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7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田建华
田建华(1942~)秦腔琴师、一级演奏员。陕西西安市人。1959年参加陕西省军区五一剧团,从事专业演奏。后为西安市五一剧团乐队负责人兼演奏员。板胡、二胡都很见长。长期为演员李爱琴、刘化鹏、李买刚、贺美丽等担任琴师。主伴剧目有《周仁回府》《三世仇》《孙安动本》《玉蝉泪》《汉宫秋月》《红楼梦》《枣林湾》《香魂怨》等60余本。系陕西省板胡协会理事。 -
302019-09
[ 词条 ]丑行
传统秦腔四大行当之一。由于化妆时多在鼻梁之上抹一白豆腐块式的脸谱,故俗称小花脸或三花脸。丑角之“丑”,有人解释以“丑”忌“笨”(丑牛为笨)。丑角无论唱念、表演,都以灵动、敏巧和随机应变取胜。“丑”在宋元南戏中就已有之,元杂剧、明传奇将其称作“中净”,明王骥德《曲律》有“丑”和“小丑”名目。丑扮人物种类繁多,小部分为正邪杂陈,既有奸诈刁恶、慳吝狡黠、迎逢溜须的卑鄙小人,又有性格豁达、语言直率、心地善良的下层平民。丑行注重念、做而不重视唱工,被视为插科打诨的闲角。旧时戏班对专工丑行的演员要求必须具备“八角身子”,即在本行当内兼演数角的多面手。以《玉虎坠》为例,饰演贺其卷的头路丑角,在同出戏的演出中,还必须赶演班头、丑丫鬟、山大王;饰演王腾的二路丑角,同样必须赶演酒保、监禁子、地方、乡约等。按所扮人物性格、身份、年龄的不同,分为老丑、大丑、小丑三类。其在表演上则各有侧重,各有特点。老丑 多系诙谐风趣、幽默乐观、性格豁达的年老之人。人物大多是心地善良的好人,往往在幽默中透发着对邪恶的鞭挞和对弱者的同情。因其年老,都要挂白三绺或白五撮子,戴白毡帽,脑后常耷拉一只白小辫;着装依职业而定,如崇公道为解差,外套解差马甲,金松为花子头,着褐色茶衣,土地神为神,除着道袍外,还要系上腰包,旨在便于做“矮子步”表演等。表演上除个别剧目外,一般不着重舞蹈。念白讲究风趣,有些一出场先来一段干板,但总体上则强调其老迈颟顸的性格特点。如秦腔《起解》之崇公道、《鸿鸾禧》之金松、《游西湖》之土地神、《蝴蝶杯》之董威、《法门寺》之刘公道等。大丑 多扮演有身份的人物。其角色大致可分为官丑、文丑、武丑三类。①官丑。多系有一定身份,着丑,挂,戴翅纱帽,穿薄底朝靴,并勾画白鼻梁脸谱。其间文武,面人面人有。文如《三滴血》之晋信书,武官如《回荆州》之蒋勤;正面人物如《棋盘山》之程咬金,反面人物如《斩黄袍》之韩龙等。②文丑。与武丑相对。多扮演文人,包括儒生、谋士、军师、师爷、塾师等各种身份职业。在妆扮上多挂八字、一撮或吊搭,身段动作舞蹈性、节奏感较强,表演上多以哈腰、弯腿、摇头晃脑等动作来突出其文绉绉、酸溜溜的迂阔酸腐之气。儒生如《阎婆杀惜》之张文远、谋士如《群英会》之蒋干、师爷如《玉支玑》之丑师爷、军师如《潞安州》之哈米蚩、塾师如《教学》之何为贵等。③武丑。与文丑相对。多扮演擅长武艺而性格机警、语言幽黙的男性人物。着装上多戴素罗帽,穿素、花两色滚身子,但一般不挂须。表演上以能打能翻、念白清晰干脆、动作洒脱利落为特点。如《偷鸡》之时迁、《挡马》之焦光普、《三岔口》之刘利华、《八蜡庙》之朱光祖、《三盗九龙杯》之杨香武等。小丑 多扮演身世卑微或品格低下的人物。多系身世卑贱、处世低微、从事各种劳动行业尚未成年的平民少年,如酒保、茶房、樵夫、店小二、解差、脚夫、花子、牧童等下层社会平民。如秦腔《四进士》之店小二、《十八扯》之郭槐、《杨三小》之杨三小、《打草鞋》之黑宝、《赵飞搬兵》之赵飞、《顶花砖》之天宝、《八件衣》之仁义、《杀船》之丁郞、《杨门女将》之樵夫、《柜中缘》之淘气、《南天门》之四川赶脚人等均属小丑。