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百宝箱全传》
秦腔传统本戏,分上、下两本。方巾生、闺门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百宝箱》。事出《今古奇观》卷五。各路秦腔常演。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京宝文堂刊行刘亚平整理本,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刊行王焕亭、王冒富整理,山临汾蒲院藏蒲州梆抄存,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四十二集收录魏名远、贾桂兰两本口述本,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等。本剧讲述了宦家子弟李甲进京求名未遂,与名妓杜十娘相恋。十娘愿随李从良,以脱苦海。斯时,李已囊空如洗,十娘用多年的积蓄自赎其身。二人乘船南下,中途与商人孙富相遇。孙慕十娘美貌,暗中唆使李甲将十娘出卖。十娘得知李甲忘恩负义,痛斥李甲、孙富,并愤而将昔日积攒珠宝抛入江中,然后投江自尽被救,入慈悲庵为尼。李甲家逢火灾,妻、妹外逃,庵中巧遇十娘。李甲边廷立功,封靖国侯,与前妻、十娘及妹团圆。 -
92019-10
[ 词条 ]《易俗社日报》
陕西易俗社编辑出版的报刊之一。1921年8月4日创刊于武汉。总编辑姜文辅,编辑韩升平。这是易俗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赴武汉演出期间,为宣扬自己秦腔改革,弘扬秦腔艺术,扩大其影响而编印的曰报。主要刊载该社演出的剧本、节目单、演员阵容、表演风格及戏曲评论文章。出刊一年多,共发表各方面的评赞诗文近千篇。在培养观众、建设自己戏曲改革的理论系统、宣扬传统艺术方面,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从而使该社在武汉三镇各层次的观众中产生了相当深厚的影响,也使秦腔艺术在楚地获得了极高的声誉。该报还保存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易俗社武汉之行的很多重要文献资料。 -
92019-10
[ 词条 ]《陇苗》
综合性文艺月刊。原名《群众文化》。1979年创刊。甘肃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秦川牛、涂列主持该刊编辑工作。1980年改名《陇苗》。该刊曾连载秦腔耿派脸谱120多幅(彩印),发表甘肃地方剧种剧本50余篇,开辟《秦腔传统剧目选载》专栏。逐期刊载秦腔折子戏,并由著名秦腔演员介绍表演技巧和经验。著名戏曲评论家马少波、翁偶虹、许姬传、吴晓玲、祝肇年、刘曾复等均为该刊撰稿。 -
92019-10
[ 词条 ]袁璧辉
袁璧辉(?~1924)秦腔演员。工旦角。陕西武功县人。艺名抱抱。早年于岐山华庆班学艺,因声容俱佳,20岁即成名。旦角门中,功夫全面,闺阁、刀马无一不精。且嗓音醇美,表情真挚。演惠娘,眉目传情,台下飞上挂红彩绸,他自然接上手腕,红绫轻扇子扇动,与水袖罗裙浑然一体,至今传为佳话。《杀狗》《赶坡》《回荆州》《游西湖》《观文》等均是其拿手剧目。 -
92019-10
[ 词条 ]刘颖
刘颖(1978~)秦腔演员。女。主工正小旦。陕西周至县人。15岁考入周至县艺校,师从廉正武、陈小竹等。毕业后进铜川市秦剧团,次年调往青海,现为西宁市秦剧团演员。曾在《湖阳春梦》《投江》《玉堂春》《秦雪梅吊孝》《打神告庙》《彩楼配》《断桥》以及《母亲》等剧目中担任主角。获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表演奖。2005年在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等西北十家媒体主办的“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争霸,四小名旦竞美秀”大赛中,获得“中国秦腔四小名旦”称号。 -
82019-10
[ 词条 ]陈氏
