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水袖功
秦腔借助服饰表演技艺的一种。“水袖”即蟒、帔、氅、褶戏曲服装袖端所缀2尺多长的白绸。因其甩动时形似水波,故名。演员常常借它进行各种花式表演,来表现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与感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戏曲演员对水袖的戏剧作用愈来愈加重视,其表演技巧也更趋复杂繁难,尤其一些戏中的旦行角色,为突出其表演的舞蹈美,还将其从2尺加长到6尺甚至8尺,使水袖成为戏曲表演的基本功之一。水袖功在秦腔舞台上运用极广,生、旦、净、丑几乎各有一套程式技巧。特别是秦腔花、小旦演员,创造出数十种水袖舞蹈姿势,加强了水袖的舞台表现作用。主要的动作程式有抖袖、翻袖、扬袖等。①抖袖。秦腔传纟允表演程式。由日常生活中整饰服饰动作夸张、美化而成。为身着蟒、帔、官衣、开氅、褶子等长袍宽袖服装的男女角色专用。分双抖袖、单抖袖两种。双抖袖即双臂向胸前蜷曲,由上而下,由里向外甩袖,然后再用腕和拇指慢慢将袖缓缓钩起,使水袖折叠置于腕部。单抖袖仅用一手动作。“抖袖”多用于角色上、下场时,或同“亮相”“正冠”“理须”“整服”组合在一起。也可作为剧中开唱或突出重点念白时表示情绪的起始动作,也可起到叫板或叫锣鼓点子的作用。②翻袖。秦腔传统表演程式。用臂、腕、指的弹力将水袖翻至腕上。有正、反、单、双四式。“正翻袖”由内向外翻,“反翻袖”由外向内翻,“单翻袖”为左右分翻,“双翻袖”为左右同翻。通常为先正后反、先单后双表演。③扬袖。秦腔传统表演程式。有斜扬、平扬、双翻扬诸式。斜扬为踏右步,按左袖,上右脚,随即踏左步,左袖盖住右袖,右膀由下向上拧至右斜方,弹腕出袖;平扬与斜扬同,唯正前方出袖;双翻扬为踏右步,按左袖,双里盖袖向里㧟腕子,向上翻起再向前弹出。 -
82019-10
[ 词条 ]《易俗社秦腔剧本选》
秦腔剧目选集。西安易俗社编。1982年7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选录了李桐轩、孙仁玉、高培支、范紫东、李约祉、吕南仲、李仪祉、封至模、谢迈千、淡栖山10人。1949年前编写的12个剧本,并对每个作家生平、著作情况做了简要介绍。书前有郭汉城所作之“序”。 -
82019-10
[ 词条 ]赵毓华
赵毓华(1892-1961)秦腔演员。工净。天水市三阳川人。艺名赵大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天水西秦鸿盛社。在《五台会兄》一剧中扮演杨五郎,所做十八罗汉台架,别具一格,富有雕塑美。擅长勾画脸谱,在前人脸谱的基础上,又有独创,如三教主、艾谦、张飞、方腊、单童、马武、钟馗等,皆浑厚大方,各显神采。为鸿盛社培育了许多青年演员,如该社第三代班主净角李映东,就是其得息门徒。赵lit华之弟赵白求,生于1897年,秦腔演员。主工花旦。自幼受乃兄影响,酷爱戏曲。人称“十岁红”,是当时著名花旦之一。8岁便跟班学艺。10岁成为天水鸿盛社的演员。由于嗓音亮,扮相俊美,专工花旦一门。擅演《皇姑打朝》之皇姑、《血手印》之王桂英、《游西湖》之李慧娘、《八件衣》之张香英等。1955年去世。 -
82019-10
[ 词条 ]《范紫东秦腔剧本选》
秦腔剧目选集。西安易俗社编。198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选录了范紫东1916年至1947年所创作上演的秦腔剧目《大学衍义》《软玉屏》《三滴血》《翰墨缘》《关中书院》《伉俪会师》《新华梦》7种。 -
82019-10
[ 词条 ]演出场所
