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8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手姿
两手所做的各种姿态。是在掌、拳、指不同作用下,形成的各种手式造型。手姿与手位(手姿的静态位置)共同构成手式,手式又和身段、步法、眼神结含成为整体,完成各种程式动作的表演创造。不同的手姿,能够传递和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即使不进行任何道白或对话,仅凭手姿同样能够完美地传递心声。手姿既是演员表演功力的最基本要素,也是沟通人物心灵最重要的艺术手段之一。演员在练功之初,首先要从掌握最基本的手姿和手位开始,不仅能够增强对臂、腕、膀部位的控制能力,还可懂辱在舞台表演中如何运用手式来美化其身段造型。手姿包括指式、掌式、拳式、手花、山膀等。 -
302019-09
[ 词条 ]《秦键开弓》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满家身荣》。武生、大净唱做工并重。现有两个版本存世,有《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五集收录本和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贾刘贤口述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秦键上京投亲不遇,沦落闾巷为乞。后应招从军,满开三弓平蕃,凯旋回朝,封为平西王。 -
302019-09
[ 词条 ]王笃
王笃(1946~)秦腔琴师、一级演奏员。陕西西安市人。I960年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学习秦腔、眉户、碗碗腔音乐以及板胡演奏,师从王东生、杨天基等。毕业后在该院秦腔团操琴。1972年调兰州市秦剧团,除担任板胡演奏外,兼搞作曲,曾任副团长。为百余本大、中、小剧目、戏曲广播剧、小品等设计唱腔。1985年曾获甘肃省青年演员大奖赛琴师奖,多次为西北五省演员伴奏并录制出版盒带。系兰州市政协常委、甘肃省戏曲音乐学会常务理事等。 -
302019-09
[ 词条 ]杨满元
杨满元(1944~2005)秦腔琴师、作曲,一级演奏员。陕西西安市人。1956年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乐队,在荆生彦指导下,成为二胡演奏行家,后专操板胡兼搞戏曲音乐创作。曾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副团长。其演奏风格以华丽、繁美而独树一帜。特别是在秦腔板胡演奏技巧上有不少革新,如将其演奏姿势“叠腿式”改为“分腿式”;对持琴和持弓的方法也进行了改革,并将秦腔板胡传统固定指法和把位,改为不固定指法;板胡制作上加长了琴杆,变固定腰码为活动腰码,增加金属音板,缩小弓背弧度等。系陕西板胡学会副会长、陕西打击乐学会理事。 -
302019-09
[ 词条 ]万顺班
甘肃秦腔班社。清宣统元年(1909)朝廷解除“国孝令”后,著名秦腔旦角史月卿(八娃子)联络当年东盛班、福庆班所有留兰艺人,重新组成万顺班。史月卿、来喜子、张天保、文汉臣先后任掌班人。主要演出场所在兰州市内旗杆巷及上沟朱家庙。领衔演员主要为史月卿(旦),主要演员有李夺山(净、须生)、耿忠义(小名“福保子”,花脸)、唐华(人称“唐待诏”,花脸)、李德贵(花脸)、桑大嘴(旦)、薛保元(俗名“保元儿”,须生)、李海亭(人称“六指子”,大净)、岳钟华(武生)、文汉臣(须生)等。主要演出剧目有《双阳追夫》《七星庙》《下南唐》《破洪州》《连环计》《盘城》《黄金台》《高平关》《出裳邑》《上煤山》《春秋笔》《五岳图》《太和城》《醉写蛮书》《胡迪骂阎》等百余出。1920年史月卿病逝,由麻旦儿、天保儿、文汉臣等接替领导。冯玉祥部师长刘郁芬入甘后禁演了《游西湖》《二进宫》《八仙过海》等60多个秦腔剧目,并只准戏班午场演出。加之地方军人马仲英兵变,部分演员在文汉臣串连下赴岷县演唱,万顺班解体。 -
