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7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马踏五营》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锁五龙》《斩单童》《破洛阳》。净角唱工戏。含折子戏《斩单童》。事出《说唐演义》第五十六、五十七回,《大唐秦王词话》第四十四回。各路秦腔常演。张建民、米新洪、刘茂森代表剧目之一。现存版本有清末同州清义堂梓行本,1941年西安德华书局刊行本,1941年西安纯益成书局刊行本,1956年长安书店刊行于炳年整理本。另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同州梆子》第一集录阎德寿口述本。本剧讲述了唐初,单童(雄信)父子辅佐洛阳王世充,李世民领兵来伐,单童单人独骑闯入唐营,纵马连踏四座营寨。徐懋功搬来敬德,雄信至第五军营,被敬德擒获。李世民爱其忠勇,命徐懋功、程咬金等瓦岗旧友劝降,单不从,众友生祭后,遂斩首。代表唱段中《斩单童》一场单童(毛净)所唱[欢音尖板]转[慢板][二六板]唱腔较著名。唱词为:喝喊一声绑帐外,不由豪杰笑开怀。某单人独马把唐营踩,直杀得儿郎恸悲哀。剑影荒郊血成海,尸骨堆山无处埋。小唐儿被某把胆吓坏,马踏五营谁敢来。敬德擒某某不怪,某可恼瓦岗众英才。想当年一个一个曾结拜,誓死不到唐营来。到今日委曲求全图冠戴,俯首称臣该不该?高官厚禄某不爱,情愿一死重投胎。今生不能把仇报,二十年报仇某再来。刀斧手速快把爷绑帐外,等一等小唐儿祭奠某来。赵守中饰《斩单童》之单童(王正强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四胜班
甘肃秦腔班社。1921年天水北道区中滩乡后川村王爱川联合本村同姓及石佛乡大坪村的王来绪四家合资创建,故名为四胜班(后更名得胜班)。活动于清水、张家川、秦安及本区附近乡镇,既演秦腔,也演小曲。主要演员有王来绪(花脸)、王黑娃(须生)、王六生(小生)、王福娃(丑)等。演员王大头较有影响,当时群众中流传有“王大头不到,短钱两吊”之说。演员谢鸿民、陈云生等也曾先后在该班搭班唱戏。代表剧目有《得胜图》《铁冠图》《张连卖布》《小放牛》等。1934年解散。 -
302019-09
[ 词条 ]梁少琴
梁少琴(1984~)秦腔演员。女。工花旦、小旦、刀马旦。陕西宝鸡市人。13岁考入陕西省艺术学校,先后受过马蓝鱼、杨娥、李雪兰、姜辉、聂文华等老师的教诲。现为兰州市秦剧团演员。2001年以《梳妆挂画》一出获陕西省“艺园杯”大赛一等奖。此后,她又以该剧参加200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应香港中国文化传播公司邀请赴港演出,均得“精彩、绝伦、惊险、刺激”高度评价。曾获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甘肃省首届红梅奖大赛二等奖、全国首届红梅奖选拔赛金奖。2005年在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等西北十家媒体主办的“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争霸、四小名旦竞美秀”大赛中,获得“中国秦腔四小名旦”称号。 -
302019-09
[ 词条 ]翟志忠
翟志忠(1942~)秦腔鼓师、一级演奏员。陕西礼泉县人。1956年从艺,师承荆永福,主工司鼓。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司鼓,并任该团艺术指导。学习并掌握秦腔等传统击乐套曲,曾为近130部剧目司鼓伴戏,也曾参与交响乐、唐韵歌舞、陕西打击乐艺术的演奏,为电影《秋菊打官司》、电视剧《大秦腔》以及德国多特蒙德市歌剧院现代芭蕾舞剧《云深不知处》等伴奏,承担过《千古一帝》击乐设计和演奏。曾随团出访加拿大、比利时、德国、法国、曰本等国及中国港、台地区演出伴奏。获文化部颁发的音乐设计奖和演奏奖,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嘉奖和“最佳司鼓奖”。 -
302019-09
[ 词条 ]表演技艺
