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3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文华奖
中国政府在舞台艺术领域的最高奖。文化部于1991年设立并主办。前八届(1998年前)每年评奖一次,评奖范围包括上一年度的所有舞台艺术精品。从第九届(2000年)起,改为两年一届。第^届(2004年)又改为二年一届,并将“文华奖”与“中国艺术节奖”两奖合一,放在艺术节上综合评选。“文华奖”评奖对象是整台的大型剧目,包括新创、改编、移植的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儿童剧,及有整体构思、非组团组台的大型歌舞、乐舞、杂技、曲艺、木偶、皮影剧目等。设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和单项奖。单项奖包括居_奖、导演奖、编导奖、音乐创作奖、舞台美术奖和表演奖。每届获奖剧目总量不超过35个,获文华大奖的剧目不超过6个。单项奖从获奖剧目中评选。每届数量不超过60个。所有参评剧目要求从首演日在参评之日前5年之内,正式公演50场以上(大型歌剧、昆曲演出场次在20场以上)。地方艺术团体参评剧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推荐申报;解放军艺术团体参评剧目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推荐申报;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与单位所属艺术团体的参评剧目,由其主管部门推荐申报;文化部直属艺术团体参评剧目直接向文化部申报。眉户现代剧《迟开的玫瑰》获辱文化部文华大奖;秦腔《西域情》《蔡伦》获文华新剧目奖。 -
82019-10
[ 词条 ]许仙
秦腔《白蛇传》中人物造型。此人物见于明代冯梦龙著《警世通言》二十八卷之《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陈六龙所编《雷峰塔传奇》、清《义妖传》弹词及《白蛇宝卷》等。为杭州人士,西子湖畔巧遇蛇精白素贞,二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妻。婚后生下一子,名许仕林,其爱情在曲折复杂的遭遇中最终走向分离。为人善良儒弱,诚实本分。此人物属生行,由文小生应工。党金良、李景华、苏哲民、苏育民、张新华、王秉秦、粟成荫、郑汉卿、杨觉民、蔡志诚、王复兴等都饰演过这一角色。扮相为俊扮,戴鸭尾巾(亦称许仙巾),穿雪青花褶子,下穿湖色彩裤,足穿白布袜,福字履?《缔婚》一场,改穿团花红帔;《断桥》则穿浅湖色花褶子;《合钵》改戴梢子。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李应贞饰《白蛇传》之白素贞、马蓝鱼饰青儿、蔡志诚饰许仙 -
82019-10
[ 词条 ]西安电影制片厂录音录像出版社
音像制品出版机构。位于西安市西影路。1991年成立。以编辑出版影视片和影视音乐为主兼及文艺类音像制品的综合音像出版社。1991~1993年,编辑出版了《三滴血》《屠夫状元》《卷席筒》《洛阳桥》等戏曲电影、录像节目。之后又出版了刘随社主演的秦腔传统剧目《法门寺》《赵氏孤儿》《玉虎坠》,李小锋主演的《周仁回府》,杨凤兰、王玉琴主演的经典剧《王宝钏》以及数位名家联袂主演的《铡美案》《五典坡》《杨门女将》青春版)《火焰驹》等;还出版有不少秦腔艺术名家专辑,如《张宁唱腔集锦》《何佩个人演唱专辑》《马友仙唱段精选专辑》《窦凤琴个人演唱专辑》《优秀演员邓卫峰个人专场》等。此外,还推出几部秦腔演唱会或音乐会的录像作品,有《迎新春秦腔音乐会》《秦腔DVD戏曲研究院建院70周年庆典晚会全集1940~2010》和2011商芳会西安演唱会《民间之韵,秦地之声》等。 -
82019-10
[ 词条 ]敦煌文艺出版社
文艺图书出版机构。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南滨河路东段。1958年5月成立,为甘肃人民出版社副牌社。以出版现当代各类文学、艺术图书和敦煌类艺术图书为主,兼及部分优秀古代艺术作品、外国文艺、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图书。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各类图书千余种,其中有《秦腔词典》《秦剧名家声腔选析》《秦腔传统剧目精粹?秦腔演出本》等300多种;《敦煌古乐》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石窟图文志》获“中国国家图书奖”,《中国简牍集成》获“中国古籍图书整理优秀奖”,《敦煌飞天》《俄罗斯文化丛书》《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莫斯科落日》《遥望星宿:甘肃考古文化丛书》《中国简牍集成》《非常日记》《白银时期俄罗斯文学史》等百余种图书获省部级奖励。 -
82019-10
[ 词条 ]王俊学
