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陈光
陈光(1928~)戏剧理论家。陕西西安市人。原名丁德林。1939年参加革命后历任边区七月剧团,关中八一剧团,陇东文工团,甘肃省文工团演员、队长、组教科长等。1949年后,先后任事艺1校副校长、省陇剧团副团长、省文化局副局长、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等职。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和戏曲改革、教育和领导工作。曾与人合作改编大型戏曲并主导《双玉蝉》《李亚仙》等;整理戏曲水及教剧目20余部。组建甘肃省流行剧目修改审定委员会期间,主持搜集并整理戏曲剧本修改戏曲剧本1800个;主持发掘秦腔脸谱326幅,有耿家脸谱200余幅已刊行;主持编印《甘肃省传统剧目汇编》九期。曾在《戏曲研究》等杂志发表戏剧论文数十篇;并有专著《艺坛耕耘录》《艺苑春秋》出版行世。系中国剧协理事、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 -
82019-10
[ 词条 ]米晞
米晞(1924-2010)戏曲理论家、音乐家。陕西富平县人。原名米成义。1938年在陕甘宁边区鲁迅师范学习。次年转入陕甘宁边区中学,后调边区民众剧团当演员。1947年编入西北野战军文工团,转战于西北战场。1950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三年后调西北戏曲研究院从事音乐编创工作。历任西北野战军文工团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西北戏曲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三团团长,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院艺术顾问等职。曾在秦腔现代戏中饰演《好男儿》之郑二虎、《血泪仇》之王东才、《保卫和平》之党战奎、《打洛阳》之营长,以及传统戏《回荆州》之诸葛亮等角色;后从事音乐创作,作品有歌曲《扛起枪打豺狼》《向大关中进军》《解放大西北》等;歌剧作品有《宣誓》等;另有专著《战士手风琴练习曲》《眉户音乐》行世。此外,还为眉户剧《梁秋燕》《粮食》《雷锋》《曲江歌女》《双玉蝉》、碗碗腔《桃园借水》《白玉钿》以及秦腔《白蛇传》《智取威虎山》《向阳川》《红灯记》(合作)等剧目担任唱腔音乐设计。米晞 -
82019-10
[ 词条 ]固原化俗社
宁夏秦腔班社。1936年始建于固原。班主石林泉、雷霄汉。演员大部分是从陕西、甘肃到固原搭班演戏的艺人,演出的剧目多是秦腔传统戏,主要有《炮烙柱》《七星庙》《秦香莲》等。由于演出少,建社一年多便自行散班。 -
82019-10
[ 词条 ]曲子贞
曲子贞(1917-1993)作家、文艺评论家、戏剧理论家、导演 。山东烟台人。满族 。原名曲滋桢、又名阿曲,笔名褚知正、瞿志征、孙明、钱明等。1938年赴陕北参加革命,历任陇东剧团副团长、兰州文协主席、甘肃省委宣传处长、甘肃省文联主席、甘肃省文化局副局长等。1977年后曾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顾问,民间文三成总编,省归侨侨眷联合会顾冋等职。1936年开始文学创作,笔触涉及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书法、摄影、舞蹈、曲艺、电影等领域。撰写并发表大量戏曲文章,有专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改革秦腔的先决条件》《努力振兴甘肃秦腔艺术》《评吕四娘》《可贵的贡献王正强的〈秦剧名家声腔选析〉》等。担任戏曲工作委员会主任期间,组织开办多期学习班,推动戏改工作,并在挖掘整理甘肃戏曲遗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任陇东剧团副团长时,还从事戏曲导演工作,所排导秦腔《保卫和平》有较大反响。 -
82019-10
