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甘肃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
甘肃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1955年7月在兰州举行,包括秦腔、眉户、豫剧、话剧、歌剧5个剧种的17个剧团,共1631名文艺工作者参加了演出,会期33天,演出62场,109台剧目大展风采。最后评选出获奖剧本12个,演出奖7个,音乐奖16个,导演奖9个,舞美奖5个,演员奖222个。甘肃省秦剧团改编演出的《李秀成》、武威地区秦剧团改编演出的《梁红玉》,武都五一秦剧团改编演出的《苏武》,张掖七一秦剧团改编演出的《秦香莲》,庆阳秦剧团演出的《火焰驹》,兰州工人剧团演出的《三打洞》,兰州文化剧社演出的《闯宫抱斗》,兰州新光剧社改编演出的《破宁国》,兰州豫华剧团改编演出的《回荆州》,镇原六一剧团改编演出的《孔雀东南飞》,以及甘肃省话剧团创作演出的《在康布尔草原上》,甘肃省歌剧团创作演出的《红花渠畔》,获得剧本奖。 -
302019-09
[ 词条 ]改人改戏改制
遵照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简称“五五指示”)和文化部《全国戏曲工作会议》精神,对民间职业剧团和戏曲演员队伍中长期存在的不合理班规旧俗展开清理和整顿。①改人。从“团结、教育、改造”愿望出发,帮助艺人通过提高思想觉悟,加强思想改造的自觉意识,使每个旧艺人成为一名真正的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1952年,文艺整风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西北各秦腔戏曲团体也于同年10月揭开了文艺整风的序幕。广大秦腔工作者和艺人,积极投入自检自查,自觉清除不良倾向,端正舞台作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提高艺术质量的制度。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武器,大胆揭发和暴露所存在的雇佣观点、名利思想、纯技术观点、勾心斗角等恶习。许多旧剧班社艺人表决心、亮思想,自觉戒除不良嗜好,废除封建班规旧习和人身依附的师徒关系,确立主人翁观念,积极排演好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戏曲团体的民主改革和改造思想工作,健康、顺利、有序地不断向纵深发展推进。②改戏。以提高戏剧人员思想水平和舞台艺术质量为前提,从剧目到演出,舞台作风到灯光布景,剧团民主生活到劳动纪律等,深入检查,反复讨论,然后整顿组织机构,建立新的规章制度,制定今后的工作方案等;清除和纠正传统戏曲剧目演出中歪曲历史、含有反动毒素、封建迷信色彩、粗鄙庸俗、淫秽低级趣味和侮辱劳动人民的内容,经过整理、改编,加强戏剧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作用。“改戏”过程中,陕西省禁演剧目有《滑油山》《奇冤报》《九更天》《杀子报》《海慧寺》《双钉记》《探阴山》《大香山》《关公显圣》《双沙河》《钟馗》(全部钟馗)《铁公鸡》《活捉三郎》《黄氏女游阴》《活捉王魁》等;甘肃省禁演剧目有《取都城》《刘全进瓜》《黄河阵》《马义救主》《庄子三探妻》等63出。1950年3月20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第一次民主评定的可演和禁演剧目发布,规定可演剧目有《穷人恨》《血泪仇》等223个。1951年,根据“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指示,陕西省纠正了戏改工作中禁戏过严和反历史主义、教条主义和公式化等清规戒律的偏差。西安市流行剧目修审委员会于1954年5月9日、6月8日分两批公布了经过民主评定的流行剧目《劈山救母》《木兰从军》《游龟山》等96本,折戏《打柴劝弟》《拷红娘》等115个。后又实施“以改代禁”的改戏方针,根据“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关于戏剧节目审查结果之决定”中规定“任何剧社、团、班对停演节目,如能经过修改而变为有教育意义或一般可演者,经审定后,亦准演出“。③改制。取消封建把头、班主的剥削制度,改革不合理的班规陋习,废除旧的师徒陋习,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明确演职人员、学徒在人格上的平等权益。提倡学文化、学技艺,建立导演制。