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王海容
王海容(1931-1997)秦腔剧作家。陕西西安市人。1952年始先后在陕西省户县宣剧团、西北戏曲研究院、咸阳市大众剧团、凤县文声剧团、张掖地区七一剧团担任编剧。1982年被选为张掖地区文联副主席,兼搞编剧。与人合作或单独创作、改编剧本50余个,有秦腔、眉户、歌剧、陇剧等多种形式。主要作品有陇剧《最后的钟声》,豫剧《河西壮歌》《绿色长城》,秦腔《说书阵地》《白衣姐妹》等。其中与人合作的《白衣姐妹》曾获省级戏剧二等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文联委员、甘肃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
82019-10
[ 词条 ]薛德元
薛德元(1927~1992)秦腔剧作家。甘肃武山县人。早年由兰州大学法律系毕业,先后任礼县文教科副科长、武都地区文教部副部长、文教局副局长,武都人民剧团、武都地区五一秦腔剧团、天水地区秦剧团书记和团长,武都地区文艺创作室编剧,中共甘肃省委政法委员会研究室畐祖长、甘肃政法学院副院长等职。编剧工作始于1951年,创作有秦腔《保卫丰收》《夫妻俩》《请教师》《春风红花》《白龙江畔红旗飘》《送子参军》《殷秀实送亲》《老马的婚事》等20多种剧本,其中秦腔《苏武》《白尤江畔红旗飘》获省级奖,大型秦剧《海瑞驯虎》(与人合作)获全国优秀剧本奖和甘肃省剧本一等奖,还有诗集、小说《人杰鬼雄》出版行世。 -
82019-10
[ 词条 ]《秦腔学府——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中国秦腔文化丛书之一。主编刘斌,陈彦编著。2011 年10月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含 “烽火年代、移师西安、‘文化大革命’ 10年、拨 乱反正、振兴剧院、跨入新世纪”6章。最后为人 物简介。书前有陈彦所撰“走过七十年”(代序), 书后为本书编委会“跋记”。 -
82019-10
[ 词条 ]挂灯戏
庙会首场戏或正会晚场戏开演前祭奠神祇的一种仪式性演出活动。因为寺庙、山门都要挂灯,故名“挂灯戏”。挂灯戏的观众,主要是会首和当地军政要人及缙绅头面人物。开台时要演神戏,并要显示班社的衣箱新、齐及把式(名角儿)众多。主要演出拿手的折子戏,不演大本戏。有的地方还有“接台”的习俗。头一天戏班来到后,不论天气早晚都要“接台”。有的地方“三开箱(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三次开演)之前也要“接台”。“接台”分“男接台”“女接台”“先打后接”“吵台”等九种男接台”即由班社的头道(技艺最佳的一等演员)须生、小生、大净、丑角五至七人各按自己拿手戏中的角色化妆,依次登场,面对观众分别一字儿立于桌凳上,各自选择自己在群众中影响较大的剧目选段清唱,全体唱完后下场。“女接台”是紧接“男接台”下场后,依次上场的正旦(含正小旦)、小旦、花旦、老旦、媒旦,其化妆及清唱选段的特点与“男接台”同。有时也单独出现“男接台”或“女接台”。“先打后接”,即于“接台”前由各行当武打演员表演其翻、爬、滚、打(对打或开某种“挡子”)的特技。“吵台”,即选一段在紧锣密鼓中表演的戏,由承担演出的班社所有武打演员组合演出。“接台”后方能演正式安排的剧目。 -
82019-10
[ 词条 ]李桐轩
李桐轩(I860~1932)秦腔剧作家。陕西蒲城县人。名良才,字桐轩(同萱),号舌莲居士。清末贡生。肄业于三原宏道书院,曾加入“同盟会”。历任陕西省督军府修史局局长、总纂,省长丽习,督军府丽习,省政府顾问等职。1912年与孙仁玉率先发起组织易俗社,任易俗社第一任社长,曾主持创办《易俗白话杂志》。提倡戏曲改良,强调剧本的社会作用。所编写的《甄别旧戏草》是评判传统剧目的重要理论著作。清末开始秦腔剧本的写作,有《黑世界》《鬼教育》《英雄泪》等作品传世,被人们称为“新剧界星宿”。易俗社成立后共编与60多个剧目,流传下来的有30本,其中大本戏11种,小戏19种。主要有《天足会》《豚尾记》《银蜡台》《贺家坡》《孝子金》《董华妻》《亡国痛》《英雄泪》《泗林湖》《兴善庵》《文山殉国》《牛肉案》《双刀记》《双妒记》《元宝精》《中牟摘印》《鲁相拔葵》《强项令》《闹督院》《鬼教育》《万变图》《女诸葛》《安奉铁路》《一字狱》《黑世界》《如皋狱》等。李桐轩(易俗社提供) -
82019-10
[ 词条 ]《党的女儿》
秦腔现代本戏。根据电影《党的女儿》改编。杨兴、谭增成编剧。唱做打并重。1958年咸阳市人民剧团首演。郭明霞、芦晓霞、王麦兰、贺天珍、玉英、王正廉、殷守忠等演出。本剧讲述了抗战初期,江西苏区红军北上抗曰,国民党乘机侵占苏区。区委书记马家辉叛变革命,武阳镇桃花乡的党组织遭到破坏。女共产党员李玉梅、何秀英、彭惠珍三人组成党小组,领导群众,坚持斗争,组织游击队保卫苏区,抓获并处决了判徒马家辉,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
82019-10
[ 词条 ]《人间天上》
秦腔现代本戏。郑子骥编剧。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在农业合作化进程中,塞上农村集体兴修水利,取得农业生产好收成。 -
82019-10
[ 词条 ]李灌
李灌(1601~1676)清初剧作家。陕西合阳县坂头村人。字向若,又字莲璧。崇祯六年(1633)中举。晚年与当地戏曲艺人结合,潜心于陕西地方戏的研究与改革,创作秦腔、线戏剧本数十个。据传,现今流行的《玉凤簪》《白汗衫》《鸾凤钗》《龙凤灯》《金玉坠》《碧霞宫》《合凤裙》等剧,皆出自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