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4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蜜蜂计》
《蜜蜂计》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美人图》《黄金台》《重耳走国》等。小生、小旦、须生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土地堂》《游宫》。《土地堂》有小生甩发特技。事出《史记秦本纪》、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二回、《东周列国演义》第二十七、二十八回。当年高天喜以演此剧名重一时,毛金荣在剧中有甩梢子绝活。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清咸丰元年(1851)秦腔抄录本;陕西省《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第三集收录孙太正、余林华口述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民初秦腔抄录本。另有《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三集收录有清元口述本,《山西地方戏曲汇编》第十集收录有中路梆子本等。本剧讲述了骊戎为灭晋国,进献美女骊姬,得晋献公宠爱,从此,国政大乱。骊姬欲害公子重耳,借游园之机,以蜂蜜涂发招引蜜蜂,故使重耳近身驱蜂,反诬重耳调戏于她。献公愤,将重耳打入天牢。姜后也因责斥骊姬而遭贬。齐国世子姜兴邦,乃重耳之表弟,救出重耳,逃往齐国。途中,介子推割股奉君。姜后也被骊姬使女所救。骊姬又鸩毒二世子死,掐死献公,扶立己子奚齐登基。重耳借兵杀回,翦除骊姬及其党羽,扶夷吾为君,是为惠公。天水市秦剧团常晓红饰《蜜蜂计》之骊姬(孟云提供) -
82019-10
[ 词条 ]《白丁修书》
中路、西路秦腔剧目。秦腔无本戏,仅此一折。别名《四岔捎书》。老丑唱做戏。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杨名声携子外出经商,因家书错写字句,妻子、儿媳以为丧命,设起灵堂哭祭。书差见状,又误报家有新丧。杨名声兼程回家,亦哭奔堂前。待大家说明原委,方知误会一场。 -
82019-10
[ 词条 ]杨德山
杨德山(1917~1997)秦腔演员。主工大净。原籍陕西乾县薛楼镇。艺名百选。幼时浪迹陇东,最后在合水县固城乡王昌村落户。1932年入宁县早胜振兴社工习丑行,后改大净。1939年参加合水县民众剧团。1949?1957年间,在合水县秦剧团工作并任团长。1958年随团奉命调赴甘南,改名甘南州秦腔剧团。1962年遣乡务农。1978年回合水县秦腔剧团,重返舞台,直至离休。悟性记忆极好,嗓音洪亮高亢,久唱不哑,一白二滚三乱弹娴熟于心,唱念做打运用自如,写脸具有董志塬特色,一生塑造了众多舞台形象。足迹遍及陕甘宁及陇东各县,人称“活包公”“金嗓子”。代表剧目有《访白袍》《取长沙》《滚鼓山》《芦花荡》《虎头桥》《铡美案》等。曾记述整理出《蛟龙驹》《乾元山》《铁兽图》等传统剧目多部。培养出众多戏曲人才。 -
82019-10
[ 词条 ]秦腔图书
秦腔方面的图书有工具书、论著、人物传记、曲谱、剧本集等。与秦腔有关的最早剧本,是明代万历时期南戏传奇抄本《钵中莲》中用[西秦腔二犯]演唱的第十四出《补缸》。至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又有玩花主人编辑、钱德苍增辑的剧本选集《缀白裘》,刊有直接标明西秦腔演出的剧本《搬场拐妻》,同时在“杂剧”一栏所收《闹店》《夺林》两个剧本中,标出以秦腔作为演唱腔调。最早的秦腔论著是张鼎望写于康熙四十年(1701)前后的《秦腔论》,不过仅是作者盛赞鲁桥八景而插人的观剧心辱而已。