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李(可易)派
李可易创造的净行流派。李可易(1906~1967),秦腔演员、导演、戏曲教育家。始学旦后改工花脸。字柏岗,陕西兴平人。自幼受其父李春芳(易俗社钩锣手)影响,酷爱戏曲,15岁即入易俗社第四期学员班。师承李怀坤,并受过张寿全、马建兰、黑老虎、一声雷等名家指教。由于个人兴趣过广,生、旦、净、丑无不涉猎,又得“全能演员”之美誉。这自然是他的长处,却也给他带来一些不足,那就是杂而欠精,行行都能应工,行行又不能步入“化”境。尽管如此,却为他后来从事戏曲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文武兼备,尤以架子花脸闻名,演戏注重角色气质,给人以威武、洒脱、持重之感,表演上既有秦腔气魄,又具京剧风范。1937年随社赴京演出,备受京剧花脸郝寿臣赞赏,并以《刺秦》中荆轲一角,得“活荆轲”之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执教于陕西省戏剧专修班和尚林学社,培养出大批学生。李可易(易俗社提供)李(可易)派特色李可易演戏,泼悍中有“蛮”有“狠”,火爆中有“勇”有“稳”,纯属火爆型风格,特别是两只眼睛凌厉无比。他演《刺秦》中的荆轲,出场后的第一个照面,双目左右环顾之间,恶狠狠射出两道“鬼光”,如闪电飙风一般慑人肝胆。李尤擅长于做工,演《淝水之战》的符丕在大喇队长鸣、战鼓咚咚、人喊马叫的[大浪头]中出场,先以偏坐马势背向观众,挪步台口时,转身正向,两腿由蜷弓渐渐直挺,只见他头戴银盔,身披大靠铠甲,眼似铜铃,手持五环大刀,一个上下掂闪,似有千钧之力,开口如龙啸虎哮,震山撼海。活现了一个久经沙场、身率千军万马的大将气魄;和朱序酣战时,他那利落而有力的大刀挥劈,紧贴朱序身背的“削头”,以及面部的急切凶悍,极为出色地表现出这个能征惯战、骁勇刚烈的武将性格。李可易饰《还我河山》之金兀术(易俗社提供)李(可易)派唱腔特点“李腔”之长在于气魄大,狠腔狠戏,口劲严谨,结实凝练,唱来精、气、神贯注,就像快刀斩乱麻,急放急收,毫不拖泥带水。但他的发音较扁(横音多)、尖音过重(鬼音多)、“犟音”过稠(二音多)。如《敬德洗马》,几乎三五句一个“犟音”,他对许多“尖声字”也是归入“二音”唱出。所以,“李腔”之唱,尖高刚猛有余,宽阔深厚不足。李可易对唱腔虽有改良之处,却不完全体现在板式和腔调上,更多的则蕴含于唱法之中,而唱法也多是把某些“京韵”化入自己的声腔之内,人们很难发现刀砍斧劈的迹象。比如《满床努》里郭子仪所唱“为父我用尽了千方百计”一句,其中的“计”字,收腔处用上下装饰倚音轻巧地拐了几个弯之后戛然而止,归入鼻窦,既显得大气英武,又格外简练峭拔。这实际上就是借鉴了京剧中“三转一勒”的收腔方 法。当年著名京剧花脸郝寿臣在《坐寨盗马》一出戏里所唱“压强豪”的“压”字,便是先用三转然后一勒这种唱法,显得榜礴而富气势;再如《张飞闯帐》里所唱“你难逃老张我的丈八枪”一句,那“八”字上打“哇呀呀更是他吸收京剧声腔特技的结果。李(可易)派嗓音特点李可易的嗓音可谓实大声洪,吼一声足能使房梁上的土刷刷落地。1944年冬李可易在西安东大街剧场演出《水淹下邳》,夏侯渊出场打[大引子]“除非四海为一家”,其中“除非”二字,他使了个“尖音翻高”的“鬼音”,震得前排妇女儿童齐刷刷直往后窜,其声量之大就可想而知了。但就声嗓素质而论,他的“虎音”(尖高挝剩,而“龙音”(深厚)不足,加上演唱中不适当地强调软腭与喉头机能的对抗挤压(即所谓实喉阻音),而调门又定得太高(解放前易俗社多定三眼调,即G调),导致了他的音色扁平,比起发自天然的田德年稍逊一筹。李(可易)派代表剧目与传承李(可易)派代表剧目主要有《芦花荡》《荆柯刺秦》《二启箭》《盗宗卷》《山河破碎》《水淹下邳》《淝水之战》《敬德洗马》《满床笏》《破宁国》《忠保国》等。李(可易)派传人中,知名人物有王仲华、刘茂森、伍敏中、李新华、张忠义等。王仲华陕西秦腔演员。主工毛净。1923年生。陕西咸阳市人。13岁入陕西易俗社学艺,师承李可易。1989年去世。其功底厚实,表演精细火爆,尤善表现勇猛耿直和粗中有细的角色。代表剧目有《三闯辕门》《荆轲刺秦》《雁荡山》《黑旋风李逵》等。曾获1958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二等奖。