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庄稼人》
现代本戏。谭增成、丁明、王志发、刘凤州编剧。唱做并重。1965年咸阳市人民剧团首演。董务本、张玉贤、刘秉国演出。本剧讲述了一对相爱的高中生,响应号召到农村研究种棉,做出成绩,被誉为新一代“庄稼人”。 -
302019-09
[ 词条 ]祁家班
陕西秦腔班社。创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为陕西洋州祁家之家班。祁家为洋州的大地主兼工商业者,洋州(洋县)又是关中与陇南、汉中的交通要道,于是延揽当时流动演出的秦腔艺人组班演出。多应承当地庙会及秋神报赛活动。为了适应陕南观众的需要,道白始改为当地语音。多以净角戏擅长。 -
302019-09
[ 词条 ]孟志杰
孟志杰(1903~1968)秦腔教练、导演。陕西西安市人。幼入易俗社学艺,工净行,以架子花脸见长。1927年与种毓华等人在汉中创建易俗分社(即后之新汉社),常活动于关中一带。新汉社解体后,又组建蔡宽戏班,自任班长。1949年后,曾在宝鸡新声剧团、千阳县人民剧团任教练,培养学员十多科,李新纪、高新岳、王新虎、黄金花等较有影响的演员,皆出自他的门下。排演剧目有《黑叮本》《白虎堂》《百花诗》《苟家滩》等50多出,多具易俗社革新特点。1962年退休后仍在当地业余剧团任教。 -
302019-09
[ 词条 ]得胜班
甘肃秦腔戏班。清宣统三年(1911)创建于兰州,班主为李夺山(老十二红)。成员大多来自万顺班。主要活动场所在城隍庙、安定门外及临近乡村。全班人员约30名。主要演员有李夺山(须生)、唐华、林儿(须生)、耿忠义、岳钟华、胡旦(旦)、高旦(青衣)、闵某(老旦)、李海亭等。该班在表演风格及演出剧目上,体现了甘肃中路秦腔的艺术特点,为兰州观众所喜爱。最具代表性的剧目有《斧劈老君堂》《火焰驹》《灭方腊》《狮子楼》《逃国》《碧游宫》《炮烙柱》《宫门挂带》《九莲灯》《八件衣》《哭五更》《太湖城》《五雷阵》《过玄关》《卖华山》《山海关》〈麒麟山》《夜断阴曹》《大雪山》《阴会》《串龙珠》《斩秦英》《拾万金》等百余出。1929年李夺山去世,班社解体。 -
302019-09
[ 词条 ]秦钟社科班
1924年由刘立 杰组建于三原。仿效易俗社办学方法,戏曲教育与演出实践结合,专业教育与文化学习并举。招收学生40余名,生角以“秦”起名.旦角以“钟” 起名。成名者有刘裕秦(刘易平)、姜望秦、工斌 秦、张限秦、惠醒秦、何锐秦、杜干秦、姜瑶钟、崔晓钟、汤秉钟、工应钟、李琼钟、张耀秦、孙连秦、 郭治秦等。1931年因人不敷出而破产。 -
302019-09
[ 词条 ]青梅宴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煮酒论英雄》《青梅煮酒论英雄》《许田射鹿》《梅亭宴》等。二净、须生唱做并重。事出《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孤本元明杂剧石榴园》。中路、西路、南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第四集收录程海清、谢兴隆、田兴华、许德喜口述本,河南省戏剧研究所藏豫剧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曹操请献帝许田射鹿,曹一箭射中,军中为之三呼万岁,曹又设青梅宴,请刘备往赴,宴间,与刘议及当代英雄,刘惧惊失箸,宴未终讨兵往伐袁绍,后同关、张逃往徐州。 -
302019-09
[ 词条 ]四川红
四川红(生卒年不详)陕西秦腔演员。工花旦。光绪末叶,由四川归陕,驰名渭北。代表剧目有《忠孝图》《辛安驿》《富贵图》《锦绣图》《铁弓缘》《女打宫》等戏。 -
302019-09
[ 词条 ]走南阳
秦腔传统本戏。又称《十四王带箭》《刘秀吃麦仁》《三请姚期》等。大净、须生、老生、老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麦仁罐》。事出《后汉书光武帝本纪》。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李少兰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刘秀为灭莽兴汉,广求贤才。与邓禹往鬼神庄三访姚期,姚以老母在堂拒出。姚母夜梦青龙牵走猛虎,命姚期往投刘秀,姚仍拒,母自尽,姚期遂依刘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