[ 词条 ]《双罗衫》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黄天荡》《罗衫记》《白罗衫》。须生、小生、正旦、老旦唱做戏。含折子戏《汲水》《详状》(又称《夜审姚达》)《哭灵》。事出《太平广记》崔尉子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及《今古奇观》,清人《白罗衫》传奇。各路秦腔常演。沈和中、庄正中、伍富民、米钟华代表剧目之一。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甘肃省图书馆藏田养公口述秦腔抄录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王振鳌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中路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苏教谕赴任途中被水寇徐能杀害,苏妻逃走,产一子,被徐能拾去收为义子。苏妻藏于尼庵,伺机报仇。19年后,苏子长大,应试高中,封任八府巡按巡视江南。其母前往诉冤,巡按徐继袓从冤状上看出疑点,询问家人连贤,并以罗衫对证,才知始末,惩办了杀害生父的养父徐能,母子相认团圆。中国唱片社灌制何振中演唱该剧唱片。2004年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甘肃省兰州市秦剧团黑西林、张小琴主演的该剧光碟并出版发行。张掖市七一秦剧团卢娣饰《夜审姚达》之徐继祖、晁永和饰姚达(孟云提供) -
82019-10
[ 词条 ]觉民学社
以觉民学社作为名称的科班在甘肃和宁夏都有。①兰州觉民学社。甘肃秦腔科班。1928年创办于兰州,址设兰州普照寺。是在进化剧社秦腔训练班基础上创建的秦腔教育机构。为官办性质。当地缙绅魏绍武、水梓经办,魏绍武兼任社长。创办之初,以易俗社为榜样,提倡文艺,移风易俗,普及社会教育,改造戏剧艺术培养秦腔人才。聘请秦腔著名演员担任教师教授演唱艺术,高薪聘请郗德育(麻子红,名须生)、朱怡堂(紫娃,名正旦)、甘治民(名武旦)、张朝建(名小生)、李生财(名鼓师)等任教。并聘请京剧武生演员魏胜奎(名教练)、常双奎(名武生)、狄瑞林(名丑)、陈福禄(名武生)等人担任武功教练,专给学生教“武把子”。郗德育首演范紫东创作的《哭秦廷》(《伐郢都》的一折)于兰州,颇为轰动。宋竹绮移植于京剧的《哭祖庙》(汪笑侬作),首由麻子红主演,并传授黄致中等学员。因麻子红精湛的表演艺术,该戏成为甘肃秦腔界流行的名剧。培养的优秀乐师李智中,板胡技艺精湛,“包腔包字”,艺术效果甚好。②宁夏觉民学社。1934年成立于银川。由魏鸿发、刘小石等人出面,聘请沈和中、何振中、王庚寅、康子中、席子才等著名演员,以及“葫芦班”的孙广乾、刘宴奎、李长清等艺人为基础组建而成。该社以提倡文艺移风易俗,普及社会教育,改良秦腔戏曲艺术为宗旨。它以文化教育、业务训练和艺术实践相结合,舞台演出和培养人才并举为方针,是宁夏戏曲发展史上第一个校社合一的戏曲表演、教育团体。从1935年到1949年宁夏解放,总共招收甲、乙.、丙、丁、戊5个班,共计200余名学员。其中优秀者有杨觉民(文武小生)、李振民(须生)、李德民(花衫)、赵守中(花脸)、龚乃中(丑角)、萧信中(须生)、张景华(旦角)、涂景民(须生),被观众赞称为“三民三中二景”。1949年9月解体。 -
82019-10
[ 词条 ]易炎
易炎(1926~2004)戏曲音乐家、作曲家。山西文水县人。原名刘贵本。1938年参加革命,先后在吕梁地区工卫旅剧社、山西新军吕梁剧社任宣传员,在陇东分区文工团任音乐教员兼作曲。1949年后,任甘肃省文工团音乐教员、音乐股长、艺委会主任、作曲,甘肃省话剧团副团长,省歌剧团团长,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等。曾为秦腔《善士亭》《李秀成》《鸳鸯谱》《半把剪刀》《江姐》《红灯记》等剧目作曲;另有歌剧音乐《红花渠畔》《月亮湾》《老保管》《飞鹰岭》。还参与舞剧《丝路花雨》艺术指导、编剧和作曲,是话剧《在康布尔草原上》执笔者之一。此外,与他人含作的陇剧《枫洛池》音乐为陇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作陇剧《万家春》已拍摄为电影,并有大量歌曲行世。 -
82019-10
[ 词条 ]火龙枪
秦腔传统本戏。须生、净角唱做并重。甘肃秦腔常演。甘肃省图书馆藏有冯大鹏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明成祖时,归化王熊胆犯境,唐通往剿,熊胆以火龙镖大畋明军。状元张振龙兄弟押粮来到边关,唐通将帅印让交张振龙。振龙三弟振宝在家擧侍双亲,因遭荒旱,父母双亡,后得师高炳资助,并赠火龙枪,赴边陲投军立功。兄弟三人异獅逢,振宝出战,凭火龙枪击畋熊胆之火龙镖,熊胆降服,并将女桂花许配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