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7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山河破碎》
封至模所编剧目。生、旦、净、丑行当齐全之唱念做打并重戏。事出《续资通鉴》卷九十五。陕西易俗社演出本。现存版本有中国戏剧出版社刊行《易俗社秦腔本选》书录本和《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二十九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北宋徽宗时,方腊起义,韩世忠往征有功,被封为承节郎,并偶遇梁红玉结成婚姻。时金兵南下,直逼汴京,徽、钦二帝被俘。高宗南渡继位后,又被逼禅位于太子明受。韩世忠、梁红玉遵太后密诏,举义勤王,杀奸臣、扶高宗复位。金兵再犯,韩、梁合力奋战大败兀术。黄执中饰《山河破碎》之李师师(易俗社提供) -
82019-10
[ 词条 ]德俊社
甘肃秦腔班社。1926年在民勤原行宫和盛社基础上_。主要演员有李世德、陈来基,刘占魁(须生兼老旦)、毛寿山(净角兼丑角)、马级三(须生兼丑角)、曹开世(毛净兼须生)、陈元儿(旦角)、杨生沛(小旦兼小生)等。因李世德久病不起,毛寿山等主要演员相继去世,班社于1951年解体。 -
32019-10
[ 词条 ]何彩凤
(1903-1952)秦腔旦角演员。女。甘肃临洮县人。艺名何韵琴。13岁流落威武学艺。1935年前后在岷县搭班演出。四十年代初又赴西安深造,技艺大进,后以艺名何韵琴在西安三意社挂牌演出。后返回甘肃,先后在兰州文化社、岷县兴中社、临洮福盛社搭班。1949年后,参加陇西县秦剧团。擅演剧目有《拾玉镯》《藏舟》《法门寺》《五典坡》《断桥》等。 -
32019-10
[ 词条 ]杨凤兰
(1943-1999)秦腔演员。女。工青衣。陕西西安市人。11岁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受李正敏亲传,唱腔有“敏腔”流派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李正敏的演唱风格,被誉为敏腔传人。擅演剧目有《铡美案》《赶坡》《探窑》《三娘教子》等。尤以《赶坡》之王宝钏、《二进宫》之李艳妃最为享名。 -
32019-10
[ 词条 ]张雨亭
(1881~1968)秦腔演员。又名寿娃子。其父是兰州万顺班演员,自幼随父跟班学戏,并拜史月卿为师学旦角。民国初年,在兰州各班社搭班演出。1927年后,相继成为维新社、同乐社、共和社、文化社主要演员。1958年曾被兰州市戏曲学校聘为教师。其唱腔清亮,做工细腻。擅演剧目有《清风亭》《三上轿》《刺目劝学》《杜十娘》《庚娘传》等。后因嗓音失润,遂演丑角,所演《小考文》《杨三小》《可怜虫》以及《白玉奴》之婶娘、《烙碗计》之马氏等,均为观众津津乐道。 -
32019-10
[ 词条 ]冯月秋
(1883~1964)秦腔演员。武山县城关镇人。艺名腊梅。自幼学艺,拜天水西秦鸿盛社张某为师。1927年回武山组建辅德班,活动于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各县。1934年收任建新为徒,共同创办祥盛社。冯月秋以媒旦扬名一时,表演极富幽默感,在夸张中求细腻,不火不俗。他戏路宽,生、旦、净、丑皆能扮演。擅演《法门寺》之刘媒婆、《擀荞面》之媒旦、《拾分计》之王婆、《合凤裙》之老旦、《火焰驹》之李母、《汲水》之老旦等。1946年,天水鸿盛社第二任班主赵岁乖派人接冯月秋入社,和谢玉堂、赵玉华、沈鸿华、罗世斌等名家同台献艺。一生收徒甚多,其中不乏名家,如任建青、李茂等。 -
32019-10
[ 词条 ]齐娃子
(生卒年不详)清光绪中期秦腔演员。主工正旦、青衫。歌唱极其幽雅。最擅于饰演《抱琵琶》《哭道庭》《铡美案》《天仙帕》《乾坤鞘》《抱火斗》《乾坤带》《观表章》之类的苦唱戏。王绍猷赞曰“黄钟雅曲,广陵别调”。 -
32019-10
[ 词条 ]张钧
(生卒年不详)秦腔旦角演员。工正旦,演花衫。陕西凤翔县人。艺名“韵娃 ”,人“铁嗓子”。清光绪年间与袁璧辉、辛任子、雷大坪均系“华庆班”之台柱。长相俊俏,色如敷粉,嗓音清脆响亮。以做工见长,以《米桑》《梅龙山戏凤》最享盛名。当时,西府一带有“皂成的‘三斩一碰’,不及韵娃的《梅龙山戏凤》”谚语广传,正是对他艺术的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