。“前踮丁式”为生角常用,“后踮丁式”为旦角常用。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