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严长明、曹仁虎等人陆续为祥麟、三寿、小惠等11位秦中名伶写出小传,后汇集成册,取名《秦云撷英小谱》刊行,堪称首部论述秦腔的专门著本。十九世纪末,甘肃名士牛芮青(清光绪丁酉拔贡)为陇上秦腔名伶写出树传之作《陇上优怜志》。1949年,王绍猷所著《秦腔记闻》由易俗社刊行。此外,清乾隆吴长元的《燕兰小谱》、嘉庆时焦循的《花部农谭》、道光时张际亮的《金台残泪记》及清光绪涂珂的《清稗类抄》等著本,都对秦腔或西秦腔有所评述,但皆非秦腔专论。1949年后,有关秦腔图书从刊行秦腔剧本开始转向对演员的评赞,如《西京梨园选秀集》,后又有对秦腔音乐、演员表演、秦腔乐器演奏技法的普及和探讨,陆续出版有《秦腔音乐》《乐学通论》《秦腔板胡入门》《秦腔艺人考略》《何振中谈旦角表演艺术》《秦腔板胡简明教材》《秦腔打击乐》《秦腔音乐唱板浅释》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秦腔图书的出版进入活跃时期,除秦腔剧作家的剧本选编外,有关秦腔史学的论著,声腔艺术的探研,演员表演的评述,秦腔音乐及导演学科的分析和研究等也不断出版发行。影响较大的有《秦腔剧目初考》《秦腔史稿》《艺苑英华》《秦剧名家声腔选析》《甘肃秦腔唱论》《论梆子腔》《秦腔音乐概论》《中国梆子戏剧目大辞典》《秦腔大辞典》《孙仁玉研究资料》《范紫东研究资料》《秦腔表导演艺术》《秦腔音乐分析——论秦腔传统曲调及其发展》《秦腔音乐欣赏漫谈》《秦腔语音讲座》《秦腔艺术论》《艺苑漫笔》《秦腔清谈》《梨园情思》《艺坛耕耘录》《中国秦腔》《品味秦腔》《问根秦腔》等。 -
82019-10
[ 词条 ]《金果人家》
现代本戏。李东和编剧。2009年甘肃省静宁县秦剧团首演。导演王锡孝,音乐设计王笃、杨宏斌,舞美马寄胜、王安峰,李静霞、武工兵、王凤霞、杨建军等演出。本剧讲述了二十世纪末,龙源村村主任龙媛秀,面对穷山苦水,立志实现父愿发展苹果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在群众挖树毁园的严峻时刻,她挺身而出,承包果园,扩大种植面积,与天灾和旧观念抗争,矢志不渝,终使乡亲们尝到了甜头。媛秀的努力赢得大学生村官林永清和乡亲们的支持。她和乡亲们跑市场、打品牌,使龙源苹果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供产品,成为群众致富的金果子。 -
82019-10
[ 词条 ]烟火戏
烟火戏也称鬼魂戏。秦腔表演中鬼魂形象出场时,都要放一把火彩,故名。鬼魂本是人们心目中虚幻意念的无形存在,但在传统戏里,通过真人扮演使其具象化和真实化。戏曲舞台鬼魂的出现,大都与鸣冤和复仇有关,借鬼喻人,反映人间的不平和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秦腔鬼魂戏最早见于明万历传奇抄本《鉢中莲》第十四出《补缸》,此为[西秦腔二犯]演唱的西秦腔剧目。其中净(即丑)扮者为顾老儿,贴扮者为殷氏原形;小旦扮者为殷氏僵尸替身。在表演中通过贴扮殷氏原形与小旦所扮殷氏僵尸的临场互换,完成了真人与鬼魂的转换。是花部地方戏中最早的鬼魂剧目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舞台形象过于恐怖,宣传了迷信思想”而明令禁演。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秦腔剧作家马健翎对鬼魂戏《红梅阁》进行了改编,并将鬼魂李慧娘复仇情节改为活人复仇重新上演,由此引发了有关鬼魂戏的学术争鸣。从1963年至1980年,中央连续三次发出重申禁演鬼戏的通知。直至九十年代后,鬼魂戏才被陆续解禁。西安市五一剧团李爱琴(左)饰林昭德、郭秀凤饰王桂英(孟云提供)经典剧目 清朝以来,秦腔鬼魂戏更多。