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孙庞之交》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王烈、王纾编剧。须生为主唱做戏。事出《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九回。本剧讲述了战国时,孙膑与庞涓为同窗好友,孙为魏客卿,庞为大将军。时齐、魏两国有隙,派奸细齐东赴魏造伪书,陷害孙膑。庞不问黑白,借机要除孙膑,其妻劝阻,反诬其妻与孙私通,掷剑赐妻自刎而亡。后孙膑无奈装疯逃往齐国,在援韩之战中,设计诱庞而杀之。 -
82019-10
[ 词条 ]业余秦腔戏班
秦腔爱好者相聚、传习、演艺场所和自愿组织的非营利演出团体。京剧习称“票房”,秦腔习称“业余戏班”。戏班成员统称“好家”或“票友”。业余戏班不仅是秦腔好家演唱秦腔和自娱自乐的艺术团体,也是研究秦腔艺术、切磋表演技艺、传播和普及秦腔艺术乃至咅养专业艺术人才的重要力量。业余戏班除秦腔好家活动外,还有专业演员参加,促进了内、外行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专业演员和业余演员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业余戏班还经常向职业戏班培养并输送舞台表演人才,不少著名的秦腔演员都是好家出身,如四金儿、傅邦、唐华、刘立杰、袁天霖、谈维新、楼英杰、傅荣启、米清华、郑翰卿等。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业余秦腔戏班清同治、光绪年间,正是秦腔的繁荣昌盛时期,业余秦腔戏班遍及西北各省,最早以唱曲子自乐的演艺组织纷纷改唱秦腔。如青海省乐都高庙镇业余秦腔班、平安县古城业余秦腔班、西宁市三其村业余秦腔班等,都是清同治以前先由唱曲子后又改唱秦腔的较早业余班社。清代末年到民国时期,业余秦腔戏班遍及城市农村,参加者既有文人墨客,又有工、商、军、学各阶层人士。各个戏班少则10人,多则数十人,甚至上百人。这一时期较著名的业余班社有:甘肃成县纸坊业余戏班、临潭新堡剧团,青海贾尔藏业余戏班,西安学生票社,陕西蓝田县肖家坡业余剧团、略阳自乐社、凤县游艺剧团、三原学联剧团,新疆哈密群众秦腔自乐班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业余秦腔剧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业余秦腔剧团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出现青海湟源县工商联职工业余秦剧团、陕西宜君县西舍村业余剧团、合阳县坤龙村业余剧团、合阳县雷村自乐班、西安灞桥十里铺秦腔联谊会自乐班、新疆呼图壁县河庄大队(火神庙)业余秦剧团、咸阳五一俱乐部、大荔西寨业余剧团、兰州红古区湟兴村业余秦剧团、陕西合阳县东清村自乐班等。另外,西安、兰州部分大专院校也成立了自己的秦腔剧团。西北师范大学秦腔团、陕西师大学生秦剧团都成立于1952年,定期活动,经常演出大本剧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叶,活动被迫停止。七十年代后期逐渐恢复后,业余剧团的组建几乎遍布西北各省的县乡村镇、工矿企业、大专院校以至部队的军师团营,数量超过专业剧团数倍甚至数十倍。如甘肃甘谷为一个有50多万人的中等县,辖20个乡镇,仅有一个专业剧团,自发成立的秦腔业余剧团却有78个,之外还有110个秦腔业余演唱班子,并分北山、西川、东川三大流派相互竞技,常年演唱秦腔不止(《甘谷县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文化品位较高的大中城市,秦腔的生命力更为强大。甘肃省会兰州的秦腔市场被遍布各处的秦腔茶社所占据,全市多达两三百家的茶社,秦腔好家或登台自娱或品茶清赏,已经成为兰州市民的社会流风,自发组合的秦腔演唱班子随处可见可闻。但省直和市直两个专业秦腔剧团,由于剧场售票的萧瑟,常年下乡演出甚至以“小剧场”演出形式来迎合市民的文化品位。1976年以来,较著名的秦腔业余剧团有:宁县太昌业余秦剧团、哈密市业余秦剧团、长庆石油勘探局业余文艺宣传队、西安碑林职工业余秦剧团、博乐县燎原农民秦腔剧团、乌鲁木齐市秦腔联谊社、乌鲁木齐市振兴秦腔自乐班、天水市秦州区老年协会樱花秦韵班、甘肃定西市安定区群艺剧团、西安市电信秦腔团、陕西省高校戏曲研究会秦腔团、甘肃省西秦业余剧社、甘肃靖远县五合乡崇文秦剧团等。 -
