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8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仝凤琴
仝凤琴(1963?)秦腔演员。女。工闺阁旦、正旦,兼演武旦。陝西凤翔县人。13岁考入凤翔县戏校,拜李瑞芳为师。1S岁以《白玉楼》一出,走红凤翔,即调入宝鸡市人民剧团。扮相靓丽,唱腔清脆,在西府一带有“秦声百灵”之誉。先后在《游西湖》《金麒麟》《苏若兰》《梨花情》《孝廉弑母》《白玉楼》《姐妹皇后》等50多部戏中扮演主角。曾获2000年陕西省秦腔折子戏清唱一等奖、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清唱一等奖等多个奖项。连续三年被评为宝鸡市文化工作先进个人。 -
302019-09
[ 词条 ]陈彦
陈彦(1963~)戏剧作家、一级编剧。陕西镇安人。为中国剧协理事、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西安交大戏剧学院院长。发表《山乡知县》《沉重的生活进行曲》《九岩风》《留下真情》《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戏剧作品十余部及《大树小树》等影视作品。其中大型眉户现代剧《迟开的玫瑰》自1998年创演以来,连演600余场而不衰,还曾数度进京,参加庆祝建国50周年优秀剧(节)目献礼演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现代戏展演”和“2008年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并先后赴沈阳、贵阳、上海、深圳、杭州、绍兴、宁波、南京、常州、平顶太原、兰州、银川、哈密、天水等地巡演,均引起强烈反响。该剧先后荣获国家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大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中宣部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等多项国家级重大奖项,并作为文化部向全国推荐的15部新时期优秀剧目之一,被全国十多个剧种移植。2007年,荣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一名;2009年,荣获文化部100万元“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迟开的玫瑰》获“第十一届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和“文华编剧奖”。所创作的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被选入“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奉调进京为共和国60周年大庆献礼演出;荣获“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获第十三届“文华新剧目奖”;荣列2008?200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三名。2011年所作之《西京故事》被赞为“目前现实主义题材戏剧创作发展的方向”。所创作作品中,《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被誉为“西京三部曲”。还出版有30余万字的散文随笔集《必须抵达》和《陈彦现代戏剧作选》《陈彦词作选》,及电影文学剧本《司马迁》、电视连续剧剧本《大树小树》等。2000年被授予陕西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2007年被评为“陕西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被中宣部、人事部、中国文联联合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现为享受国家中十大代表。陈彦(戏曲研究院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曹迟
曹迟(1939~)秦腔剧作家、编剧。陕西蒲城县人。196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为《当代戏剧》剧本编辑。后任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西北分院秘书长,陕西省实业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民盟陕西秘书团秘书长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常务理事等。先后创作排演新编历史秦剧《孙思邈》《药王禽朝》和现代戏《路在你脚下》等,均获省、市奖励。整理、改编了《牡丹亭》《打路》《哭祖庙》等传统剧目,移植排演有《梨花狱》《天之骄子》《汉宫遗恨》《忠烈千秋》《西施泪》《兄弟姐妹》等剧。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
302019-09
[ 词条 ]西秦腔二犯
