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7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紫霞宫
秦腔传统本戏。正旦、官丑、武生、红净唱做并重。含折子戏《揭墓》。事出清代李十三《紫霞宫》本。各路秦腔常演。孙省国、樊新民代表剧目之一。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清代大荔清义堂、民国西安德华书局梓行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程海清、李德元、谢兴隆口述秦腔抄录本和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明时谷梁栋赴京应试得中,继母之子余子唤、女花瓣与谷妻吴晚霞有隙,二人定计勒死晚霞,土地神救活还阳,被绿林侠士花文豹安置于紫霞宫中。后告御状,冤情终白,杀余子唤、花瓣,吴晚霞与谷梁栋团圆。清水县秦剧团演出《紫霞宫》剧照(孟云提供) -
82019-10
[ 词条 ]《日月图》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碧玉环》《颠倒鸳鸯》《打胡林》《背样》《巧姻缘》《拿汤子彦》。生、旦、净、丑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卖画劈门》。事出明沈璟《四异记》传奇,无名氏《碧玉串》传奇。各路秦腔常演。今存版本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宣统元年秦腔抄录本、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长安书店刊行《秦腔汇》《卖画劈门》折戏本、甘肃省图书馆藏道光十年(1831)文名梓行新刻梆子腔《曰月图》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徐喜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刘毓中饰《曰月图》之白茂,《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八集书录本、蒲州梆子本、中路梆子整理本及抄录本、上党梆子抄录本、山东梆子及枣梆抄录本。剧情简介明代,定远秀才汤子彦,赴通州探其舅父白茂林,得赠曰月图。汤投边将胡定帐下,献图立功,擒获敌将。胡冒其功,汤怒辞归。胡定之子胡林慕白女凤鸾美貌,欲逼为婚,汤乃定计使舅携女逃走,舅以女许汤。汤乔扮女装,为胡林迎娶至家。适胡林有公务在身,使其妹莲英扮新郎,代结花烛,竟使莲英与汤子彦也缔为姻缘。后汤以日月图讨平敌军,与凤鸾、莲英同结花烛。代表唱段《卖画劈门》一场白茂林(老生)所唱“清早间奔大街去卖墨画”[欢音慢板]较流行。唱词为:清早间奔大街去卖墨画,白茂林家贫穷苦度生涯。行步儿我来在大街一下,那边厢转来了胡府管家。刘毓中饰《日月图》之白茂林(易俗社提供) -
32019-10
[ 词条 ]魏秀莲
(1941~ )秦腔演员、导演。女。工青衣、闺门旦。陕西三原县人。为宝鸡市人民剧团演员,后又兼任教学与导演工作。唱腔圆润,吐字清晰。曾扮演过《铡美案》之秦香莲、《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祝英台、《火焰驹》之黄桂英等重要角色。1986年获宝鸡市戏剧节导演奖。1987年获首届陕西省艺术节导演三等奖。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
82019-10
[ 词条 ]兴燕山
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小生、武旦、净唱做并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常俊德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明时,十王朱棣被贬燕山,于青龙杀退苗凯、刘金追兵。之后,苗凯、刘金奏请洪武派铁太保镇守江岸,阻朱棣北行。朱之军师田江用计,使铁太保被围,为郭凤莲所擒,铁遂降。朱棣到达燕山后,与当地百姓开田地、修水利、兴土木,使荒凉之燕山得以兴盛。 -
32019-10
[ 词条 ]刘棣华
(1937~1994)秦腔演员。女。工青衣、闺门旦。陕西西安市人。12岁入西安易俗社,师从刘毓中、李可易、张隆华。嗓音明亮宽厚,拖腔委婉清澈。擅演剧目有《白蛇传》《铡美案》《劈山救母》《赶坡》,以及现代戏《南方烈火》之游击队长、《万水千山》《沙家浜》《杜鹃山》之老太太、《奇袭白虎团》之崔大娘、《海港》之方海珍、《西安事变》之曹母等角色,尤以饰演《赶坡》之王宝钏享名。刘棣华饰《铡美案》之秦香莲(易俗社提供) -
32019-10
[ 词条 ]郭明霞
(1938~2002)秦腔演员。女。工青衣。陕西高陵县人。15岁入咸阳人民剧团学艺,师承惠济民。以唱腔优美、吐字清晰而著称。尤以演悲剧见长,并首创以弹颤音发声行腔方。擅演剧目有《铡美案》《二进宫》《五典坡》《斩秦英》,以及现代戏《党的女儿》之李玉梅等。尤以《赶坡》之王宝钏、《铡美案》之秦香莲最为享名。1956年曾获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二等奖。 -
32019-10
[ 词条 ]李夕岚
(1934~)秦腔演员。女。艺名李芝兰。主工正旦,兼演老旦。陕西渭南县人。自幼受其父影响,酷爱秦腔艺术。13岁入陕西易俗社学艺,师从杨金声、郑香亭、弋益民等。次年转入三意社。唱腔自如,做工严谨。擅演剧目有《玉堂春》《王昭君》《斩秦英》,以及现代戏《小女婿》《罗汉钱》《祝福》等。曾获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
82019-10
[ 词条 ]吴长元
吴长元(生卒年不详)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江苏仁和人。字太初,别号西湖安乐山樵。曾寓居北京,为友人校书多年。写有《宸垣杂记》,因该书主要以咏颂当时京都名旦王湘云所绘墨兰及诸士大夫和赓之作,又名《燕兰小谱》。全书共五卷,除第一卷外,二、三两卷为44位名享北京的花部旦角演员所写,并先设传略,后以七言诗咏之;卷四为20位雅部演员传记;卷五为演员轶事及杂咏,尤其该卷还忠实地记述了甘肃西秦腔之别名、乐器配置、音乐特点、演唱特色以及在京盛传的情形,为后世研究西秦腔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