82019-10
[ 词条 ]李买刚
李买刚(1941~)秦腔演员。工净。陕西西安市人。13岁入西安市五一剧团学艺,曾任剧团副团长。师承颜春令、陈西秦等,后又钻研和吸收田德年、张建民、周辅国的唱腔特点。擅演剧目有《黑叮本》《桃花村》《护法灭亲》《铡美案》《包公赔情》《小包公》,以及现代戏《三世仇》之王老五、《枣林湾》之大孟、《龙江颂》之阿坚伯等。尤以《包公赔情》之包拯最为享名。李买刚饰《孙安动本》之严嵩 -
82019-10
[ 词条 ]庆阳军分区文艺工作队
秦腔演出团体,也演眉户、歌剧、话剧等。1949年初成立于华池县悦乐上堡子村。隶属陇东军分区领导。初名陇东军分区宣传队。廖魁任队长,1949年6月,随军进驻西峰。1950年初撤销建制,同年10月,又恢复建制,更名为文艺工作团。全团编为两个分队,四个班。人员共45名。廖魁任队长,杨文玉任指导员。主要演员有郭生贵、辛作英、屈有才、张希珪、张鸿儒、马正平、张志珍、张志敏、王文瑞、刘秉禄、陈兴财、任正庆等。演出的秦腔剧目有《血泪仇》《阎王寨》《穷人恨》《英雄刘四虎》《紧握手中枪》等。自创剧目有《担砖路上》《白菜籽》《刘青莲转变》等。1952年1月,文工团随警备二团调往甘南,同年与省军区文工团合并,更名为甘肃省曲河牧垦司令部文工队。1953年调入新疆。 -
82019-10
[ 词条 ]关中八一剧团
陕甘宁边区秦腔演出团体,兼演眉户、歌舞等。1943年春,因中共陕西省委与关中地委合并为关中地委,八一剧团与关中剧团相应并为关中八一剧团,隶属关中地委领导。王维之任政治协理员兼团长,石生芳任副团长;卫新任教务股长,赵德蒲、周裕民、杨安民先后任教练和导演。又从鲁艺调来刘米石、胡仁智、吴铭、赵起扬、长工等,分任文化、音乐、戏剧教员。主要演职人员有陈瑞林、尚战魁、陈忠义、谭增成、屈映明、王锡才、胡虎林、马平治、王群定、王小民、陈光、王明富、胡振西、萧殿儒、张长保、宋光前、张改娃、刘福堂、李英孝、张宁、赵成林、贺玉林、王伯芳、章清、陈万哲、刘掌印、杨有才等。管理干部先后有王维之、石生芳、卫新、袁光、王依群、王俊英、田德兴、周军、张培仁、肖金、姜柄泰等。不久,斯曼尼(杨公愚)、王瑞荣、王爱民、党启锡等17人又成立绥德分区文工团。1946年,袁光继任团长,王志胜任副团长,王依群任政治指导员。后又调出胡仁智等40余人,成立一旅宣传队。排演的现代剧目有《血战永济》《大钉缸》《新教子》《上大当》《关中四杰》《民族魂》《军民一家》《洋铁桶》《送子归队》以及《白毛女》《穷人恨》《血泪仇》等;此外还排演了新编历史剧《九宫山》《忠王李秀成》《救凌统》《三打祝家庄》《逼上梁山》《洪承畴》等。1949年5月,三原县解放,剧团进城,又招收刘天顺、张锦、陈汶波等一批学生。先后抽调王志胜、周军等组建三原军分区宣传队;陈瑞林、屈映明等组建咸阳分区文工团;肖金、白智等组建渭南分区文工团;巩清云、王锡才等组建商洛分区文工团;田志顺、陈万哲参加改编“化民社”为咸阳分区人民剧团。随着关中分区改为三原分区,关中八一剧团又易名三原分区文艺工作团。1950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奉调西安,改为陕西省文艺工作团。 -
82019-10
[ 词条 ]张毅
张毅(1938~ )秦腔演员。工净,后改演丑角。陕西渭南市人。1951年人陕西朝邑县剧团学艺,师承徐元民。曾任陕西大荔县剧团团长、顾问。工架魁伟,台风严谨。先后演出剧目近百本,擅演剧目有《赤桑镇》《苟家滩》《打銮驾》《斩单童》《战马超》,以及现代戏《白毛女》岩》《智取威虎山》等。 -
82019-10
[ 词条 ]《满天飞》
秦腔现代本戏。墨遗萍所编剧目。唱做打并重戏。陕甘宁边区陇东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东北义勇军率领人民群众,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故事。 -
82019-10
[ 词条 ]《八千马》
秦腔现代本戏。尚伯康所编剧目。唱做并重戏。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蒙古族某旗王爷,受国民党特务挑拨,疑八路军,遂起矛盾。后八路军打了胜仗,并积极帮助教育王爷,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日本质,王爷深受感动,赠送八千匹马于八路军,团结一致,共同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