秦腔《五典坡》人物造型。为唐三朝元老宰相王允之妻,王宝钏之母,唐王亲封一品诰命夫人,贤淑而善良,因不满丈夫之举,支持并去寒窑接济三女儿王宝钏。此人物属旦行,以老旦应工。曹洪有、关雪亭、李正华、黄新芳、阎佟贤、茹甲华、鲁晓侠等都饰演过这一角色。俊扮,梳老旦头,系勒子,白网子,白发鬆,系紫红色缠条,白发鬏上斜插红簪一枚,上穿秋缃色团龙老旦蟒,系丝绦,下穿绿素裙,素彩裤,足穿白袜子,彩鞋。 -
82019-10
[ 词条 ]胡凤莲
秦腔《游龟山》中人物造型。为渔民葡彦之女,父女相依为命,靠打鱼维持生计,是一位聪明贤惠、机智勇敢的古代年轻女性。此人物属量、行,以小旦应工。刘箴俗、王月华、何彩成、何振中、靳伟、杨金凤、肖若兰、赵桂兰、余巧云、宁秀云、刘玉珍、傅凤琴、吴丽霞、刘芬芳、熊月玲、李淑贤、张咏华、张天美、张玉玲、顾秋林、左红、肖亚君、姚娣、李淑芳等都饰演过这一角色。其中,杨金凤还以《游儀山》之胡凤莲一角,获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清出大会演员三等奖、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學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人物出场为俊扮,梳大头,戴线尾子,银泡头面,戴孝花,穿白色袄裙,足穿白袜子、白鞋。 -
82019-10
[ 词条 ]白娘子
秦腔《白蛇传》中人物造型。此人物事见唐人传奇《白蛇记》;宋人话本《西湖三塔记》《白娘子永锁雷峰塔》;明人邾径《西湖三塔记》杂剧,陈六龙《雷峰塔》传奇,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八;清人黄图铋《雷峰塔》传奇,陈嘉言父女改编本《雷峰塔》传奇,方培成改编《雷峰塔》传奇本,陈逼乾《义妖传》弹词,无名氏《雷峰塔》弹词及《雷峰宝卷》(一名《白蛇宝卷》)等。白娘子,名白云仙,又名白素贞。本是峨眉山千年修练得道的蛇精,因羡慕人间爱情,幻化成美女,于西湖同许仙结为夫妻。二人相亲相爱,情真意驾,屡遭金山寺住持法海和尚挑唆破坏。端阳节白素贞因误饮雄黄药酒现出蛇形,吓死许仙,为救许仙性命,白素贞急往长寿山盗取灵芝仙草,将夫救活。许仙受法海恐吓,离妻而往金山寺。白素贞向法海索夫未果,使法力水漫金山,双方一场酣战,白素贞因身怀有孕而败阵。行至断桥,夫妻重逢。白素贞产下一子,一个月后被法海压在雷峰塔下,后被小青搬来救兵所救。此人物为旦行,以正旦应工。饰演演员 清光绪中叶以来,秦中名旦梁箴(船户娃)、陈雨农(德儿)、党甘亭(群儿)、朱林逢、启运儿、武吉子、二宝儿、润儿、出山红、杨金声、何振中、何彩凤、李正敏、杨荫中、楼英杰、米清华、王彩霞、王晓玲、马友仙、刘棣华、马蓝鱼、崔惠芳、宁秀云、张玉莲、张秋惠、张彩香、马金仙、赵桂玲、杨新莲、邹莲蕊、李娟等都饰演过这一角色。其中,陈雨农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饰白云仙,唱《断桥》一折,采用新创之[滚板腔],“柔口”发声,依情生腔,形成了陈派唱腔的艺术特色,传于后世。李正敏饰白云仙,首唱《断桥》,一鸣惊人,成李氏三部曲(《白蛇传〉《玉堂春》《五典坡》)之一,创用剁字句的“断点头”唱法,形成“敏腔”特点。四十年代杨荫中饰白云仙,行腔采用遏低翻高八度的阿宫腔唱法,亦为新奇,流行一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正敏、李应贞、霍慧君、陈妙华、宁秀云、肖若兰、郭明霞、崔惠芳、马友仙、张咏华、孙利群等都出演过这一角色。人物扮相 俊扮。此人物在《白蛇传》一剧中因属正旦、武旦两门抱,其头面造型和行头穿戴也随应行不同而有所改变。《游湖》一场以正旦应工,梳大头,戴线尾子、水钻头面,内衬白褶子,外穿白团花,犄角帔,下系白裙、白彩裤,足穿白袜子、红盖头,改穿红团花女被,以示彩鞋;《缔婚》一场,则加戴红绒花、红盖头,改穿红团花女被,以示新婚喜庆来;《盗草》《水斗》两场团,以武旦应工,头饰换戴小额子、白绣球、犄角,穿白绣花女战士战裙,系白腰巾,足穿白绣花薄底鞋;《断桥》一场复还于正旦,改戴发绺、银泡巴巴,白素大绣球,穿白素褶子,胸口系白腰包、白腰巾,下穿白素裙;《合钵》一场,梳大头,戴线尾子,发绺,水钻头面,内衬白褶子,外穿白团花,下系白裙,白彩裤,足穿白袜子、彩鞋。甘肃省秦剧团窦凤琴饰白素贞(王正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