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3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檀道济》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张旭明、刘更生编剧。别名《凯旋图》。须生为主唱做戏。事出《宋书檀道济传》。西藏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南朝宋帝刘义隆,听信大司徒徐羨之谏,欲与北魏主和,自让洛阳于北魏。大将檀道济与史官王彦丞力主抗敌,舌战徐羨之、黄眉等奸党,宋帝服,命檀道济为帅,黄眉押粮,出兵御敌。首战告捷,欲乘胜进击,不料黄眉扣压军粮,致全军驻营不前。檀命刘魁催饷,被黄眉药酒谋害。北魏乘机围困檀营,檀以“唱筹量沙”计暂退魏兵。适王彦丞动员百姓,助粮5000石运至,军势大振,大败魏兵,洛阳百姓夹道欢迎凯旋。 -
82019-10
[ 词条 ]小开门
秦腔曲牌。有弦索曲牌、笛子曲牌和唢呐曲牌三种。弦索曲牌又分[欢音小开门][苦音小开门]。[欢音小开门]比较欢快,多用于摆宴、更衣、洞房、拜寿等欢乐场面。如秦腔《满床笏》开场,便以此曲配合堂侯手持蝇帚,弹尘打扫寿堂的表演动作,也营造出喜庆气氛。有时也配合一般动作,如登殿、迎宾、行路等。《白玉楼-观画》中张彦和金彦芳上场,整冠、入厅堂、谦让、入座,奏的也是[欢音小开门]。演奏时,还要用小铜器伴奏,牙子、碰铃强拍,鼓点花打,中间手锣垫奏。[苦音小开门]比较阴柔,多用于祭奠、苦思、追忆之情景。如《打神告庙》中,敫桂英面对海王神像,控诉王魁负义变心时大段念白中的表演,即用[苦音小开门]伴奏。笛子曲牌[小开门]由昆笛、腔笛吹奏,二胡伴奏,主要用于寂静夜更的灯下读书、更衣,神道戏神仙道家打禅修行也用它烘托清静、悠闲、安逸的气氛。《困土山》关羽夜观“春秋”,《天台山》孙膑坐洞等均有所用。唢呐曲牌[小开门]定调上有[正调小开门]和[小工调小开门]两种,主要用于祭奠。 -
82019-10
[ 词条 ]《淮河营》
《淮河营》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盗卷宗》《兴汉图》《下淮河》《火化卷宗》。须生、老生、小生、泼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下淮河》。事出《史记太后本纪》《前汉书列传第十》。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刘培元清光绪二十年(1894)抄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一集收录抄存本。另有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张玉才口述山东梆子本,《河南传统剧目汇编豫剧》第四集收录苗喜臣口述本,《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汇编莱芜梆子》第五集收录程庆全口述本等。本剧讲述了汉高袓崩,吕后欲毁宗卷而谋位。淮南梁王进京查阅家谱,吕后早改之,故一直认吕后为生母。汉室旧臣前往淮河营,向淮南梁王陈说往事,乃命田子春盗回宗卷原本,始知己为香宫赵妃所生,即发兵除吕扶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盗卷宗》剧照,周振中饰张苍、张启民饰张苍子(易俗社提供) -
82019-10
[ 词条 ]神仙戏表演特技
神仙戏中多有神仙斗法的情节,需要用到特殊的道具和技艺,包括耍火流星、耍水流星、耍引魂幡等。①耍火流星。多用于神仙斗法的武戏之中。其表演方法为:先用铁丝制成两个小火笼,内装炭火,再用两条彩绳检好。表演时一手一个,小火笼甩动,迎风起火,上下左右前后不停地耍花子,好似两条火龙满台腾飞。②耍水流星。秦多用于神仙斗法的武戏之中。其表演方法与“耍火流星”同,仅丝绳两端网套内换以盛满清水的碗,要求飞转舞动时滴水不漏。③耍引魂幡。秦腔表演特技。多用于神仙斗法的武戏之中。引魂幡将长180厘米竹竿用白绸缠裏,再在竿梢之上缚以扎有数十朵小白花的等长细绳,以及书有“引魂”二字宽约30厘米的白纸带制成。演出时,将其插在演员靠旗座下,用丝绦绑定以做各种轮甩耍幡动作。《群仙阵》之孙膑出兵前,即有此特技。其表演方法为:幕后唱完[大起板]揭帘出场,在[浪头]击乐声中拉架子、扎双膀势、三踢腿、跌叉,然后右腿跪地,左腿半蹲,将幡甩在台口甚至打在前排观众身上,再甩向身后。如此前、后、左、右各甩三次,最后绕头顶轮甩三圈方复位。要求纸花与发梢不缠、不绕、不乱,动作干净利落,线条清晰分明。 -
