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板式变化体
亦称“板腔体”。秦腔常用名词。 戏曲音乐的一种结构体式。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基本单位,按一定的变化原则,演变为各种不同板式,并通过不同板式转换,构成成套大唱腔或整出戏的音乐程式。音乐素材简练和发展手法灵活为主要特点;同类腔调的各种板式,可视为一种基本板式的发 展变化。梆子、皮黄系统的剧种音乐,是以板式 为变化的代表,在近代戏曲音乐发展上有重大 影响。以秦腔为例,[二六板]是它的基本板式, 将[二六板]曲调、节拍、节奏、速度加以发展衍 生,则成为[慢板](包括[中三眼][快三眼]);若予以紧缩,可成为[紧二六板][双锤];将其固定 节拍打散处理成自由节拍,又可形成[尖板][带 板][滚板]等。一段完整的唱腔,根据戏剧内容 的需要,可长达数十句,也可只由一两组上下句 构成。一段或长或短的唱腔,可以有两种以上的 板式变化,也可仅用一种板式,在成套大段唱腔 中,各种板式之间常有一定的联缀顺序。各种基本板式联缀顺序通常为[尖板](或[二导板])—[慢板]一[慢二六]一[紧二六]一[带板](散板)。《辕门斩子头帐》中杨延景《见太娘》唱段,即是这种结构体式。也允许因戏剧内容不同而有所变化和突破。同一板式构成唱腔,既有腔调上的共同特点,又可根据不同行当,发展成为各具不同性格特点的行当唱腔。在皮黄声腔系统中,以生、旦唱腔为基本唱腔(两种唱腔之间存在着五度、四度移位关系,在此基础上还可作各种自由变化其他各种角色的唱腔,皆由生、旦唱腔发展变化而成。在板式变化体唱腔中,还有正调与反调的区别,形成戏剧情调、气氛和人物感情的对比变化。如皮黄音乐中的西皮与反西皮,二黄与反二黄都是。梆子系统音乐中,则通过强调调式音阶中不同的特性音,形成不同腔调感情色彩的对比变化,如秦腔音乐中的苦音与欢音。 -
82019-10
[ 词条 ]《宇宙锋》
《宇宙锋》秦腔传统本戏。又称《一口剑》《六义图》《六人杰》《金殿装疯》等。旦、净、须生、小生唱做并重。含折子戏《金殿装疯》。事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元郑德辉有《秦赵高指鹿为马》杂剧。西路、中路秦腔常演,民间将其列为“江湖十八本”。今存版本现存多种版本,晋剧、豫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河北梆子及京剧均有此剧目。有甘肃省图书馆藏逯进存清道光九年(1830)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王善言存清光绪九年(1884)秦腔抄录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民国秦腔抄录本。另有中路、蒲州梆子抄录本,河北梆子油印本,山东梆子抄录本等。剧情简介秦相赵高与亲家匡扶结仇,赵设计盗取先帝所赐匡扶之剑“宇宙锋”,以借刀谋刺秦二世胡亥,反嫁祸于匡扶。秦王怒,囚匡扶,其子匡忠出逃。赵又欲将已嫁匡忠之女艳容献于胡亥,艳容至死不从,于金殿装疯,辱其父与胡亥,被驱而免祸。后匡忠杀敌立功,冤狱终辱大白。人物扮相主要人物赵艳容,正旦行当,初为俊扮,梳大头、线密子,戴凤冠、流苏、水钻泡子,披红蟒、云肩,戴玉带,佩带花边腰包,穿绣花边白裙子、粉彩裤、彩鞋,手拿金色折扇。《金殿装疯》一场补妆:点眼窝,重描眉,土黄胭粉扑面,以呈“疯像”;倒戴凤冠,玉带散挂,发髻(京剧称“发垫”)打散披背,表示仪容不整。艺术特色该剧最突出的特点是唱做并重,尤其《金殿装疯》一场,当赵艳容扯着其父赵高玉带,边碎步边唱“来来来奴与你洞房花烛结金鸾”一句,穿插有“两面脸”特技表演,即面对赵高、秦二世胡亥的半面脸笑,面对观众的半面脸则哭。当年五喜儿、桑大嘴、赵杰民、陈景民等均有演出。代表唱段《金殿装疯》一场赵艳容所唱“且看那无道君怎把旨传”(陈景民饰)[欢音二导板][欢音慢板][欢音二六板]唱腔较流行。唱午门外我下了龙车凤辇,信步儿来至在白玉阶前。愉看那无道君威风八面,放着胆大步儿上了金銮。我这里笑盈盈上前拜见,且看那无道君怎把旨传。 -
82019-10
[ 词条 ]钩锣
见开场铜器。 -
82019-10
[ 词条 ]《鸿门宴》
《鸿门宴》秦腔传统本戏。须生、大净、二净唱做并重。西路、中路、南路秦腔。事出《史记项羽纪》。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刘兴汉口述秦腔抄本;甘肃省图书馆藏许世民口述秦腔抄。本剧讲述了秦末,项羽欲某帝位,听范增设计鸿门宴。席间,范增命项庄舞剑,欲刺刘邦。张良、项伯、樊哙等救护,谋刺未遂,刘邦借机而去。 -
82019-10
[ 词条 ]《宁夏戏曲史料汇编》
戏曲史料集。荆乃立主编。1985年出版第一辑,1987年出版第二辑。共收入宁夏戏曲史料文章46篇。其中《宁夏戏曲综述》《艺苑春风秋雨录》《银川庚辰俱乐部》《宁夏地方军队的秦腔班社》《觉民学社史话》等较系统地介绍了宁夏秦腔的历史和现状,以及著名秦腔演员的表演艺术。 -
82019-10
[ 词条 ]秦腔音乐