伍敏中秦腔演员。主工毛净,兼及他行。1937年生。西安市人。1949年毕业于西安易俗社戏剧专修科师承李可易历任该社演员兼导演,后兼演古代与现代剧丑角和反面角色。他善于刻画人物,所饰大小角色都具有鲜明的性格。如《貂蝉》之董卓、《红梅岭》中茶叶贩子、《桃色姻缘金钱梦》中的赌棍马化龙等。1958年和1960年赴京及巡回演出全国13省、市。1960年在艺术片《三滴血》中饰阮自用。在I977年新编《西安事变》中塑造的蒋介石与1982年在《白龙口》中塑造的秦洛虎,均受好评。2010年去世。他以独特的表演技巧,在戏曲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各种人物角色,并摸索出一套可贵的经验。被专家和观众誉为“演人物、不演行当的好演员”。如马彦祥看了他在《白逼宫》中扮演的曹操后评论“我才看了个真曹操,不是一般的白脸奸相,而是有大谋大略的政治家”。40年的艺术实践中,演出了大小70余个剧目,塑造了古今人物近百个,特别在净、丑两行堪称佼佼者。李新华秦腔演员。主工大净,兼演文武丑戏及武功戏。1933年生。西安市人。1941年考入陕西易俗社,并为西安易俗社演员。从师李可易、王仲华、唐虎臣等。代表剧目有《火焰狗》《打张仪》《黑旋风李逵》《刺秦王》《闹龙宫》《翰墨缘》,以及现代戏《红梅岭》《万水千山》《八一风暴》等。张忠义秦腔演员。主工大净。1944年生。陕西西安市人。1959年入西安易俗社学艺,师承李可易、安鸿印等。对秦腔花脸唱腔进行过改革尝试,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他表演的包拯、乔玄、潘璋、郭子仪、马武、杨虎城、周伏龙等,均受到观众肯定。为西安易俗社演员。尹良俗饰《西安事变》之张学良,张忠义饰杨虎城(易俗社提供) -
82019-10
[ 词条 ]王正强
王正强(1942- )秦腔理论家。甘肃甘谷县人。1966年西北师范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广播文艺编辑和音响导演工作,曾任甘肃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副主任。工作之余坚持创作和戏曲、曲艺理论与戏曲史学研究。近30年来,出版专著《秦剧名家声腔选析》《甘肃秦腔唱论》《秦腔音乐欣赏漫谈》《秦腔音乐概论》《秦腔大辞典》《陇剧音乐研究》《甘肃秦腔考源》《甘肃戏剧史》(上下编)《王正强文论选》(上下卷)《问根秦腔》(DVD光盘)等,主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甘肃卷》,为《中国戏曲志?甘肃卷》音乐分卷撰稿等。另有各类评论、散文、随笔等200余篇散见于全国报刊。系甘肃省剧协副主席、甘肃省戏曲音乐学会会长、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主席、甘肃省振兴秦腔学会会长、甘肃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甘肃省文联委员、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
82019-10
[ 词条 ]秦光社
陕西秦腔班社。1932年创建。1994年聘平乐学社阎更平、薛再平、张方平、陈易平、郑守乐等新出名角。演出剧目有《赶坡》《二堂舍子》《徐策跑城》《古城会》等。后又请贾德善、杨鸿声、高希中、姚裕国、袁建民等演员,并由魏也桥担任名誉社长。1938年解体。 -
82019-10
[ 词条 ]樵夫妇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小生、小旦唱做工并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靖品三、李芝芳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明时,周尚仁夫妇打柴纺织,供弟尚义攻读。尚义去京后,其妻刘玉秀不耐贫寒,欲另嫁。尚义赴京应试得中状元,尚书杨国栋强以女秀贞为婚。尚义携秀贞回家祭祖。其嫂与秀贞商议,由秀贞扮做官员,娶玉秀为妇。洞房中秀贞责其嫌贫爱富,玉秀悔悟,其嫂与秀贞又劝尚义,使夫妻重归于好。 -