302019-09
[ 词条 ]取街亭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收姜维》《出师表》。武生为主唱打并重。事出《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西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徐德喜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诸葛亮挂帅取街亭,魏将韩德据于西川,孔明以计激怒赵云枪挑韩家五父子,得街亭,乘胜攻天水关,计收姜维,班师回朝。 -
302019-09
[ 词条 ]腰功
秦腔基本功。训练演员腰部肌肉的柔软、靭带的松弛,以及腰部关节灵活的方法。单项的分解训练有下腰、前桥、后桥、单腿前桥、单腿后桥等;综合的表演训练有左翻身、右翻身、串翻身、转体翻身等。下腰训练演员腰部肌肉、軔带,以及腰部关节的方法。有前下腰、后下腰、旁下腰之分。①前下腰。又称“前耗腰”。要领为两腿挺直,正步站好,目视前方。上身向前伏探,双臂伸直,两手按地面撑后腰。②后下腰。又称“后耗腰”。要领为两腿挺直,两脚相距一脚之宽;双手起,成撑掌状;目视双手,向后仰身,徐徐下腰,使头部至臀部以下。③旁下腰。又称“旁耗腰”。要领为右手撑掌,左手按掌,大八字步站定;上身向左旁斜下耗腰。前桥双手掌心托地,五指并垅,左腿前,右腿后,上身下弯,双臂挺直,右腿抬起,左腿紧跟抬起,于半空两腿并垅伸直、绷脚面,头部朝前上扬,然后两腿朝前在两臂前落地。如果是右腿落地后,左腿收起,则称为单腿前桥。后桥与“后下腰”同,区别仅在于两腿向后扬起落地,双臂最后收起。如果是左腿落地后,右腿收起,则成为单腿后桥。涮腰又称“控制训练”。训练演员腰部与各连带关节控制能力的方法。以腰为轴心,使上体向前、后、左、右转涮。要领为双手成双指,向右侧指出;右腿弯曲成弓形,左腿绷直,身稍右探。然后,以腰为轴,上体前伏,使旁腰向左方后仰涮动;再从右侧后仰变为俯身。涮动一圏后,双臂向左斜伸,左腿成弓形,右腿绷直,身稍左探,再反向涮之。包括左翻身、右翻身、串翻身、转体翻身等。①翻身。含左、右两体。左翻身即左腿在前,脚尖朝左微撇开;右脚上步,与左脚交叉掏腿,两臂一里一外掏云手;双膝微屈,上身下蹲,翻身成下腰状;两臂伸开,与肩持平;小肚上挺,胸、头下垂,最后起身恢复原位。右翻身则反之,朝右翻身。②串翻身。训练演员腰部与各连带关节控制能力的方法。含左、右两体。基本要求与“翻身”同,唯须连续进行,不辱停歇,讲究速度快、方向正,腰部不辱随意扭曲,还要干净利落。③转体翻身。训练演员腰部与各连带关节控制能力的方法,是腰、腿、手、臂、头综合运用的一种控制功。含左、右两体。基本要求相同。要领为两臂张直,手掌伸开,五指并垅,全身挺直,以腰为轴,脚、腿、臂、头、目朝同一个方向快速转体180度。戏中,生、旦行在表现惊愕、失态等情绪的身段表演中常用此技巧。 -
302019-09
[ 词条 ]五路伐蜀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安居平五路》《邓艺扑油锅》《秦密谈天》《智退五路》。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唱做工并重戏。事见《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南路、西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第六集收录孙太正口述本。本剧讲述了司马懿借刘备新丧之机,以五路大军伐蜀。蜀闻讯,满朝文武十分惊慌。后主阿斗差人请诸葛亮商量退敌之策,诸葛亮托病不出。阿斗亲自至相府,方知诸葛亮令诸将已平四路,唯东吴一路,尚待平息。即差邓伯苗赴吴,见孙权以利害说之,孙权罢兵,复吴蜀睦邻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