如《黑虎坐台》《太师显魂》《伐子都》《大劈棺》《木月剑》《夜断阴曹》《玉泉山》《长寿幡》《李翠莲上吊》《目连卷》《游六殿》《三下阴》《黑驴告状》《铡曹国舅》《铡判官》《八件衣》《月光带》《无云寺》《活捉三郎》《冷泉亭》《胡迪骂阎》《游西湖》《洪山寺》《牡丹亭》《窦娥冤》《桂香传》《阴功榜》等皆为鬼魂戏经典剧目。这些戏中的鬼魂形象,几乎延揽了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如此广泛演绎鬼魂的故事,在其他地方戏中并不多见。艺术特色 过去秦腔鬼魂的化妆大都是吊着长舌,嘴角抹黑,眼睛滴血,面色纸白,披头散发,尖声长嚎,身段台步表演也是僵尸僵步,双足蹦跳,极尽阴森、恐怖之能事。解禁后的鬼戏首先在鬼魂形象化妆上均为俊扮,使其非但不染丝毫恐怖色彩,相反更突出了柔曼凄婉、饱含冤情的女性美。如《活捉三郎》中的潘金莲同样如此,从而大大增强了她们心地善良、刚正不阿的可爱一面,以及观众对她们忠于爱情、含冤而死的所寄寓的无限同情。秦腔中演出烟火戏形成一套独特的表演法式和技巧,有生、净鬼魂出场挂纸幡表演,形成耍纸幡、耍鞭幡、耍引魂幡,以及旦角所用月光带等表演特技。丑角鬼魂最典型的莫过于《活捉三郎》中三郎被潘金莲鬼魂摄去魂魄后的软骨表演了,全身瘫软如泥,面如死灰,任其抡来甩去。另外,还有鬼魂专用的僵尸步、吹火功、水袖功等。①引魂幡。由长约18厘米竹竿先用白编缠裏,再在杆梢之上缚以扎有数十朵小白花的等长细绳,以及书有“引魂”二字宽约3厘米之白纸带。表演时,将其插在演员靠旗座下,用丝绦绑定以做各种轮甩耍幡动作。还要拉架子、扎双膀势、三踢腿、跌叉,然后右腿跪地,左腿半蹲,将幡甩在台口甚至打在前排观众身上,再甩向身后。如此前、后、左、右各甩三次,最后绕头顶轮甩三圏而复位。要求纸花与发梢不缠、不绕、不乱,而且动作要求干净利落,线条清晰分明。②月光带。将白麻纸剪成二寸宽、三丈长的纸带,一头粘在竹棍上,一边用三根与纸带同样尺寸的香头裹住粘好,顺势卷成一卷。表演时点燃香头,甩开舞出花子形、条形、方形、波浪形和圆门等动作。耍圆门时,演员从“圆门”内钻出跳进,同时配有滚毛、绞柱等动作。耍动中要求不缠、不绕、不乱。结束时,还用纸带端部扫去舞台上悬挂的油灯灯花,使舞台骤亮,还不可烧着纸带。最后,依然顺势卷成一卷。《月光带》一戏柳翠姐鬼魂表演有用,戏i彦云“《月光带》中看带子,《阴阳河》中看担子”,指的正是女鬼耍月光带和耍水担两大特技表演。甘肃演员赵桂中、白忠义擅长此技。③小鬼倒行。《庄子三探妻》一剧的小鬼倒行路表演,由一高个演员扮演剧中之大鬼,头戴高帽和鬼面具,脚踩两只伪装假脚,形成特别瘦长的身段造型;再由一小孩扮作小鬼,并在演员肚皮上倒画一个鬼头,嘴画于肚脐处,通过呼吸显辱很活。两臂则伪装成双腿,穿上裤子和靴子,双腿伪装成双臂和双手,观众看去就是活灵活现的“小鬼倒行路”。 -
82019-10
[ 词条 ]《为了天边那片绿》
现代本戏。张轩源、田胜举编剧。2009年张掖市七一秦剧团首演。导演王小综,音乐设计田胜举,舞美寇志宏。曹红星、刘莹、杨无丽、周建民等演出。本剧讲述了肆虐的沙尘暴无情地吞噬着美丽的居延海,海水干了,胡杨枯了。为了找水,绕绿胡杨,冯小梅被沙尘暴卷走,数十年杳无音信。河湾村遇到了特大干旱,村民盼水如渴。水管所长带来了调水命令。在调水与亲情之间,魏长海与村长、丈母娘、村民之间经历了痛苦的抉择。为了染绿天边那片绿,连接蒙汉和谐生态圈,河湾村民毅然堵坝,黑河水终于流入几近干涸的居延海。 -
82019-10
[ 词条 ]《石述柱》
现代本戏。刘期相、岳永进编剧。2006年甘肃省武威市秦剧团首演。导演常重新、张发仁、张宏,音乐设计冬建设、赵西朝,舞美郑文瑞。李小军、白凤英、胡艳辉、郑林等演出。该剧以石述柱平凡的真实事迹,再现了英雄和英雄群体战风斗沙、敢于奉献、敢于胜利的英雄业绩,再现了“全国植树造林十大标兵”之一、“全国劳模”石述柱感人至深的奋斗历程。其中不乏主人翁的情感跌宕、苦辣辛酸及充满地域色彩的民俗风情。当石述柱、水莲(石妻)等人从二十世纪中叶亮相至满头银丝出现在剧终时,舞台上终于展开了一幅壮丽的人生搏击图,一曲振人心魄的当代英雄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