82019-10
[ 词条 ]苦侠奇缘
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生、旦、丑唱做并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明世宗时,王筱庵等进京赴试,途中遭董完拦抢,为黄天豹所救。董完衔恨,夜至筱庵家欲淫其妻赵佩贞,赵不从,被掐死。赵葬后,董去盗墓,赵复活,强与同行。途中赵推董于江中。董上岸后挑唆赵母告筱庵之父王拱,害死其女。王拱被诬下狱。侠女张飞侠,探明实情,谏告知府周顺,周拘董与佩贞当堂对质,全案乃白,董被斩。王筱庵与表兄李振同平寇受封,筱庵夫妻团圆,李与张飞侠结姻。 -
82019-10
[ 词条 ]《三滴血》
范紫东编剧。含折子戏《虎口缘》。小生、小旦、老生、丑行唱做并重。事出《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一。陕西易俗社首演。1959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为舞台艺术片。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中国戏剧出版社刊行《易俗社秦腔剧本选》书录本、陕西人民出版社刊行本及《范紫东秦腔剧本选》书录本、甘肃人民出版社刊行秦腔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七集书录本。另有蒲州、中路梆子抄录本和豫剧抄录本。本剧讲述明末山西五台县人周仁瑞,在陕西韩城经商,其妻一胎生二子,不幸中风身亡。己养长子天佑,次子卖与李三娘,改名李遇春,并与其女晚春订有婚约。18年后,仁瑞经商赔本,携天佑重返山西老家。其弟周仁祥,欲独霸家产,以天佑非仁瑞亲生不相认,逐出家门。仁瑞诉诸五台县衙县官晋信书,以滴血之法,亦判天佑非周门亲嗣,父子拆散。次子遇春长成,二娘病故。恶少阮自用垂涎晚春,假造婚书强娶。晋信书复以滴血之法将晚春判归阮自用。洞房之夜,晚春灌醉自用逃出。后天佑、遇春相遇,各诉其苦,结为金兰,从军投戎,在疆场受封得官,提审县令晋信书,冤案始明,合家团聚。代表唱段中《虎口缘》一场贾莲香[小旦]所唱“家住在五台县城南五里”[苦音二倒板]转[慢板]唱腔较流行。唱为:家住在五台县城南五里,田舍倶在周家堤。随父进香到此地,从早直到日偏西。谁料猛虎出崖底,爹娘和奴两失迷。穿林越涧自逃避,不辨南北与东西。生死关头幸遇你,虎口里得生奴甚感激。刘毓中饰演《三滴血》之周仁瑞、孟遏云饰王妈(易俗社提供) -
82019-10
[ 词条 ]《江山美人》
淡栖山所编剧目。花旦唱做戏。含折子戏《入庵》。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三十五集收录本。本剧讲述了洪承畴降清,奉命下江南偶遇明末奇女董小宛,因垂涎其美艳,诬董夫如皋名士冒辟疆通匪,欲将其置法。事泄,冒逃之,小宛被劫,将其携入京城。闻御史已将此事据以上奏,洪诡献清主而自赎。小宛被迫入宫,从宫女谋佯顺之暗召冒入京复洪仇。未几,太后将小宛捜出,杖责后迫其五台为尼,清主亦追至五台。 -
82019-10
[ 词条 ]静波
静波(1934-2007)戏曲评论家、散文作家、高级记者。陝西华阴人。原名张静波,笔名鲁扬、艾村、希曼等。1953年西北戏曲研究院毕业后进西安日报社工作,先后任该报副刊编辑、记者、主编。后担任《中国戏曲志?陕西卷》副主编及西安教育学院客座教授。一直致力于戏剧美学和秦腔史论研究,创作剧本有《刘世荣》《延安路上》;改编秦腔《小姑贤》《拆书》《挡将》等;学术专著有《中国戏剧管理学纲要》《秦腔史稿》(合作)《梦楼小品》《陕西历代戏曲名人传略》《新时期戏剧审美论》《易俗社八十年》《秦腔表演艺术流派》等。系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梨园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戏剧评论家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