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八句粉蝶
秦腔唢呐曲牌。可能源于古代军乐。全曲共八句,散板拍子,与铜器击乐相间奏出,气势庄重恢宏,专门用于配合主帅升帐前四将出场拉架子表演造势。如秦腔《群英会》周瑜出场之前,先由[大豹子头倒四键]武场击乐领起,唢呐吹奏[八句粉蝶],东吴八员大将分批出场,每吹奏一乐句,出两员大将,并踩[大列锤][拥锤]等铜器拉架子,直至八员大将全部出台,在最后一句唢呐声中摆队,一字排列台口亮相报名,再站东列西,迎、侯主帅升帐。《出棠邑拆书》之伍尚、《斩马谡》之诸葛亮升帐前的四将出场拉架子,都以此曲牌配合。 -
82019-10
[ 词条 ]张庆鸿
张庆鸿(1881~1965)秦腔演员。工丑。陕西商县人,艺名活眉毛。虽习丑角,却能反串青衣。刻苦好学,运用川、京道白自如,闻名鄂豫陕甘。17岁人姚政广易社学艺。1955年发起并组织了商洛新生剧团(今山阳县剧团),任副团长一职。汉调二黄常演剧目百余个,擅演《三捜府》《张松献川》《黑云山》《背娃进府》,被称为“戏包楸”。程砚秋至陕西考察戏曲时观看其表演的《张松献川》后给予高度评价,并赠送皮袄留念。 -
82019-10
[ 词条 ]《龙凤旗》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赵秉申编剧。事出《唐书》。本剧讲述了唐太宗为睦邻安邦,册弘化公主嫁青海河源郡吐谷浑可汗为妃,并賜御制龙凤旗,作为统调河源兵之軟令。后宣王叛变,拥兵围困都王城,并造摇弘化公主谋害可汗以假乱真。后可汗王亲自出马请调唐兵,弘化公主用龙凤旗又调来威信王前往解围。斩除宣王,叛乱遂息。 -
82019-10
[ 词条 ]调门
调门亦称“定调”。文场乐器按演员嗓音高低确定为其伴奏的音高标准。秦腔以笛子为定调乐器。根据演员嗓子音域,秦腔通常选用三眼调、硬三眼调和软三眼调3种调门。清末民国初年,秦腔艺人选择用硬三眼调为其调门者极为普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又多以三眼调为调门,五十年代以后,除个别嗓音较高的演员仍沿用此调门外,绝大多数演员则定软三眼调。①三眼调。即正工调,相当于现代的G调。即吹笛手抬右手食指(即笛子的第三眼),所发的音便是三眼调的“5”,定板胡外弦的空弦弦音、二胡内弦的空弦弦音、三弦中弦的空弦弦音;然后再抬左手食指(即笛子第六眼,左手第三眼),所发的音便是三眼调的“1”,定板胡内弦的空弦弦音、三弦外弦的空弦弦音;如果吹笛手六指齐按,由笛子筒音发出的音,即为三眼调的“2”,可定二胡外弦的空弦弦音。②硬三眼调。即工半调,相当于现代的降A调。③软三眼调。即软工调,相当于现代的F调。 -
82019-10
[ 词条 ]《李梦阳》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张万红编剧。须生为主唱做戏。1996年甘肃省宁县秦剧团首演。导演曹瑞成、赵志明。舞美曹铕筌。安炜、王建军、徐喜旺、陈明霞、孙雪玲、杨君等演出。本剧讲述了明武宗(正德)初年,庆阳府连年荒旱,朝廷拨银500万两赈济灾民,宦官刘瑾趁机私吞,暗下密谕,修建“续龙殿”,图谋反叛。李梦阳得到密谕,遭官兵追捕,常生、碧云携谕出逃,梦阳身陷囹圄。常生逃至状元府向康海求救,康自知无力回天。为保密谕,常生自刎。刘瑾逼谕不成,欲斩梦阳。为救朋友,康海与志贞不惜临摹假谕献给刘瑾,遂救出梦阳。刘瑾被诛,万岁令李梦阳以讨逆之罪惩治康海。志贞欲用真谕刑部鸣冤,张永以假换真,嫁祸康海,逼李梦阳走入绝境。公堂上碧云疯癫,志贞含冤而死,李梦阳于迷茫痛苦中,十里长亭为康海送行,康却绕道而去。 -