82019-10
[ 词条 ]翠峰山砚峡寺戏楼
甘肃古戏楼。位于甘肃华亭县翠峰山砚峡寺内。该寺于元惠宗十四年(1354)重修时,将翠峰山望月楼改建为砚峡寺戏楼。戏楼高二丈二尺,大三间,砖木结构,两层楼阁,上悬下空,八个翘角伸出,上挂风铃,房脊琉璃瓦锁背,寿字琉璃瓦封檐,八檩十八卦,卦头刻有蟠龙。台内格子板封中,刻有八仙上寿、福字、獅子滚绣球等,上下场门框也画有仙女散花、麻姑上寿等。两面中柱刻有楹联,上联:“日昍晶照天下”,下联:“月朋晶朤定九洲”,横额:“清平福地”。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三月二十为庙会,会期演戏,已成习俗。1982年被拆除。 -
82019-10
[ 词条 ]《鸿门宴》
《鸿门宴》秦腔传统本戏。须生、大净、二净唱做并重。西路、中路、南路秦腔。事出《史记项羽纪》。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刘兴汉口述秦腔抄本;甘肃省图书馆藏许世民口述秦腔抄。本剧讲述了秦末,项羽欲某帝位,听范增设计鸿门宴。席间,范增命项庄舞剑,欲刺刘邦。张良、项伯、樊哙等救护,谋刺未遂,刘邦借机而去。 -
82019-10
[ 词条 ]盘子功
秦腔利用道具表演技巧的一种。演员借助于茶盘、酒盘类道具,进行各种技巧表演的基本功。秦腔舞台多用于活泼伶俐的丫鬟奴婢一类角色,技法有端、转、搦、藏、耍,以及持盘亮相所做的各种造型等。秦腔盘子功表演技艺术语表平转盘:五指伸开将圆盘托起,随着旋转的惯性,将食指顶在盘底中心,手呈兰花指形,以手腕内力牵动,食指顺势绕动,维持盘面水平转动。平转盘时,前臂上屈,使盘面略高于肩,盘沿距脸侧两寸余,转盘时手劲要均匀和谐,才能保证盘身平稳。高低盘:一手平转盘于头侧,另一手平转盘于胸前,两手上下斜距尺余,身体倾向低盘一侧,眼望高盘。两盘位置在表演中可做变换,随着盘位的变换,身体的倾斜度也要相应变换。正亮盘:双手兰花指于胸前对捏盘边,盘面朝上,然后手上举,同时顺势翻手腕将盘面亮于前方,臂呈高双膀势。侧亮盘:一手兰花指捏盘边提盘,盘面朝前,然后将盘向本侧肩上甩置,使盘立于肩上,盘面略向内侧,另一只手侧立掌于胸前。若系长方盘,亮盘时则提其宽边。甩置后长边立肩,此势以亮低势为妙。斜亮盘:双手兰花指捏盘的对角,盘面朝上置盘于胸前。再将盘向内顺圈翻转。翻转时中指伸于盘面边沿向外拨盘,当盘面转至前方时,将盘斜針胸前一侧,本侧手位基本与耳齐,距耳约五寸,另一手位于中胸处,头部向盘偏斜。藏盘:一手四指抠住盘面边沿,拇指紧逼盘背边,然后将盘向后上提,使盘底贴在臂后,另一手则可自由配合。传统秦腔中花旦常有此表演。掏盘:将盘子平转,待稳定之后,再将手腕缓缓拧动,手心逐渐朝上,食指向前趋于水平,继而手扣腕向内平转,食指横扫胸肋从腋外掏出向上拧动,转回原位。掏盘中要注意保持转速,利用盘子的旋转惯性,防止翻落。同时还可以随着表演的需要,采用各种优美的姿态,比如“探海”“卧鱼”“望月”以及各种下腰等,均可用于盘子功表演之中。单手端盘:一手中指屈向手心,拇指、食指与无名指鼎立在盘底中心将盘托起。盘位可根据表演需要而定,一般将手举至本侧肩前五至八寸处,略高于肩,盘沿与脸侧相距约两寸余为宜;另一只手可叉腰、护盘、随台步摆动,或选择其他适合的姿态做以配合。传统秦腔中丫鬟侍女为主人打茶出场时多有此表演。双手端盘:双手兰花指对捏盘边,两臂自然弯曲,将盘平置于一侧,竖胸前,呈端盘状。盘位可因情况而变化,如对所敬夫婿等,可与眉齐,对所尊如帝王、神明等,则可高于头顶。对角转盘双手兰花指各捏长方盘或方盘的对角,将盘面向外斜竖胸前,用手指拨动,将盘向内或向外旋转起来,趁势将盘角移至掌心,靠腕部内力牵引掌心和谐揉动,可连续转动。转盘要快而巧,手的动作以小为宜。 -
82019-10
[ 词条 ]王仲华
王仲华 (1923~1989)秦腔演员。主工二花脸。1923年生。陕西咸阳市人。13岁入陕西易俗社学艺,师承李可易。功底厚实,表演精细火爆,尤善表现勇猛耿直和粗中有细的角色。擅演剧目有《三闯辕门》《荆轲刺秦》《雁荡山》《黑旋风李逵》等。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员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