明代甘肃皮影、戏曲腔调的一种。最早见于明万历传奇抄本《钵中莲》第十四出《补缸》,该剧用有直接标明[西秦腔二犯]演唱的一段唱腔,唱词共28句,皆系7字对偶上下句体。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戏曲总辑《缀白裘》第六辑,也有用[西秦腔]为演唱腔调的《搬场拐妻》剧目,所填唱词却为长短句,说明其初系板牌混合的声腔体制。后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流行地域,称谓多有变异,相继生出琴腔、甘肃调、甘肃腔、西腔、西皮调、陇东调、咙疼调、陇西梆子腔、甘肃梆子腔等名目。清初,中原人就称[西秦腔]为[甘肃梆子腔]。“北派有汗梁腔戏,乃从甘肃梆子腔加以变通,以土腔出之,非昔之汴梁旧腔也”(清涂珂《清稗类钞》);康乾时随商路流入四川,经蜀中伶优加工改造,又称甘肃调、琴腔,并由蜀伶群体演唱再度传入北京,由此流播全国,风靡一时,对京剧西皮声腔和秦腔梆子声腔等花部板腔体剧种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清乾隆吴长元《燕兰小谱》载有“蜀伶新出琴腔,即甘肃调,名西秦腔。其器不用笙笛,胡琴为主,月琴副之,工尺咿唔如语。旦角之无歌喉者,每借以藏拙焉”;继又沿襄河并渡江南下,“始蜀伶、后徽伶,尽习之”(张际亮《金台残泪记》),相继广传于湖北、安徽,登陆于鄂、皖、苏、赣等地,渗人襄阳调(汉剧)、徽剧之中。徽剧之[高拨子]正是[西秦腔二犯]在当地发展的结果。还徒涉东南一路畅传,直抵浙、闽、台、粵,为正处在初创阶段的当地戏曲剧种奉献了自己的骨血。浙江绍兴乱弹中的[尺调二凡],即由[西秦腔二犯]演变而来。从广东粵居鹏子腔[中板]唱腔的板眼结构和旋律起伏中,还可体味到西秦腔“六板”[两句腔]的原始痕迹;粵东、闽南、台北、香港甚至流播于东南亚各国的西秦戏,之所以取“西秦”为名者,同样也辱到过西秦腔的催发滋润。当地吕匹《海陆丰戏见闻》有详述。清末,涂珂还为当时西秦腔冠以“北派之秦腔”,称山陕调为“秦腔”,称甘肃调为“西腔”,以示二者间的区别。顾颉刚《中国影戏及其现状》谈及明、清京师所传戏曲“九腔十八调”时有言:“旧有九腔十八调,九腔之名为[西门腔](亦曰[西美腔])、[小东腔](亦曰小宗腔])、[凤凰腔][小银腔][琴腔][柔肠腔][梅花调][鬻字调](亦曰[一字调])、[纺车调]。每腔以上下两句倍之,此为女角所唱,今多已失传,只存调名而已,尚全存者只[琴腔]一种。”其中所说的琴腔,正是吴长元、谢章铤、徐珂等公所言的甘肃戏曲腔调中女角所唱的西秦腔。其特点在于“每腔以上下两句倍之”。[西秦腔二犯]之“二犯”,系指连犯二次之意,即以“去工(“3”mi)添凡(“4”fa)”作以“变徵(“4”fa)犯角(“3”mi)”;再以“去上(“1”do)添乙(“7”si)”成以“以闰(“7”si)犯宫(“1’do)”。此二犯,便可生出下四度宫音系统的“属调”或上四度宫音系统的“下属调”亦即“反调”来,由此形成“欢音”“苦音”两种腔调,分别具有欢音欢快、苦音忧伤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表现。这种犯调方法,在戏曲出现之前,宋词中就已有所运用。 -
302019-09
[ 词条 ]安神戏
亦称“唱神戏”。庙会演出期间,群众个人给神许愿,要求戏班演员利用会戏空余时间,唱戏安神,了却心愿,故名“安神戏”。这类演出,成为班社演员挣外快的一种机会和途径。所演剧目,按付钱多少,大致可分为三等,第一等为《蟠桃会》,属安神戏中规模最大的一种,除上八仙、牛郎、织女、东方朔、四季功曹、福禄寿三星、四龙套外,还可增加角色,第二等为《大赐福》,仅次于前者,角色一般只上魁星、财神等;第三等为《三出头》,角色只上天官、洞宾、寿星,俗称福禄寿三星。《三出头》是“安神戏”中最普遍的一种,多属个人还愿时采用。并以钱数多少,有带乐器与不动弦乐之分。 -
302019-09
[ 词条 ]曾长安
曾长安(1944~)秦腔剧作家、一级编剧。陕西富平县人。曾任富平县文化局副局长、局长、党委书记等职。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四届、五届戏剧冢协会理事,陕西省第二届、三届文联代表大会代表,渭南市第一届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创作剧本有《两家亲》《三姑娘》《四季歌》《五味十字》《大秦将军》等,其中《五味十字》获2001年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系渭南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2年被评为陕西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陝西省劳动模范。1995年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
302019-09
[ 词条 ]陈正庆
陈正庆(1943~2007)戏曲剧作家、一级编剧。陕西省洛南县人。出身书香门第。曾任陕西省商洛剧团团长、商洛地区文联名誉主席、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联委员等。先后创作了《山城小店》《火烧寨》《三十六号病房》《屠夫状元》《拆墙》《龙虎桥》《六斤县长》《福寿图》《曲江池》《小贩小官小教师》《山神》《河潮》《山姑娘》《买时装》《白憨女》《山道弯弯》《庄稼汉》《山魂》《瘸腿财神》《门神》《女儿沟》《寡妇门前》《山外老哥》《石头歌》《猴二取经》《鞋匠娶亲》 等几十部话剧、花鼓、秦腔大戏剧本和小戏、小品。系陕西省政协委员。1991年被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号。 -
302019-09
[ 词条 ]郝昭庆
郝昭庆(1940~)秦腔剧作家、一级编剧。袓籍山东济宁,生于河南郑州。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历任略阳县文化馆馆长,汉中地区文艺创作研究室主任,汉中市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汉中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汉中诗词学会会长、顾问。创作了《贴心店》《江大姐》《三河口》《清水衙门糊涂官》《悠悠离恨《社稷情》《清泉与白云》《爱的琴弦》《一个癌症患者的梦魇》《万灵解毒水》《秦香莲告状》《惊醉》等。系略阳县人大常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