甘肃省文化局制定了《甘肃省民间职业剧团登记暂行办法》,对全省35个县(市)的38个民间职业剧团开展普查登记,民间职业剧团在演出剧目和舞台表演中的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残余思想,清除隐藏在剧团的兵痞、恶棍及坏分子子,废除业主班规,处理戏曲界封建把头,取消包银制等。纯洁了戏曲队伍,使民间职业剧团成为艺人自己合作经营的“共和班”式的剧团。艺人实行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所有剧团的服装道具等均为剧团集体所有,剧团领导由民主选举产生。培养和发展了兰州市新光剧社和平凉市新民剧社为民营公助剧团。同时,民营公助剧团进行改制,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抽调国营单位业务人员帮助其进行重点剧目的排演。陕西剧团建设、剧场建设和青年演员的培养以及理论研究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至1956年底,陕西省共有全民所有制剧团19个,集体所有制剧团77个,从业人员一万余名。各种业余戏曲团体1950多个,陕西省在西安和全省各地、市、县共修建剧场50余座。仅西安市区就新建人民剧院、五四剧院、长安剧院、长乐剧场和实验剧场五个戏曲演出场所。 -
302019-09
[ 词条 ]《血的控诉》
秦腔现代本戏。别名《农奴翻身记》。张耀民、贾湘云编剧。唱做并重。1959年西藏藏族自治区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鉴于地域的特殊原因,仍继续保持着领土庄园制度。西藏上层分子香巴和叛国分子土旦,残酷地迫害下层亲近解放军之农奴,杀害积极参加并同汉族人民一道修路的藏族青年彭措之父,又割其女玉珍之头,挖去小弟次仁眼睛并剥皮致死。后彭措越狱投奔解放军。西藏军区王主任曾对香巴等上层分子之罪恶活动,进行耐心教育,其不听劝,反又勾结帝国主义,秘密于拉萨发动武装叛乱。王主任带领部队围剿匪穴,擒获香巴和土旦,叛乱平息,彭措母子始得翻身团聚。 -
302019-09
[ 词条 ]李德民
李德民(1922~)秦腔演员、导演。工花旦。陕西人。系李民清之长子。13岁入宁夏觉民学社甲班。先后任银川剧社社长、青铜峡秦腔剧团团长等职。同时兼任导演工作,曾导演剧目几十本。擅演剧目有《黛玉葬花》《西施浣纱》《红娘子》《霸王别姬》《皇帝与妓女》等。 -
302019-09
[ 词条 ]王月华
王月华(?~1938)秦腔旦角演员,工小旦。陕西蓝田县人。陕西易俗社第十期学生。系陈雨农之高足。1935年初露头角,即显峥嵘,成为继刘箴俗、王天民之后最优秀的旦角演员。拿手戏有《走雪》《三回头》《周文送女》《蝶哭花笑》《殷桃娘》等。尤以《竹影斧声》最为出色,已成剧坛绝唱。1938年,因枪支走火而不幸身亡。终年只十几岁。身后有1934年上海百代公司为其所灌唱片《走雪》留世。王月华饰《蝶哭花笑》之绿波(易俗社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张宝华
张宝华(1933~)秦腔琴师、一级演奏员。陕西西安市人。1951年开始在咸阳大众剧团任板胡演奏员。1953年调西安易俗社,成为该社首席琴师。长期从事秦腔板胡演奏。先后为《三滴血》《火焰驹》《游龟山》《夺锦楼》《软玉屏》《双锦衣》《红梅岭》《智取威虎山》等50余本戏主奏操琴。演奏上,指法多变,引弓刚劲,轻松自如,清晰干净。《三滴血》《火焰驹》伴奏为其代表作。《游龟山》伴奏获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音乐一等奖;1979年赴京演出《西安事变》获集体一等奖。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
302019-09
[ 词条 ]《戎马梢山》
现代本戏。别名《刘志丹》。余振东编剧。唱做并重。1979年甘肃省庆阳文工团首演。导演杨俊清,音乐设计向国权。杨清俊、袁正民、郭警钟、刘毓刚等演出。本剧讲述了1935年,渭华暴动失败后,刘志丹返回陇东。时驻防庆城国民党保安司令谭世麟,早闻刘善于练兵,遂招之,任其为陇东民团骑兵六营营长。时当地有以郭宝珊为首的为了反官府压迫,组织饥民在子午林拉杆举事,刘将谭之一营人马带走,又收编了郭的武装,从而扩大了红军队伍,建立了陇东南梁革命根据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302019-09
[ 词条 ]《白衣姐妹》
现代本戏。王海容、王霖编剧。唱做并重。1979年甘肃省张掖地区七一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护士白玉洁和白玉瑕,虽是同胞姐妹,却恋爱观完全不同。姐姐选定受极“左”路线迫害的工人郭良为偶,妹妹偏爱上造反派头目黄风。“文化大革命”中,两人得到的都是爱情悲剧。郭良被打成“反革命”关入监牢,玉瑕因受黄风玩弄欺骗,悔恨难忍而跳河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