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8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傅荣启
傅荣启(1915-1988)秦腔旦角演员。以票友下海,青衣、花旦、文武皆能。原籍湖北,生于陕西西安。曾系兰州文化社、新兴社、振兴社之首席旦角,后到西宁、武威等地演出。后返兰州参加工人剧团并兼导演,又至定西地区秦剧团。既擅于表演,也精于唱工,而且唱腔基本遵循李正敏风格。擅演剧目有《梅龙镇》《花田八错》《蜜蜂计》《杀狗劝妻》《五典坡》《二度梅》《白玉楼》《宇宙锋》等。曾与朱军合改《三打洞》一剧,获甘肃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剧本奖并出版。 -
302019-09
[ 词条 ]吴庭安
吴庭安(1932~ )秦腔琴师、演奏员。陕西礼泉县人。1941年始学操琴,深得田自益、荆生彦指教。为陕西省民间艺剧团板胡演奏员。熟悉秦腔各流派唱腔,善于“包腔”伴奏。长期为袁克勤操琴,为“袁派”唱腔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付出极大努力。后又为董孝义操琴,探索出一套适应秦腔木偶戏表演艺术的板胡演奏技法。 -
302019-09
[ 词条 ]《珍珠衫》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汗衫记》《贩马记》《审余宽》。小生、小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周文送女》《余宽爬堂》《打门楼》《审余宽》。事出宋幼清《九龠集》《燕居笔记?再团圆》《情史卷十六?珍珠衫》《珍珠衫记》小说、《会香衫》杂剧、袁金昭《珍珠衫》传奇、清人《珍珠衫》宝卷及《珍珠衫》弹词。各路秦腔常演。苏蕊娥、余巧云、王晓玲代表剧目之一。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民国西安德华书局刊行同名本戏及《周文送女》《审余宽》改良秦腔折戏本,长安书店刊行刘毓中《周文送女》秦腔演唱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罗太坤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另有山东梆子整理本,蒲州梆子抄录本和上党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马商余宽西凉畈马,其妻周兰英倚门盼归,为客商陈士武羡之,贿通阎婆,窃去兰英珍珠衫。事为余宽所知,即休弃兰英。士武死,其妻唐氏续弦于余宽,方道出盗衫实情,余宽痛I每,寻妻认错,终团圆。 -
302019-09
[ 词条 ]全盛社
甘肃秦腔班社。原是山西万荣县的蒲州梆子戏班。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蒲州梆子艺人张心海带领来甘肃演出,定居酒泉。人称张家老班子,演出蒲州梆子传统剧目200多本。演员除蒲州梆子演员30余人外,还有酒泉正俗社出科的演员和外来搭班的“客伙”演员,如沈正魁(生)、葛正兴(净)、李正升(丑)、阎正光(须生)、陈多录(青衣旦)、王福元(旦)、山西麻子红(须生)、万全红(小生)、施风旦,还有酒泉最早的女旦角王菊香(小旦)、王素琴(正旦)等。1925年,蒲州梆子艺人老化,当地无人接替,张心海便命儿子张西亭、张云亭、张兴三弟兄拜秦腔艺人杨三保为师,学演秦腔。从此全盛社成为秦腔戏班,田德年(净)、李爱云(女、小旦)、杨金凤(女、青衣、花旦)、黄致中(须生)、辛兴安(净)、余景民(须生)、郜守忠(净)、李景奎(净)、熊兆兰(生)、梁培华(旦)都曾在此搭班。1929年,张西亭(艺名栓娃子)领全盛班从酒泉到敦煌演出,首场中的《下河东》中《巡营》《赶驾》两场震动敦煌,县长朱某一个下午连点栓娃子三次《滚龙床》,赏银十多两,有“县太爷三点《滚龙床》,栓娃子名声关外扬”的顺口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戏班解散,部分人回山西,部分人加入了酒泉人民剧团。 -
302019-09
[ 词条 ]福庆班
甘肃秦腔班社。创建年代无考,清光绪初年(1875)已经在兰州存在。掌班人初为张福庆(福庆子)。主要活动在兰州新关一带,演职人员30余人。主要演员有张福庆(净)、寿娃子(花旦)、来喜子(艺名麻旦儿、旦,兼演须生)、高班长(丑)、岳得胜(人称“岳麻子”,著名武生岳钟华父亲、名须生李夺山之岳父,工须生兼二净)、耿某(艺名“黄毛子”,名净耿忠义父亲、工须生)、刘彦青(艺名“喜儿”,生、旦兼净)、任老旦(老旦)、林儿(青衣)、李福儿(须生)、唐华(须生、净)等。上演的主要剧目有《黄花山》《忠八义》《碧游宫》《血诏带》《五花马》《重台送别》《鸡头关》《卖豆腐》《二瓜子吆车》《禿女子摸牌》《临潼山》《广武山》《碧桃园》《大拜寿》《张公背张婆》《下河东》《白逼宫》《红逼宫》等百余出。张福庆去世后,其徒唐华继任掌班人,一度将戏班改称为华庆班。在兰州影响极大,对创立甘肃中路秦腔风格,做出了重要贡献。光绪三十四年(1908)因清廷颁布“国孝令”被迫解散。 -
