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韩邦利
韩邦利(1933~)戏剧理论家。陕西华县人。笔名希阳碑。1962年西北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至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专职从事戏曲理论研究。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张庚、马少波、郭汉城门下学习中国戏曲理论。曾发表过不少理论和评论文章,有《秦风秦声》《秦腔起源于唐代》《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等;戏剧评论有《简评秦腔〈千古一帝〉》《〈杨贵妃〉的悲剧美》《评眉户剧〈二虎守长安〉》《以身殉职的戏人成辅瑞》《一代秦腔名优申祥麟》等。 -
32019-10
[ 词条 ]靳伟
(1918-1977)演员兼琴师、导演。陕西安康县人。又名靳淼如、靳庆云、靳彩臣。14岁人伍,因酷爱秦腔,常在杨虎城部属秦腔剧团学戏。后拜李正敏、荆生彦等名家为师,学习旦角和板胡。退伍后到平凉,曾以票友身份在平乐学社挂牌演出,以《三娘教子》中王春娥显露头角。1949年正式下海,加入云光剧团,后在武都五一剧团操琴,并主演正旦、兼演丑角。擅演剧目有《白玉楼》《买花记》《玉虎坠》《打金枝》《游电山》《五典坡》《对银杯》《情探》等。后又从事导演工作,所排导的《花木兰》《苏武》《投笔从戎》《铡美案》《法门寺》《四进士》以及现代戏《穷人恨》等均成为该团保留剧目。他多才多艺,还能作曲、敲鼓,也培养了不少演员和琴师。 -
32019-10
[ 词条 ]王福元
(1916~1972)秦腔演员、导演。工正旦。甘肃西和县人。幼入秦安朱老二祥盛社,并拜该社谢秀儿为师。1930年出师后加入天水鸿盛社。1949年后,入清水县新生剧团。三次被保送到甘肃省专业剧团深造,取得导演证书,后又任清水县秦剧团党支部书记。艺术上受过京剧艺人指点,中年后技艺趋于成熟。擅演《天仙帕》之疯公主、《闯宫抱斗》之姜皇后、《双明珠》之张公背婆等。所演《九件衣》《生死牌》二戏,曾获1959年甘肃省戏剧汇演演员表演奖。 -
32019-10
[ 词条 ]安鸿印
(1900~1978)秦腔演员。工正旦。陕西西安市人。小名顺安子。13岁入金盛班学艺,拜秃子荣儿为师,初习花衫,后改工正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与王德孝在兰州领班演出,也在兰州化俗社、新兴社搭班多年。1941年以后,在陕西省戏剧专修班、西安三意社、上林剧校任教。1949年后受聘于易俗社新生班。其嗓音得天独厚,可高可低,能刚能柔,音色纯正,韵醇味浓,而且连唱数天数夜,音质依然,人称“铁嗓子”,表演也很老到,台风大气,一招一式皆在情理之中,善于刻画性格不同、气质差异较大的人物形象。所演《善士亭》之孟月华,淑静而娴雅,《黄河阵》之三霄,好勇而泼辣《《辛安驿》一戏中的女扮男装,更是装男即男,扮女即女,性格的转换,无丝毫斧凿痕迹,堪为绝响。拿手戏还有《五典坡》《杀狗》《杀裴生》《杀庙》《怒沉百宝箱》《珍珠衫》《龙门寺》《状元媒》等。 -
32019-10
[ 词条 ]李世民
(1947~)秦腔演员。工小生,文武兼长。陕西高陵县人。13岁考入陕西省戏曲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渭南地区秦腔剧团任演员。1969年调白水县剧团,曾任该剧团副团长。其动作规范,唱腔朴实,功底扎实,扮相端庄。舞台风格严谨、格调明快。先后演出80多个剧目,主要有《黄鹤楼》之周瑜、《逼上梁山》之林冲、《狸猫换太子》之陈琳、《白蛇传》之许仙等。 -
22019-10
[ 词条 ]史雷
史雷(1922~2004)戏剧家、编剧、导演。陕西延安市人。从小参加革命,早在陕甘宁边区就致力于戏曲改革工作。离休前为陕西省艺术学校校长。饰演过《十二把镰刀》的铁匠王二、《保卫和平》中的教导员、《血泪仇》中的乡指导员,以及《查路条》《好男儿》等戏中的反派角色。曾导演《官逼民反》《游西湖》《赵氏孤儿》《闹粮》《雷锋》等剧。同马可、张永华为鲁迅艺术学院创作的秧歌剧《夫妻识字》,得到社会高度评价。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表演一等奖。1991年,主编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艺术纪实》出版问世。系陕西省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第三届文联名誉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
22019-10
[ 词条 ]马天成
马天成(1914~2005)戏曲活动家。陕西临潼县人。艺名马风。毕业于西安师范高师部。曾任甘肃省文联第一届委员、西安秦剧研究会理事、兰州秦剧研究会理事、兰州戏剧改革委员会主任、甘肃省秦剧实验社社长、甘肃省秦剧团团长、甘肃省文化局流行剧目修审委员会秘书等职。自幼酷爱秦腔,能拉善唱。1949年后以票友从艺,曾登台演出《祭灵》《杀驿》《走雪》等戏。改编整理并移植了《火焰驹》《李亚仙》《白蛇传》《美人纲》《闯王起义》等十余本剧目。曾获甘肃省文联创作一等奖?1950年前后,积极倡导演出现代戏《血泪仇》《白毛女》等。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
22019-10
[ 词条 ]耶金山
耶金山(1893-1944)戏曲活动家。陕西西安市人。蒙古族。乳名进才。自幼学唱秦腔,因天赋制约,未能成才。1907年入长庆社,开始经管杂务,后来充任“跑班长”,日益显示出组织才干,深辱班主苏长泰的赏识和信任。1919年苏病逝,其三子哲民、新民、育民尚幼,苏家委托其掌管社务,继任三意社社长。由于他“经营什度,较苏过之”,在他任社长20年间,不仅聘用了一大批声誉极高的名老艺人,还培养了出类拔萃的三期学生。演员阵容强大整齐,新创剧目层出不穷,加上经营管理有方,足以与易俗社抗衡争胜,将该社推向全盛高峰。1938年初,三意社因产业纠纷陷入内部争斗,耶金山于1月20曰在《西北文化报》刊登《耶金山启示》,申明将社务交苏哲民经理,从此与该社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