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赵志忠
赵志忠(1921-1974)秦腔演员。主工大净。甘肃秦安县人。小名喜儿。1929年甘肃饥荒瘟疫蔓延,年仅8岁的赵志忠全家人口夭折,他被一名叫“瞎娃娃”的江湖艺人收养,并传授技艺。后又请了清水县白驼乡净角演员王存成为师,工习生角。出师后,参加“天水鸿盛社”,转而加入蔡跟福“福盛班”。1945年甘谷任建清“祥盛社”特邀他去搭班,从此专工净行。1953年参加清水县新民剧团,1960年辞职回家务农。擅演《铡美案》之包公、《四太逼宫》之曹操等,尤以饰演《赤桑镇》中的包公驰名。 -
82019-10
[ 词条 ]骑锋剧社
新疆秦腔班社。1948年10月组建,隶属国民党骑五师政工处。负责人王义民。主要由新中舞台的部分人员和迪化、昌吉招收的艺人组成。如符子和、张福、楼英杰、王正民、唐生俊、赵兰芳等。以演传统戏营业开支,次年春季解体。 -
82019-10
[ 词条 ]福利社
甘肃秦腔班社。1948年由阿干镇煤矿主张伯庵出资兴办。周兴俗任社长。主要演出场所最初在阿干镇,后迁到雁滩。该社主要成员有周正俗、黄致中、岳钟华,肖正蕙、梁培华、吴德育、李发民、张砚芳、杨金民、刘金荣、孔新晟、马炳南、赵福海等。并在须生应工的剧目上名角荟萃,很有影响。演出的主要剧目有《赵得胜巡城》《取都城》《蜜蜂计》《破宁国》《刺秦》《马超哭头》《皇姑打朝》等。1950年与文化社合并成文化福社。 -
82019-10
[ 词条 ]铁血剧团
铁血剧团甘肃秦腔班社。属国民党一二〇军十一团管辖。1946年创建于甘肃平凉,是在强行接管甘肃崇信县孙家班子后经整顿而成立。1947年随军抵兰州演出。主要演员有李发民(工须生)、马元财(工旦)、牛利民(工小生)等50余人。1949年秋,在岷民县随军起义,开赴西宁后,转为西宁市秦剧团。 -
82019-10
[ 词条 ]《尼姑思凡》
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别名《双下山》《尼姑下山》。小丑、小旦唱做戏。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民国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少女赵氏,幼入仙桃庵为尼,法名色空。不甘空门孤苦,心想人间美好,终于扯破袈裟逃逸山下。途遇一男僧,名无本。二人偕伴而去。 -
82019-10
[ 词条 ]吴生荣
吴生荣(1920-1946)秦腔演员。主工大净。甘肃兰州市人。小名德英子,号肥子。早年入兰州东盛社学艺,遭家人反对,遂潜逃通渭戏班搭班。后结拜清水县演员刘启荣为异姓兄弟,并加入清水县马家班。因演技出色,受到当地乡绅另眼看待,支持组建荣盛社,吴出任社长。吴演技在清水、泰安、张川一带可谓出类拨萃。由于他身高体胖,脸宽腮满,勾出脸谱十分英武,一出《出五关》赢得“活关公”称号。吴戏路宽,行当全,文武角色不挡,还能扮丑。演《背板凳》《温先生看病》幽默含蓄、滑稽可笑,往往使人捧腹。扮演《挑袍》,威严肃穆,台架优美,形态富有神气。《芦花荡》中扮演张飞,声如洪钟,袒胸露腹,摇膀晃脑,把憝直将军形象演得非常逼真。《串龙珠》一剧中扮演花云之母,得知媳妇被完颜龙剁去双手,手持三股钢叉,赤膀上阵,生擒完颜龙,整个武打动作,迅猛娴熟。 -
82019-10
[ 词条 ]《打草鞋》
西路、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小丑、小旦、老旦戏串戏。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黑保一家五口,男耕女织,生活安逸。一日,母外出,黑保打草鞋寂寞,便与两个妹妹唱戏玩耍。母归,也参与其中,黑保将母绑在门上,顽皮地跑了。后经邻居解开,说明原委,大笑一场。 -
82019-10
[ 词条 ]赵胜中
赵胜中(1914~1979)秦腔演员。工净。陕西周至县人。幼入周至郭英剧社学艺,后得益于王生云传教。先后在陕西周至、武功、扶风、岐山等县以及秦岭猛进剧团搭班演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七师猛进剧团。次年随军入疆。嗓音洪厚,表演淳朴、吐字真切。擅演《黄河阵》之黑虎、《铡美案》之包拯、《葫芦塔》之司马懿、《游西湖》之贾似道等,尤以《斩单童》《牧虎关》两出最为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