302019-09
[ 词条 ]张万班
陕西秦腔班社。清光绪四年(1878僦已活动在宝鸡、天水一带。演员先后有须生唐颂凊、温金邦,旦角温苟秋、姚花城,净角焦娃、麻老五,丑角双存子等。该班以演出“二抱”(《抱火柱》《抱琵琶》)“四铡”(《铡包勉》《铡国舅》《铡美案》《铡判官》)名驰一方。 -
302019-09
[ 词条 ]《回荆州》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甘露寺》《龙凤呈祥》《刘备召亲》《锦绣图》《美人计》《大回荆州》等。须生、老生、红生、武生、净、老旦、小旦唱念做打并重。含折子戏《谒乔》《绣阁》《撑船》《芦花荡》《柴桑关》。事出《三国演义》第五十四、五十五回,《刘玄德私出东吴国》,元《两军师隔江斗智》杂剧,《锦囊记》传奇等。各路秦腔常演。刘毓中、李可易、沈和中、李柄南、刘茂森、米新洪、王晓玲、王秉中、苏育民、乔新贤、周辅国、严辅中等代表剧目之一,今存版本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西安南院门义兴堂书局刊行秦腔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清道光年间秦腔抄录本;甘肃省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另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同州梆子》第一集收录王麦才口述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曹修武、冯大鹏口述秦腔抄录本,《山西地方戏曲汇编》第七集收录蒲州梆子《龙凤配》本,山西人民出版社刊行蒲州梆子《甘露寺》本,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高文翰(说书红)中路梆子本,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山东梆子抄录本,山西省临汾蒲剧院藏洪洞剧团蒲州梆子本。剧情简介孙权为讨还荆州,与周瑜设“美人计”,假称将其胞妹孙尚香许嫁刘备,诓刘过江,强其归还荆州。此计被诸葛亮识破,遂派赵云护卫刘备过江,并嘱首先贿通周瑜岳丈乔玄,由乔玄在吴国太面前揭破孙、周之计,而后吴国太在甘露寺面相刘备,见后中意,即为完婚,弄假成真。后赵云依诸葛亮嘱托,闯新府向刘备谎报曹操复夺荆州,刘备偕夫人孙尚香逃走,周瑜派兵追赶不及,气愤填胸,呕血倒地。代表唱段本剧两折唱段中,较有代表性的为《刘备招亲》和《诸葛亮撑船》。①《刘备招亲》。此折一场孙尚香(正小旦)所唱[欢音慢板]套[麻鞋底]彩腔较为馨名。唱词为:孙尚香在花阁自思自叹,恨我兄和周郎巧用机关。诓刘备过江来实为引线,谁料想我的娘她是大贤。又多亏乔国老从中引线,吴越仇到今日反结并莲。侍儿们悬挂起刀枪弩箭,贵人到与皇姑早禀一言。②《诸葛亮撑船》。其中诸葛亮(须生)所唱[欢音慢板]转[二六板]大段演唱很著名。唱词为:诸葛亮扮渔翁船舱稳坐,大料想江南地无人知觉。恨徐庶报君恩曾荐于我,深感动刘皇叔三请诸葛。下山来博望屯是我用火,直烧得夏侯惇魂飞魄落。曹孟德下江南东吴借我,过江去会事厅方显才学。江南地文共武舌战于我,三两句说得他眼闭口合。南屏山借东风不才是我,烧曹兵八十万命见阎罗。小周郎差丁奉追杀于我,赵子龙设风帔救亮命活。争下了荆州地吾主稳坐,小孙权和周瑜二用谋略。那周瑜定巧计十分不错,差鲁肃过江来彼此说合。立文卷就算把荆州卖过,鲁子敬他还在梦里南柯。回柴桑周瑜把机关拆破,才定下胭粉计来哄诸葛,吾的主过江去埋怨于我,他言说入虎穴怎能逃脱。过江去只带着赵云一个,江南地文共武胆颤索索。吾的主在江南大事定妥,孙与刘结秦晋龙凤配合。今本是元旦节主公盼我,驾小舟接主回我渡过了江河。甘肃省秦剧团窦凤琴饰《回荆州》之孙王尚香(王正强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永顺班
陕西秦腔班社。亦称高家班。清光绪四年(1878)岐山县蔡家坡武生高玢创办。与华庆班、聚顺班、义兴班同列为清末民初西府四大班。有著名演员雷大坪、长江(一声雷)、大卯、王子忠(绛帐红)、抱抱、韵娃、腊娃子、死鹌鹑、胡安学、唐娃子、文儿、朱来、高建亭、张德民等。常演剧目有《太和城》《草坡面理》《黄河阵》《文王回西岐》《假金牌》《游地狱》《十王庙》《蛟龙驹》《绝龙岭》《七星剑》《炮烙柱》《出汤邑》《出五关》《甘露寺》等70多本。1951年由岐山县人民政府接管,改称岐山县人民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