秦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剧本、表演、舞台美术等艺术手段相结合,集中地 表现戏剧内容。秦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并 拥有大量丝弦和唢呐伴奏曲牌。主要包括唱腔、 念白、伴奏(见场面)三个部分,其中唱腔和念白是秦腔音乐的主体,在不同剧目的情节和不同 行当的表现形式上各有侧重。如《辕门斩子》《忠 保国》《金沙滩》《斩韩信》等唱工戏,以演员唱工 和管弦乐的伴奏为主;《快活林》《三打店》《芭蕉 扇》《打瓜园》《取四郡》等武戏,则以打击乐的伴 奏为主;《夜审潘洪》《甘露寺》《草坡面理》《考 文》等戏又以演员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的念白 为主。秦腔音乐在秦腔演出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不仅以散一慢一快一散的板式变化构成成套大 段唱腔极尽抒发人物的内心感情,更重要的是 为剧情创造和渲染出各种场景和气氛,尤其打 击乐,.规定并控制舞台节奏,统一并协调表演章 法,推进戏剧的发展并塑造戏曲人物的形象。近 60多年以来,由于新音乐工作者参加了秦腔音 乐的改革工作,秦腔音乐的构成,在演唱的形 式、乐队的组成,以及和声、复调、配器等作曲技 术的运用上,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新创作的成分曰益增多,从而使秦腔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 -
82019-10
[ 词条 ]神仙戏表演特技
神仙戏中多有神仙斗法的情节,需要用到特殊的道具和技艺,包括耍火流星、耍水流星、耍引魂幡等。①耍火流星。多用于神仙斗法的武戏之中。其表演方法为:先用铁丝制成两个小火笼,内装炭火,再用两条彩绳检好。表演时一手一个,小火笼甩动,迎风起火,上下左右前后不停地耍花子,好似两条火龙满台腾飞。②耍水流星。秦多用于神仙斗法的武戏之中。其表演方法与“耍火流星”同,仅丝绳两端网套内换以盛满清水的碗,要求飞转舞动时滴水不漏。③耍引魂幡。秦腔表演特技。多用于神仙斗法的武戏之中。引魂幡将长180厘米竹竿用白绸缠裏,再在竿梢之上缚以扎有数十朵小白花的等长细绳,以及书有“引魂”二字宽约30厘米的白纸带制成。演出时,将其插在演员靠旗座下,用丝绦绑定以做各种轮甩耍幡动作。《群仙阵》之孙膑出兵前,即有此特技。其表演方法为:幕后唱完[大起板]揭帘出场,在[浪头]击乐声中拉架子、扎双膀势、三踢腿、跌叉,然后右腿跪地,左腿半蹲,将幡甩在台口甚至打在前排观众身上,再甩向身后。如此前、后、左、右各甩三次,最后绕头顶轮甩三圈方复位。要求纸花与发梢不缠、不绕、不乱,动作干净利落,线条清晰分明。 -
82019-10
[ 词条 ]《马鞍山》
《马鞍山》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子期论琴》《伯牙奉琴》等。须生、小生唱做并重。含折子戏《伯牙奉琴》《伯牙摔琴》。事出《韩诗外传》及《警世通言》卷一、《今古奇观》第十九回。靖正恭、王正端、秦鸿德、高喜中等代表剧目之一。今存版本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西安南院门义兴堂书局刊行秦腔本,长安书店刊行杨鹤斋秦腔改良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西府秦腔》第二集收录张德明口述本,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另有《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山东卷》收录山东梆子本,1956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刊行山东梆子《俞伯牙摔琴》本,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李三愿、薛福田收存蒲州梆子本及黄正卿口述蒲州梆子本,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戏剧研究所藏中路梆子抄录本,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许中新、胡金海口述山东梆子本。剧情简介晋国大夫俞伯牙出使楚国,船行马鞍山,弹琴自娱。原楚国大夫钟子期,砍柴经此,闻琴音即知伯牙所弹琴曲为《高山流水》,俞邀子期共论琴律,成为知音,二人遂结为兄弟。约定次年伯牙携琴入山再访。翌年伯牙赴约,路遇钟父元甫,被告知子期已死,伯牙悲痛不已,前往坟前哭祭,痛感知音难觅,乃摔琴以报,从此不再弹琴,欲为子期守墓三年。子期屋中复出,说明佯死乃怕伯牙荐官,伯牙破涕为笑,二人情谊更深。代表唱段《奉琴》一场戏中,俞伯牙、钟子期有段[欢音二六板]对唱:俞伯牙:彼此相见何太晚,相别迅即在眼前。依依难舍神志黯,心心相印话难言。钟子期:有缘今日得会面,邂逅知己结金兰。秋水长天相映碧,谈琴论道乐无边。辞兄离船上了岸,相会还须到来年。俞伯牙:(转带板)一见贤弟过山溪,不由伯牙泪悲泣。论他文才世无比,谈琴论道数第一。若得此人朝夕共,胜似在朝挂紫衣。将身打坐船舱里,明年中秋会子期。音像资料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录制苏育民《伯牙奉琴》录音,甘肃人民广播电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录制靖正恭《伯牙奉琴》录音,并由甘肃音像出版社出版盒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