专供观看演艺的建筑。汉代开始出现,多设在广场观赏的角抵、百戏的帐棚,称“看棚”表庳区建筑化,大约始于唐代,除乐棚外,还有歌台、舞台。宋、金、元时期,随着娱神庙会民俗之风的蓬勃兴起,开始出现戏楼。随着职业艺人和商业性演出团体的增多,城市里又出现了瓦舍勾栏等供艺人演艺的场所。勾栏内设腰棚供观众观演,有戏房供艺人演艺。辛亥革命后,除广大乡村仍沿用庙会戏台演出外,西安等大、中城市的演出场所已开始向室内营业剧场发展(又名戏园、剧园、舞台)。1916年陆建章在西安新建的宜春园剧场,开了城市营业剧场的先河。剧场建有舞台和观众厅,中间池座设有靠背木椅座席,两边栏杆外增施站席,站席楼上建有包厢,采用售票对号入座形式做营业演出,成为民国时期陕西城市戏曲演出场所的基本形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所建的延安大礼堂剧场,榆林、绥德所建的中山堂剧场和西安正易社剧场等,都是此类剧场的代表性建筑。一些剧社、行会、班头因财力不足,为进行营业演出,也建造了一些以铅板等盖顶、以芦席等裹体的室内演出和观戏的剧场。如西安三意社剧场、正俗社剧场、集义社剧场、夏声剧院、长安大舞台、民乐园戏院、国民戏院,及山西会馆、福建会馆与银匠会馆舞台等。除西安外,宝鸡、咸阳、渭南、汉中等地也建筑了一些此类剧场。此外还出现了一些家庭剧场,小者如西安京剧票友阎甘园所修的小舞台,可容观众百余人;大者如洛南县古城镇大财主广福祥为满足该家300人的娱乐之需所建的福祥剧场,内设有观众座席500余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各地新建和改建的剧场,多系钢筋水泥结构,戏台为镜框式,增加了幕布、修建了乐池,后台有化妆室、更衣室、电工室、灯光音响控制室等设施。二十一世纪,剧院建筑完全实现科技化,如易俗社大剧院、甘肃大剧院等,都是现代化演出场所的典型代表。 -
82019-10
[ 词条 ]《秦腔传统折子戏剧本》
秦腔折子戏单行本。1981年甘肃省群众艺术馆编印。共选秦腔传统折子戏34个,分印34册,每册1剧,均为64开本,剧目有《二堂献杯》《三上轿》《三回头》《小姑贤》《五台会兄》《长亭别》《牛皋扯旨》《打渔杀家》《打金枝》《打銮驾》《古城会》《传信》《吃糠》《后三对》《老换少》《杀狗》《杨三小》《花亭相会》《拆书》《虎口缘》《拷红》《前三对》《拾玉镯》《柜中缘》《荆柯刺秦》《赶坡》《断桥》《清官册》《黄鹤楼》《野猪林》《庵堂认母》《楼台会》《藏舟》《潞安州》等。 -
82019-10
[ 词条 ]《富贵图》
《富贵图》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鱼藏剑》《专诸刺僚》《刺王僚》《伍员吹箫》等。须生唱做并重戏。事出《左传鲁昭公二十七年》《吴越春秋》《史记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三回。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沈德福口述秦腔抄录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刘兴汉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编《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三集收录李奎升口述本,河南省戏剧研究所藏苗喜臣口述豫剧抄录本,《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汇编莱芜梆子》第四集收录邹凯勋、奚凤仙、张广发口述本,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芦胜奎口述山东梆子抄录本等。本剧讲述了太子姬光替父王临潼山斗宝,老王宴驾。廉修扶姬僚登基,并派追杀姬光。姬光男扮女装,投廉府为婢。事为廉修之女碧辉识破,二人私订终身。碧辉之兄廉间,得知要禽之女娟仙绘成富贵图,登门索图并欲强娶娟仙。洞房廉间突病,令姬光陪伴新娘,二人也结姻缘。姬光招来老臣屈蒙,与伍子胥、专诸定下鱼腹藏剑之计,刺死吴王僚,姬光登基,封碧辉为正宫,娟仙为正宫。 -
82019-10
[ 词条 ]《秦腔板胡简明教材》
秦腔板胡演奏教材。杨天基、王兴武编著,杨天基执笔。1981年10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含9部分,从板胡乐器的发展、构造、定弦、定调到演奏技巧、方法乃至姿势、弓法、指法、力度、换把、要领等各个方面均有详尽阐述。以秦腔常用板式、过门、彩腔、曲牌等编成各有技巧侧重的练习曲,供初学者练习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