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苦音
亦称“哭音”“伤音”“软音”。秦腔唱腔音乐两种曲调类型之一。与“欢音”相对。秦腔的“苦音腔”之所以能够表现忧伤之情,原因是基本建立在燕乐徵调式音阶之上,该音阶所用各音音序排列如下:苦音音阶因其“变宫”(7)的音高,较本位7略低却又低不到降7,在“羽音”(6)—“宫音”⑴这一小三度之间基本处于等分音位;即略小于大二度,又略大于小二度。这就使得苦音曲调的主音“徵”(5)与上方三级音“闰”(7)之间构成一种特殊的小三度音程,使其具有一定的小调性质。而作为特性音的4、7二音不仅在曲调中大量出现,还得到特别强调,遂使曲调生出晦暗色彩并表现出忧伤、哀怨之情。秦腔苦音唱腔基本为七声徵调式。 -
82019-10
[ 词条 ]三眼调
见正工调。 -
82019-10
[ 词条 ]《锁麟嚢》
改编、移植秦腔历史本戏。符胜、李学忠改编、移植。2009年甘肃省秦剧团首演。导演李学忠、崔华功,作曲吴复兴、徐光明、邓幼奇,舞美马旭东。苏凤丽、王志萍、左育强、贺忠宏、陈金芳等演出。本剧讲述了登州富家之女薛湘灵出嫁之时,其母按当地习俗予之“锁麟囊”取“早生贵子”之意,内藏珠宝。薛湘灵出嫁当曰,中途遇雨,在春秋亭暂避,恰遇同日出嫁的贫家女赵守贞,赵守贞感家境贫寒、世态炎凉,在破旧的花轿中悲恸,湘灵闻知,慨然以“锁麟囊”相赠。六年后,登州遭遇水灾,薛周两家逃难,湘灵与家人失散,流落莱州,遇旧仆胡婆,携至当地绅士卢员外所设粥棚,适逢卢家为儿子天麟雇保姆,湘灵应聘入卢府,伴天麟游戏中,百感交集。天麟玩耍中拋球入一小楼,促湘灵去取,湘灵登楼,见昔日之“锁麟囊”供奉桌上,不觉感涕。卢夫人即赵守贞,见状盘诘,方知湘灵为当年赠囊之人,敬为上宾,结为金兰,助湘灵一家团圆。2011年甘肃省音像出版社拍摄甘肃省秦剧团苏凤丽主演的该剧电影。甘肃省秦剧团苏凤丽饰《锁麟囊》之薛湘灵(王正强提供) -
82019-10
[ 词条 ]汉中市河南会馆戏楼
陕西古戏楼。位于汉中市中学巷东段南侧。由清末河南商帮筹资所建。戏楼坐南向北,由主台和看台两部分组成。主台为干栏式建筑,砖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灰色板瓦覆盖,台基高2.5米,台面宽12米,总进深12米。看台置于主台两侧,为转角台楼,分上下两层,两端分置有钟楼和鼓楼。后台与山门相连,通过台下通道,即可进入戏场。主台、看台枋上和天花板,均绘制彩花图案多幅,但大多已模糊不清。 -
82019-10
[ 词条 ]张掖市山西会馆戏楼
甘肃古戏楼。位于张掖城小南街。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乾、嘉、道、咸、同、光各朝均有修葺,1919年扩建山门、戏楼。坐东向西,上、下两层,下层为戏楼,下面是会馆大门。戏楼与大殿相对,砖木结构,总高10米,宽8.25米,深4.2米,戏楼与正殿间为院落,两侧为看楼,都是上、下两层,与钟鼓楼、牌坊连接。院中可容千人看戏。每逢舞节或会日,必在此演戏。后改为张掖市图书馆。 -
82019-10
[ 词条 ]定调
见调门。 -
82019-10
[ 词条 ]《哑女告状》
《哑女告状》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安建英、马金仙根据同名锡剧移植整理。闺门旦唱做戏。含折子戏《背妹告状》。咸阳市大众剧团首演。马金仙、王莲歌主演。本剧讲述了小妹掌赛珠,为达到与考中状元的姐夫陈光袓成婚,与其母定计,欲烧死异母姐姐掌上珠。掌上珠跳楼逃生,将腿摔伤,被哥哥呆大相救,进京寻夫告状。状子落入刑部侍郎之手,其向掌赛珠告密。掌赛珠为绝后患,将掌上珠骗入府中,妄图毒死,却毒死呆大,于是用金钗将掌上珠喉咙刺哑。公堂之上,哑女告状,掌赛珠反诬掌上珠所为,危急关头,掌府管家赶至,针灸掌上珠哑喉复原,真相始白。 -
82019-10
[ 词条 ]华池县南梁清音楼
甘肃古戏楼。位于华池县南梁乡荔园堡东部合地。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砖木石混合结构,挑檐硬山顶。坐南向北,门上镶槽书“清音楼”三字。面阔三间,中间较大,为表演区,两边较小,为文武场,戏楼前有广场较为宽敞,可容千人观剧。历年古庙会有戏班在此演出。1934年11月7日,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荔园堡举行,选举成立陝甘边苏维埃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并在清音楼召开三千军民庆祝大会。此后,各种庆祝活动、文艺演出多在此举行。1963年列为甘肃省人民政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8年该楼毁塌,1986年荔园堡建为革命纪念馆,清音楼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