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4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老掌柜新传》
现代本戏。燕旺才编剧。唱做并重。1985年甘肃省宁县秦剧团首。导赵志明、邱永泉,邱永泉、张秉西、窦凤琴、李宁秀、徐喜旺、何亚莉等演出。本剧讲述了农民吴老三,成为生产经营专业户后,依然以保守的封建家长制管理家庭,造成父子、兄弟、妯娌之间多种矛盾,面临家庭责任制解体,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的事实,在家庭成员的帮助下,吴老三彻底抛弃封建家长制,继续带领大家生产致富,发展经济,不断前进。 -
82019-10
[ 词条 ]《颐和园》
范紫东所编秦腔剧目,分前后两本。别名《赛金花》。二净、彩旦唱做工并重。事出《清宫秘史》.及《清代十三朝演义》。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六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慈禧太后不顾国家安危,勾结李鸿章、荣禄、李莲英等人,动用海军经费,修造颐和园。户部尚书阎敬铭劝谏,被罢官。李鸿章卖国投敌,致使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携光绪皇帝逃往西安,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出面与八国联军求和。李借名妓赛金花与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之关系,订《辛丑条约》,赔巨款与敌,战事方休。 -
82019-10
[ 词条 ]李育生
李育生(1921~2010)戏剧理论家。陕西西安市人。历任陕西长安灞桥区委宣传科长、长安县区委宣传部干事、长安县文工团指导员、西北总工会文工队队长、《陕西文艺》编辑组长等职。1957年参与筹备组建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先后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等。1958年,与他人一起创办《陕西戏剧》并任负责人,创作有《调夫换妻》《家务事》《婆媳情》等戏剧作品。 -
82019-10
[ 词条 ]肖美鹿
肖美鹿(1954- )评论家、一级编剧。女。袓籍陕西宝鸡,生于兰州市。原名萧嫫鹿,字涵芝。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在《中国戏剧》《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解放军报》《中国艺术报》等各类报刊发表评论200余篇。有剧作《沧海千古》《三危山传说》《换亲记》,儿童剧《百合的故事》,小品《票子与儿子》等,出版文集《观剧概说》。获首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银奖、中国曹禺戏剧奖?评论奖提名奖、甘肃省敦煌文艺奖等奖项。曾任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专职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系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戏剧家协会顾问。 -
82019-10
[ 词条 ]天山戏园
天山戏园新疆秦腔班社。1932年由原新盛班(后称三合班)分化出来的部分艺人组建而成,于祥(新疆小曲子艺人)、陈玉堂(又名陈云发,维吾尔族秦腔艺人)为领戏班长,王保顺为传戏班长,刘双喜剧务班长,王雅寿、王多寿担任领班。曾给当时新疆省主席金树仁演过戏,颇能吸引观众。抗曰战争期间,排演了《戚继光抗日》而深得人心。1939年因艺人与领班王雅寿等发生官司而解体。 -
82019-10
[ 词条 ]《韩宝英》
李约祉所编剧目。小旦、须生、大净唱做戏。陕西易俗社首演。1921年易俗社赴武汉演出剧目。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七集收录本。本剧讲述了太平天国起义,乡匪趁火打劫,义军女将韩宝英被困,父兄惨遭杀害。翼王石达开率兵救出宝英,并认宝英为义女。后太平军内讧残杀,宝英随翼王逃出。翼王欲入四川,宝英劝之不听。兵至大渡河,果被清军包围。宝英使丈夫马如龙代替翼王,力促翼王易装逃走,然后自刎而死。刘毓中饰石达开、肖若兰饰韩宝英(易俗社提供) -
82019-10
[ 词条 ]新声社
甘肃秦腔班社。由秦腔演员刘毓中始建于西安。1932年刘毓中来兰州演出而滞留该地。主要演员除社长刘毓中(须生)外,还有崔晓钟(花衫、正旦)、王应钟(正旦)、张旭钟(青衣)、姜明忠(武旦)、辛寅钟(武旦)、姜望秦(须生)、李琼钟(须生)、刘易秦(小旦),另外还有安德功、席子才、汤秉钟、何镜秦、惠醒秦、刘鸿秦、杜干秦、雷新宇、王斌秦等。常演剧目有《韩宝英》《殷桃娘》《呂四娘》《宦海潮》《三滴血》《重圆镜》《双明珠》《青梅传》《软玉屏》等。该社在兰州期间,以演出阵容强大,剧目新颖精湛而轰动一时。后由于其他剧社以高薪拉走主演崔晓钟和王斌秦,致使该剧社于1936年解体。 -
82019-10
[ 词条 ]新声学社
陕西秦腔学社。1930年刘毓中组建。除原秦钟社刘裕秦、刘保钟等演员外,其他演员有樊秋云、杨问俗、王秉秦、徐正国、王正民等。又聘汤秉钟、姜望秦、王应钟、高治秦执教,招收童伶近40名,开科三期,培养出黄新闵、张新华、冉新贵、张新康等十几位名角。1932年赴豫、陇、宁诸省演出。后在天水扎班。1943年解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