人物性格比较爽朗正直,风趣乖巧,心直口快,较大丑更为灵动并充满机趣。在化妆上虽然也勾白鼻梁,但对眉、眼、脸型的造型却以突出泼辣、天真为特点,基本上不歪曲丑化。多着蓝布茶衣,系水裙,戴毡帽,也有光头者,或留一小辫子便于做各种表演。念白多用本白,长于数板、节奏愈急,吐字愈清,并能将各地方言随时提练入戏。对唱功要求较高,声嗓音色要高亮圆润,还要能仿唱各地民歌小调,并熟悉各行名家唱派特点。表演上则不拘一格,可蹿跳蹦纵、翻打扑跌等。依传统习俗,小丑演员须兼演如《拾玉镯》之刘妈、《杀狗》之焦氏之类的彩旦角色,因此旧时许多戏班将彩旦、摇旦也归入小丑一门。扮演恶棍、地痞流氓的则叫作恶丑。 -
302019-09
[ 词条 ]福盛班
陕西和甘肃都曾有以福盛班为名的秦腔。①陕西福盛班,清光绪初年关中艺人自组的班社。主要演西安县及渭北一带。班长由艺人自己推举,轮流担任。恩科子、晋公子、雷劳儿等先后主持该班。小生有晋公子,须生有兰州红(原名恩科子)。光绪中叶最为兴盛。宣统初年解散。②甘肃福盛班。清光绪二年(1876)创建于清水,前身为马玉堂创建的马家班。马玉堂次子马二少爷为箱主,吴天赐为领班长。除马家班的全部人员外,又增加了李贵三(净)、赵兔儿(须生)、田秀娃(丑)、孟班长(旦)等,同时还吸收了一些从陕西、天水、秦安来搭班的艺人。演出剧目主要有《汴梁图》《雁塔寺》《七人贤》《杨继业招亲》等。主要活动于本县城乡,1927年解散。 -
302019-09
[ 词条 ]王兴武
王兴武(1930-1979)秦腔琴师。陕西西安市人。原名应应、艺成。出身民间音乐世家。11岁入西安正艺社学习板胡,后在清俗社、国光社、正艺社、玉民社、建国社、明正社、三意社等班社操琴,艺技日进,遂成剧社头把板胡。1952年参加咸阳专区文工团,后随团转入陕西省秦腔实验剧团。1955年又转入陕西省戏曲剧院,任一团乐队队长,头把板胡。与长兄王东生、二兄王兴福同称“仲伯三才”,在秦腔界很有影响。其演奏情绪饱满,易激发演员进人角色,指法多以立指弹打;善颤音和装饰音,显得华丽流畅,潇洒味足,观众谓“点点稠”。曾参加过《卧薪尝胆》《闯王遗肢》《薛刚反唐》《铡美案》等戏的演出。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上,以领衔演奏《法门寺》一剧获音乐演奏奖。与人合著出版《秦腔板胡简明教材》一书。 -
302019-09
[ 词条 ]《双灵牌》
西路、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抱灵牌》。小生、小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双灵牌》。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和甘肃省图书馆藏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好友高镇、梅仲,同时得官,梅约高镇一同赴任,高之家仆杜智达,慢怠梅仲被逐,怀恨于梅,谋计盗梅“红蝠”宝剑,并以高妻月娘之名留情诗于梅。高镇中计逐出月娘。杜又欲奸民女丁香,以梅剑杀伤其母,丁香持剑告于高衙,高判梅仲死罪,为家人解进替之。高镇升迁赴任,途遇杜智达卖“红蝠”宝剑,方知梅仲、月英被冤,遂抱双灵牌哭往京城求罪。 -
302019-09
[ 词条 ]五法
