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7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韩丽霞
韩丽霞(1973~)秦腔演员。女。主工正旦,兼演小花旦。陕西西安市人。12岁从艺,现为西安市秦腔一团演员。曾在《三凤求凰》《窦娥冤》《慈母泪》《四贤册》《五典坡》《铡美案》《二进宫》《三娘教子》《铜台破辽》等剧目中担任主角,特别在《市井民风》《白鹿原》《小巷总理》等现代戏演的宋瑛、田小娥、邓大姐等形象,都以其优美的演唱和逼真的表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曾在省、市级各次戏曲赛事活动中获得8次一等奖,在全国戏曲评比中获得4次大奖。为西安市碑林区政协委员。 -
302019-09
[ 词条 ]马前泼水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朱买臣休妻》等。须生、正旦、丑唱做戏。事出明人《烂柯山》《渔樵记》传奇。甘肃名旦关雪亭代表剧目之一。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程海清口述抄录本,甘肃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另有《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六集收录范子瑞口述本,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蒲州梆子存抄本,《河南传统剧目汇编豫剧》第四集收录苗喜臣口述本。本剧讲述了汉武帝时,朱买臣家贫如洗,其妻不甘清贫,逼朱立写休书而走。买臣奋志读书,后得官开端县令。上任途中,其妻拦马相认,买臣马前泼水,命妻覆收,妻愧碰壁而死。 -
302019-09
[ 词条 ]《虎牢关》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伐董卓》《百官宴》。二净、须生、武小生唱做打并重戏。含折戏《三战吕布》,可单独演出。事见元郑德辉《虎牢关三战吕布》杂剧及《三国演义》第三、四、五回。中路、西路、东路秦腔常演。现有多种版本存世,山西中路、上党梆子,云南、河北梆子、豫剧、怀调均有同目。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西安市文联秦腔抄录本,河北省艺术研究所藏《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十二集戴克鑫口述抄录本。本剧讲述了董卓设百官宴,款待各路诸侯。宴中吕布密报袁绍欲杀董卓,袁绍闻讯,反出百官宴。后王允与曹操谋诛董卓未遂,奔袁绍帐下。董识曹计,命华雄、吕布镇守汜水关御曹。刘备、张飞、关羽经汜水关三战吕布,关羽斩华雄于马下。 -
302019-09
[ 词条 ]雷通霞
雷通霞(1966~)秦腔演员。女。主工正、小旦。甘肃白银市人。1984年毕业于定西地区艺术学校,分配至定西地区秦剧团从事演艺工作。1996年调甘肃省陇剧团,又从事陇剧表演工作。曾在《铡美案》《游西湖》《五典坡》《窦娥冤》《回荆州》《卧虎令》《闯宫抱斗》等30多出秦腔传统戏中担任主角。擅演《失子惊疯》之胡氏、《谢瑶环》之谢瑶环、《打神告庙》之敫桂英,以及现代戏《石龙湾》之彩螺、《湖阳河》之望月等角色。获奖甚多,在历届甘肃戏曲评奖大赛、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全国地方戏曲精品折子戏评比展演暨青年演员大奖赛中均获个人表演一等奖;还是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辱主;省文联第二届“德艺双馨”文艺家、甘肃省“555”创新人才。现为甘肃省戏居喙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文联委员等。雷通霞饰演《谢瑶环》之谢瑶环 -
302019-09
[ 词条 ]柳萍
柳萍(1967~)秦腔演员。女。主工正小旦、武旦。宁夏银川市秦腔剧团演员,剧团团长。10岁从艺。其扮相俊美,嗓音甜润,唱腔委婉动听,表演细腻逼真,有“塞上百灵鸟”之誉。所演剧目甚多,其中《狸猫换太子》之刘妃、《打神告庙》之敫桂英、《武松杀嫂》之潘金莲、《游西湖》之李慧娘、《窦娥冤》之窦娥、《月下来迟》之陈妙常等最受观众赞赏。系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2005年又在“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争霸、四小名旦竞美秀”角逐中,成为“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之一。柳萍饰演庄妃 -
302019-09
[ 词条 ]王蔼民
王蔼民(1919~2007)秦腔一级导演。西安易俗社第九期学员,师从秦腔名家呼延甲子和唐虎臣。早年从事武行表演,有秦腔“武生一绝”之誉。曾扮演《盘肠战》中的罗通、《四杰村》中的于谦、《狮子楼》中的武松、《将相和》中的秦王。曾任西安易俗社艺委会副主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从事戏曲导演工作,先后排演出秦腔历史剧《黑旋风李逵》《反徐州》《桃花扇》《西安事变》《沙家浜》《平原作战》《万水千山》《白龙口》等。在秦腔界享有较高声誉和威望,曾参加过1952年全国第一届戏剧汇演。1953年赴朝鲜参加慰问志愿军演出。1981年赴京参加全国戏剧汇演,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
302019-09
[ 词条 ]马武夺元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夺状元》。大净、二净、武生、须生唱做并重。事出《后汉书冯参贾列传》。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李德远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常俊德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山西省忻州戏剧研究所藏北路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王莽开科取士,马武、岑彭、吴汉科场应试。太子刘秀已经成人,为报仇,易名金和,于科场放矢射莽未果,被执待斩,幸被主考官王封拯救。马、岑比武相持,枪缨缠绕难解,吴汉一箭射开,王莽观之大喜,招为附马,封为潼关太守。王封意欲留马武复汉,故点岑彭为状元,马武不服,被驱出科场。 -
302019-09
[ 词条 ]百日成戏
秦腔演出习俗。旧时,秦腔科班多为地方财主或官僚豪绅所建,班主为及早收利,要求教师在百日之内,必须教会学员七大本十剧,以便百日之后,即可“写台口”演出,故名“百日成戏”。“百日之后,教师跟班边演边教,学员随班边演边学。一年后,班主供给其吃饭、服装;两年后,每演一个“台口”,学员可分得少许零钱;三年后,谓之“出科”,学员可参加“分账”,也可另去其他班社演出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