秦腔表演中技术性强、技巧性高、表演难度大,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的技艺。大致可分为服饰表演技艺、道具表演技艺、特技表演技艺(见表演特技)三类。服饰表演技艺主要包括口条功、梢子功、翎子功、棺翅功、水袖功等。道具表演技艺主要包括扇子功、手帕功、盘子功、椅子功等。表演特技主要包括变脸、耍牙、咬牙、踩跷等。 -
302019-09
[ 词条 ]李密投唐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双带箭》《双投唐》。武生唱做打并重。含折子戏《血灌李密》。事出《隋书列传》第三十五回,《旧唐书列传》第三。各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蒲天信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瓦岗李密,拒不降唐。李世民率兵欲伐,后经王伯当劝说而投降,又嫌官封八台总镇太低,愤而催伯当逃走,世民追兵以乱箭射死。 -
302019-09
[ 词条 ]正俗社
陕西秦腔班社。1919年正月正式成立。先在西安南大街银匠会馆演出,后移南院门福建会馆和梁家牌楼山西会馆演出。建社初期,从各地聘请当时秦腔界一些名流,如须生刘立杰、毛金荣、高天喜,小生贸善德、史学义、肖玉堂,旦角杨金声、惠济民、肖老大(老旦),净角马建南(活颜良),丑角侯振奎、王三甲等,来社献艺。1921年毛玉卿就任社长后,陆续增聘了名须生车云亭、牛百顺、王景民,名小生屈景益、王兴博、沈和中,名旦梁箴、曾鉴堂、安鸿印,名净刘全禄、窦思忠,名丑苏牖民、许镜民等人人社演出,阵容更加强盛。梁歳的《张公背张婆》、杨金声的《赵五娘吃糠》、贾善德的《木楠寺》、沈和中的《黄鹤楼》、屈景益的《抱妆盒》、毛金荣的《烙碗计》、高天喜的《马武取洛阳》、马建南的《定军山》、刘全禄的《算粮》、王三甲的《三捜府》等,个个脍炙人口,技艺不凡,使正俗社声望益彰,与当时实力雄厚的易俗社、三意社成相逐竞争的鼎立之势。1924年,毛玉卿决意为本社培养新生力量,开始设学生部培训艺徒,并将社名改为“正俗学社”。到1933年的九年间,先后培训三班学生。随后,由任阁臣接管的九年间又培训了两班。前后18年,共招收学生约百名。出科的著名演员有须生康正中、康正绪、李正斌、田正武,小生靖正恭、靖正谦、杨正福、张正麟,旦角李正敏、李正华、韩正满,丑角王正秦、魏正风等。尤其是李正敏,技压群芳,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敏腔”艺术流派,被誉为“秦腔正宗”。靖正恭才高艺精,被群众称为“秦腔贫生大王”。演出的剧目除传统戏外,还移植改编了一批独家创演的剧目。如《二度梅》《白玉楼》《白玉司》《百药图》《朱告柳》《水月庵》等。为了抨击当时的社会弊病,还组织编演了社会戏《青年镜》《樵夫妇》《慈虐案》,排演了易俗社编创的《白相公》、三意社编创的《贪婪鉴》以及本社编创的《难民记》等时装戏。后因关中连遭年馑,加之社长任阁臣不善经营,班社于i941年停办。1952年又在西安恢复了西安正俗社并招收张惠霞等一班学生。1955年10月支援铜川。1956年并人耀县(今耀洲区)剧团。 -
302019-09
[ 词条 ]《三搜索府》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三捜府》《捜索府》。含折子戏《三捜府》。事出《施公洞庭传》。各路秦腔均演。现有三个版本存世,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第十集收录谢兴隆口述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曹洪有口述秦腔抄录本和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中路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康熙时,索太师私造御物,勾结绿林,欲行篡位。施仕纶以国戚出任三江总督,于池中捞得女尸一具。经勘明系索之党羽解四、解五寻访绿林途中,图奸秦仲之女惠英致死。施又得悉索太师谋位缝制龙袍之事,乃回朝面君捜府。连捜两次不辱,后经张鹏翮指点,三捜真赃显露,索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