原系京剧表演艺术的五种技术方法,统称为“五法”。1949年后被秦腔及全国各地方剧种所衍用。有“手眼身法步”和“口手眼身步”两种说法。“手眼身法步”中,“手”指手势,“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法”的解释不确定。这种说法可能来自中国武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口手眼身步”的说法由程砚秋提出,“口”指发声的口法,“手”指手势,“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手手势即两手的态势。如虚指、怒指、比指、气指(颤抖指)、弹指、赞指、搓手、摊手、推手、拍手、按掌、抱拳、云手、托月、虎抱头等式类,用以表现各种情绪和神态。手的形态区分为旦角的兰花指、老人的曲指、武生的并指、花脸的张指等。前人又根据行当和人物性格,概括为“花脸撑、老生弓、武生在当中,小生身上紧,旦角身上松”,以区分人物的动作特征。眼眼神指眼睛和眼神的表演。秦腔的眼神表演经常看到的有转眼、笑眼、媚眼、怒眼、呆眼、泪眼、惊眼、对眼、倦眼、斜视、鄙视等多种。夸张而恰当的眼神表演,对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身身段指表现人物的各种身段姿态,要求一招一式造型优美。秦腔对演员在台上要求必须“站如松、坐如钟、躺如弓、行如风”。演员在表演时,站取子午,文为“八字”,武为“丁字”,动分左右,形体灵活、协调、美观。禁忌僵硬、松懈,上下身不含,动作一顺边,以及呆傻、拿贼(即不知所措)等。戏曲演员只有通过腰、腿、颈、臂等关节的严格训练,熟练地掌握各种形体和舞蹈的表演技巧,才能身段灵活、自如地表现人物。步台步指舞台上的各种步法。秦腔各个行当通用的台步有行船时的云步,急切心情时的垫步、趋步、圆场、滑步,安逸时的跨步、蹉步,酒醉时的醉步等。各行当还有其各自的台步,如老生的八字步,文丑的摆步,武丑的矮子步,旦行的轧步,老旦行的鹤行雀步,武生行的跨腿颠步、垛泥(即金鸡独立式),以及老年人的老人步、表现鬼魂的魂步等。这些步法,都是根据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职业和特定环境特定感情而设计的。法秦腔对“法”的理解不一:一说指各种动作的要领,俗称为“法儿”。谓“手眼身步”的训练和运用要辱要领,要符含规律,分寸辱当。一说指“甩发”的技巧,“法”系“发”的讹误。 -
302019-09
[ 词条 ]万全班
万全班甘肃秦腔班社。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成立于通渭县碧玉乡,领班陈万全。活动范围遍及通渭邻近诸县和兰州等地。主要演员有张天保、陈明德(陈大净)、桑大嘴等。陈万全识工尺谱,擅数种乐器,尤精于唢呐。张天保唱做倶佳,擅演悲剧。该班主要演出剧目有《皇姑打朝》《四郎探母》《雄黄阵》《火焰驹》等。宣统兀年(1909)解散。 -
302019-09
[ 词条 ]舌战群儒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反间计》。须生、武生、净唱做戏。事出《三国演义》第四十三至四十五回。中路、西府、甘肃秦腔班社常演。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王科元存清咸丰三年(1854)秦腔抄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刘兴汉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曹操欲灭江南,周瑜邀请诸葛亮共谋破曹之策。东吴谋士纷述降曹之利,诸葛亮以主战之理舌战群儒,使君臣敬服,并从诸葛亮计。曹操使谋士蒋干劝降周瑜,周以反间计使曹错斩蔡瑁、张允二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