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8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文凤帕》
别名《胭脂》。新编秦腔历史本戏。淡栖山编剧。小生、花旦、须生唱做戏。事出《聊斋志异》卷十。西安尚友社首演。本剧讲述了历城卞兽医之女胭脂,与同里秀才鄂秋隼一见钟情,事为邻里王氏觉察,乃戏言为其撮合,并将此事暗告情夫宿介。宿介冒秋隼名,夜戏胭脂,胭脂拒之,宿将胭脂所绣文凤帕窃去。适有同里无赖毛大尾随其后,月下见宿遗帕,往王氏家去,遂拾帕潜往窃听,知情心动,越墙至胭脂家,胭脂父闻声持刀追去,被毛大杀死。案经县、府审判,鄂秋隼、宿介连株,而毛大逍遥法外。嗣经学公施愚山,假借神灵显应,终在城隍庙审明真犯,冤情大白,秋隼与胭脂结为夫妻。 -
82019-10
[ 词条 ]大戏棚
清代后期和民国初期出现在西安、兰州等商业都市的营业性秦腔演出场所。随着秦腔由庙会演出开始慢慢向城市渗透,城市里出现专业班社搭建的“大戏棚”。最初的大戏棚多设在庙宇之侧,这些地方,既是宗教信徒烧香拜佛的集中地,又是游人和商业集贸的闹市区。设备简陋,戏棚多用竹竿、芦席、帆布围地搭盖,场内除“土台子”外,无座位设置,观众站着看戏。当时西安的“八仙庵戏棚”“城隍庙戏棚”“东关正街老爷庙戏棚”以及兰州的“双城门戏棚”“东梢门戏棚”“盐场堡戏棚”等,都是较有名的大戏棚。西安的永顺班、玉盛班、金盛班、福盛班、玉庆班、德盛班,以及兰州的福庆班、东盛班、全盛班、万顺班等早期班社,都在自己搭建的大戏棚演戏。各会馆的观剧场,多数也只有个戏楼,戏楼前是一片空地,供观众站立。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在地域选择上,“大戏棚”倚重庙宇,会馆倚重闹市。城市里的戏棚维系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陕西易俗社、牖民社成立初始,都曾在大戏棚里演出。1915年冬,苏长泰、耶金山在西安骡马市“梨园会馆”恢复组建长庆社后,先租用钟楼南“银匠会馆”戏楼演出,1922年又租得骡马市“药材会馆”露天戏楼,次年进行改建并搭起戏棚。直至1927年,京剧演员郭勇利、刘魁宫,依然在西安“大戏棚”演出关公戏《刮骨疗毒》《单刀赴会》等。随着戏园子的出现,“大戏棚”方被新兴的戏园子(戏院)代替。 -
82019-10
[ 词条 ]以闰犯宫
民间音乐中常见的一种宫调传换手法。“闰”即“!7(sl)v‘宫”即“i(dor。此处所言“犯”者,具有在本宫音阶内某音换用另一音阶的音,也即异宫相犯的“旋宫”和“转调”之意义。意即在本宫音阶内的“1”音换用另一音阶内的“↓7”音,或者说将音乐旋律中的“1”统统改为“!7”。结果促成原来的清乐徵调式音阶之四级音“1”变为燕乐徵调式音阶之三级音“↑7”。对秦腔唱腔音乐来说,便构成了由“欢音”向“苦音”的转换。 -
82019-10
[ 词条 ]变徵犯角
民间音乐中常见的一种宫调传换手法。“徵”即“4(fa)”,“角”即“3(mi)”,此处所言“犯”者,具有在本宫音阶内某音换用另一音阶的音,也即异宫相犯的“旋宫”和“转调”意义。意即在本宫音阶内的“3”音换用另一音阶内的“4”音,或者将音乐旋律中的“3”统改为“4”。结果促成原来的清乐徵调式音阶之六级音“3”,变为燕乐徵调式音阶之七级音“4”。对秦腔唱腔音乐来说,便构成了由“欢音”向“苦音”的转换。 -
82019-10
[ 词条 ]《二巧离婚》
秦腔现代本戏。王淡如根据同名吕剧改编。唱做并重戏。1953年西安三意社首演。导演韩辅华。赵晓兰、石普琴、王辅生等演出。本剧讲述了某农村刘家,因家贫,受媒人欺弄,将女儿大巧包办给张家已染重病的儿子,又将小女三巧,卖给好吃懒做爱赌博的冯喜做童养媳。大巧被娶过门冲喜后,丈夫去世,一直守寡并经常受婆婆辱骂。三巧与冯喜结婚后,更是备受虐待。土改后,穷人翻了身,大巧姐妹仍在封建婚姻制度的枷锁之下苦熬。新婚姻法公布后,在区政府和妇联的支持下,大巧、三巧终于办理了禽婚手续,得到了婚姻自由。大巧的婆婆和冯喜,也受到应有的批评和处理。 -
82019-10
[ 词条 ]《郑瑛娇》
现代本戏。李永贤编剧(执笔)。2003年西安市五一剧团创作演出,主要演员齐爱云、张涛等。本剧讲述了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日军强占台湾时,以涂湘为代表的台湾军民不屈服日军,上山联络义军首领郑瑛娇合盟抗倭。郑瑛娇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后代,她秉承“永不事清”的祖训,与多年事清的涂家是世仇。在国难与家仇面前,她经过一番复杂痛苦的思想斗争和血与火的洗礼,毅然以民族利益为重,拋弃袓训,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抗倭战斗。该剧2003年在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上荣获优秀剧目奖,剧中郑瑛娇的扮演者齐爱云以主演该剧目而荣获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
82019-10
[ 词条 ]《秦腔音乐欣赏漫谈》
秦腔音乐理论专著。王正强著。1994年3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全书分“概述”“唱腔音乐”“曲牌音乐”“武场击乐”“念白艺术”“革新与发展”“唱段赏析”7个部分。结合众多名家的演出实践,依据大量史料和唱腔谱例,阐释了秦腔的历史及音乐发展轨迹,讲解了欣赏秦腔音乐时应掌握的基本要领和专业知识。 -
82019-10
[ 词条 ]《龙占海》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郑德正、郑于骥编剧。须生为主唱做戏。事出宁夏吴忠民间传说。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宁夏平罗下营子教堂勾结官府,欺压百姓,鱼肉乡民,由山东流落到宁夏的义和团成员龙占海,团结当地回汉群众,揭穿洋教士梅布隆的阴谋,最后杀死洋人,焚毁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