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王淡如
王淡如(1899~1974)秦腔剧作家。陕西西安市人。幼时家贫,自学成才。先后任过《新秦曰报》编辑、《大公报》驻西安记者。1943年创办《大公报》西安分馆,后又创办长安书店,并任经理,编辑出版以秦腔剧目为主的通俗演唱材料。1961年该书店撤销后,担任陕西人民出版社第三编辑室副主任。先后创作的秦腔剧本有《东郭敛狼》《吕母起义》《蔡伦》《五谷丰登》《二巧离婚》等多种,还改编了《辕门斩子》《铡八王》《打李厥》《打金枝》等传统剧目。其所创办的长安书店,十多年以来出版500多种秦腔剧本,行销西北五省,为秦腔艺术的传播做出了较大贡献。系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员会候补委员、陕西省第三届政协委员、陕西西安市人民代表。 -
82019-10
[ 词条 ]《朱学剧作选》
剧本创作集。朱学著。2000年5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选收了作者近年来创作、改编并演出的5部戏曲剧本。有新编历史古代剧《千古一帝》、新编华剧古代戏《杨贵妃》、改编碗碗腔古典剧《囊哉》、新编秦腔历史剧《梁玉娘》、改编华剧古典戏《风流梦》。书首有孙豹隐之序《描金绘彩,烛照戏苑》。 -
82019-10
[ 词条 ]《义和团》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王新民编剧。唱做打并重。1959年甘肃省玉门市秦剧团首演。刘芳玲、杨育民、黄秀英、姜能易、王景民、于景民、刘振中等演出。本剧讲述了清末,帝国主义传教士横行霸道。农民刘大义之土地被洋人占去修建教堂,其母亦被洋人打死。其妹翠玉喊冤告状,也被押囚监牢。大义愤极,杀死传教士,投奔义和团。 -
82019-10
[ 词条 ]河声戏园
即宝鸡剧院。陕西戏曲演出场所。位于宝鸡市汉中路北段,坐东向西。始建于1941年。原系演出豫剧的戏园,1953年更为现名。1959年归宝鸡戏曲剧院管理,成为该院演出秦腔的主要场所。1968年剧院毁于火灾,1989年又在原址重新建起钢筋混凝结构的剧场。剧院是市直剧团演出秦腔的主要场所,是历次汇演、调演的主要场地之一,并接待过周信芳率领的上海京剧团、陕西省戏曲学校京剧班、陕西省木偶剧团等。宝鸡市属各县及甘肃等外省戏曲剧团来此,均在这里进行演出。 -
82019-10
[ 词条 ]赵文章
赵文章(1930~1983)秦腔演员。工丑。陕西西安市人。1942年入陕西省戏剧专修班学艺。1949年参加西北野战军三军宣传队,随军西进至张掖后改编为张掖七一剧团。1972年调入兰州市秦剧团,先后任业务办公室副主任、副团长等职。嗓音亢坠自如,表演幽默诙谐,动作干净不俗。擅演《十五贯》之娄阿鼠、《游龟山》之卢世宽、《三滴血》之晋信书、《抢亲记》之王老五等,尤以《柜中缘》之淘气最享盛名。 -
82019-10
[ 词条 ]《足迹》
秦腔艺术散记。王小民著。2003年4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以传记的手法,分列“投奔革命”“烽火艺兵”“导戏选忆”“答问琐记”“忆人记事”5个方面,回望了作者在从事戏曲艺术道路上所走过的足迹。其中记有已故和健在文艺界人物的隐情逸事;既有作者艺术人生的轨迹和信念,又有对其戏曲表演、导演和戏曲改革方面的独立见解?融知识性和史料性于一体,文笔朴实,耐人寻味。书前有马少波题词、彩照4面,焦文彬之“序”和作者“前言”;书后附有魏新民《感悟“足迹”之迹》、张岚《品味小民先生的新作“足迹”》两篇评论以及作者“后记”。 -
82019-10
[ 词条 ]《智审案中案》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柴景春、曹起华编剧。生、旦唱做戏。事出民间传说故事。甘肃礼县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陕西彬县书生李信年幼,其父临终时,将500两黄金托李之岳父赵二郎保藏。后李之家道衰落,找其岳父讨要,赵否认不给,并贿通县官,将李信夫妇赶出省境,不许返乡。李走投无路,欲跳河自尽,幸遇其师李忠厚搭救,命其在甘肃宁县告状。赵二郎续妻周桃花之相好孙某,为吞赵家家产,公堂做证,为李鸣冤。县令施公正,识其计,智断奇案。 -
82019-10
[ 词条 ]樊新民
樊新民陕西秦腔丑角演员。1923年生。陕西蓝田县人。13岁入陕西易俗社学艺,继承了马平民之艺术风格,既演小丑、方巾丑,还演官帽丑。1989年去世。其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同时又能结合自己的条件。如《游龟山》中饰卢世宽、董威,前者一副仗势欺人的花花公子形象,后者则是谙于世故的老谋深算之态。另有《劝新郎》《蒋干盗书》《三滴血》等戏,诙谐、逗趣、幽默、世故,毫无雷同。曾获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學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樊新民饰《三滴血》之晋书(易俗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