王俊学(1938~ )秦腔剧作家、编剧。陕西西安市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相继在长武县中学任教,在咸阳市委宣传部工作。后调咸阳市艺术创作研究室,任支部书记、主任及《咸阳文苑》主编等。曾创作和改编秦腔剧本《李奇斩蛇》《帐》《秦楼案》《霍去病》《贞观鉴》等,在省市汇演中均获演出奖。其中《秦楼案》一剧,获陕西省剧本创作二等奖,被移植成其他剧种演出。另经常发表随笔、小说、报告文学以及戏曲评论等文章。 -
82019-10
[ 词条 ]《西安秦腔剧本精编》
传统秦腔剧目汇集。西安市政协、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编。2012年1月西安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68本,收入西安市易俗社、三意社、尚友社、五一剧团四大著名秦腔社团自清末至二十一世纪初100年间所搬演于舞台的663个保留剧目,对流播过程中出现的文字说误进行了甄别和勘校。 -
82019-10
[ 词条 ]朱学
朱学(1935~ )秦腔剧作家、一级编剧。陕西户县人。1955年由西北戏曲研究院实验学校毕业后开始从事剧本创作,不久成为专职编剧。曾在大荔和渭南文工团、延安歌舞团、《群众艺术》编辑室、省戏校等单位工作。后调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任研究院秦腔团团长等职。曾独立或与人合作、改编的剧目有《囊哉》《月下来迟》《金琬钗》《女巡按》《梁玉娘》《天池山》《让水》《梨花魂》《杨贵妃》等,创作有《爱与恨》《第一个浪头》(合作)《骆驼岭》(合作)《山花》(合作)《杏花村》以及续集《酒醉杏花村》(与人合作)等大型剧目10余部。其中,《梁玉娘》《梨花魂》分获剧本、创新二等奖;《千古一帝》(一部)获1985年全国戏曲观摩演出编剧二等奖、演出一等奖等11项奖励。朱学(戏曲研究院提供) -
82019-10
[ 词条 ]董志塬脸谱
董志塘、脸谱甘肃东路秦腔脸谱。是甘肃平凉庆阳一带形成的脸谱流派,当地观众称“塬上路路”。由畅金山主创,并经杨改民、常俊德、白忠孝、任国栋、张天禄及二代三代传人畅明声、马裕斌、左建瑞、路富民等人继承完善和发展,得以流传和广大。该脸谱是在秦腔和汉剧传统脸谱基础上,吸收当地庙宇和石窟的塑像造型,不断创造逐渐定型下来。有代表性的脸谱如《搬砖》中的老年马武《取洛阳》的中年马武《铡美案》中的包公及《包公上任》中的青年包公;《水淹七军》的周仓《鸿门宴》的项羽;《搬晋王》的李克用《李密投唐》的李密《下河东》的欧阳芳《香山》的弥陀佛《花线带》的方腊《斩黄袍》的赵匡胤等,有别于各家脸谱而别具一格。畅金山(1886~1947),工须生、花脸,兼唱汉调二黄。河南汶上县人。艺名畅麻子。少时在湖北某汉剧二黄戏班学艺。1900年后出师登台,随班逆长江而上,浪迹于四川、陕西等地,后又辗转汉中,以唱汉剧二黄为生。1905年从汉中越秦岭、经宝鸡,进入甘肃,并在庆阳董志塬搭班组班。初演二黄戏,因唱腔优美、戏功扎实,造成轰动后逐渐改唱秦腔。他不仅把汉剧武戏之长和“耍牙”“判子吹火”等特技融入秦腔表演之中,还将二黄音调同秦腔苦音拖腔巧加糅化,形成独树一帜的甘肃东路唱派,对当地秦腔产生较大影响。后来成为董志塬四大班长的杨改民、常俊德、由忠孝、任国栋,都曾受他的艺术熏陶。民国初,他落户于宁县焦村,苦学方言,改工秦腔花脸,兼演须生、丑角。演《陆洪换太子》之刘雄,在台柱上一个飞燕亮式,可等国太唱完修书一段唱方收势。擅演剧目有《取洛阳》《沙陀国》《李密投唐》《大香山》《下河东》等。董志塬脸谱艺术特点董志塬秦腔脸谱最突出的特点,一是起窍高,二是大而长。也叫势,即额面打脸的定位比较高。因为畅金山写脸,必然要把头畔上刮五厘米,这样就把额面画区扩大了近三分之一。正因为起窍高,写脸时有意识提高了“窝子(两个眼窝)的位置,眉毛也像直竖起来似的,给人以立眉立眼、威武森煞之感,加上他又个大脸盘,由此引发了“大而长”的特点。董志塬秦腔脸谱的第三个特点是与写意相辅,细描与色块挥洒相衬。对于眼眉、纹饰、图形的勾勒,细笔细画,精致描绘,一丝不苟,显得纹路清晰,骨骼棱棱。而对面庞则大笔涂抹,挥洒如流,又显出粗犷、勇敢、憨厚、朴实之气。董志塬脸谱传人畅金山的传人很多,号称董志塬四大班长的杨改民、常俊德、任国栋、白书来等,都是他的磕头弟子;单就董志塬堀脸谱传承谱系,可推张新米、杨改民、罗拐子、吕定国等为第一代,畅明声、张占山、魏世杰、杨德山、贾克俭等为第二代,路富民、傅述学、左建瑞、张秦江等为第三代。左建瑞,畅金山传人,他的一些唱腔,其中便将[土二黄]同秦腔[苦音喝场]拖腔巧加糅化,由于两调之间发生了“清角为宫”和“变宫为角”调性对置,生出一种独特的调式色彩,使原来的悲伤之情得到进一步强化。表演也借鉴汉调二黄武功之长,工架纤巧,气势雄宏。他擅演“口条上架”,使胡须在特定戏剧情节中突然抽上去;还有判子吹火和耍牙等绝活,他还独创出前胸后背打包形成虎背熊腰的人物造型。董志塬脸谱历史地位及影响畅金山具有花脸的条件和天赋,头大、眼大、嘴大,而且嘴角下垂,虎头虎脑,在董志塬有“头号花脸”之誉,他的脸谱造型、唱腔乃至表演均有独到之处,结果促成甘肃董志塬脸谱流派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