82019-10
[ 词条 ]干唱牌子
亦称“干唱曲牌”。秦腔中可入词演唱的牌子曲。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甘肃秦腔和陕西西府秦腔声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都为长短句或齐言多句的体式,也可作一曲多词反复叠唱,曲牌成分包括佛曲、道曲、昆曲、二黄等。二十世纪后渐废。昆曲干唱牌子源于昆曲的秦腔干唱牌子。演唱以京胡伴奏。主要有[县官令][中军令][元帅令][天官令][吹腔][气炸雄威]等。县官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全曲共五句,字数为四、四、七、七、六。传统戏中县官升堂断案时所唱。秦腔《八件衣》杨廉升堂有唱。唱词为:“怒气冲发,就地牢笼。一朵鲜花头上插,榔头拶子一面枷。衙役们站两厢。”中军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3/4混合节奏形式,全曲共七句,字数为六、七、五、五、七、五、五。传统戏中系中军出场专用。曲调雄迈。秦腔《岳母刺字》中军所唱:“整队伍列军旗,辕门号令马平息,中军一声令,百营胆战惊。要把敌人一马平,方显威名重。”另有同名唢呐曲牌。多用于行路或中军出场。两支唢呐演奏,筒音定1,暴鼓、牙子、铙钹、铰子、手锣伴奏。天官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曲调喜辣活跃。全曲共六句,字数为七、七、七、七、九、八。秦腔《天官赐福》天官出场时所唱:“吾在九重坐天官,洞察两界保平安,世人若是阴功满,赐福赐禄降临凡。可降的是财高寿高命运高,领敕旨忙下九重霄。”哪吒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属北曲仙吕宫。2/4节奏形式,曲体规则方整。全曲共四句,字数为十、十、七、十。传统戏中神话人物哪吒出场演唱的专用曲牌。秦腔《群仙阵》一剧哪吒出场时所唱:“家住在陈塘关我名哪吒,奉师命下山来搭救黄家,有一个神手叫余化,一杆枪杀得他败国亡家”即是。另有同名唢呐曲牌,用两支唢呐吹奏,筒音定4,四四拍子,慢板,暴鼓、堂鼓、牙子、曲锣、铙钹、铰子、手锣伴奏,多用于神仙坐洞场面。《五丈原》诸葛亮坐帐时有用。曲调长大,且与同名干唱曲牌迥异。状元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全曲共四句,字数为七、七、七、七,传统戏中状元出场专用。秦腔《花柳林》辛瑞林点状元后出场有唱。词为:“一树桂花红十里,状元回来马如飞,行步站在鳌头上,一对宫花挂满堂。”另有同名曲,用两支唢呐吹奏,筒音定1,暴鼓、牙子、钩锣、铙钹、铰子、手锣伴奏,多用于行路场面,但曲调与曲牌完全不同。功曹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全曲共六句,字数为五、六、五、五、七、七,为功曹走场时所唱。秦腔《天官赐福》功曹走场有唱。词为:“天上祥云飘,地下霞光万道。领玉帝敕旨,忙下了九霄。咱本是四季功曹,咱本是四季功曹。”另有同名唢呐曲牌。以两支唢呐吹奏,筒音定1,暴鼓、堂鼓、钩锻、铙钹、铰子、手锣伴奏。报子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腔速较快。全曲共八句,字数为七、七、七、七、三、七、七、七,句式多为二四格。传统戏中报子向主帅禀报军情时演唱。秦腔《夺三关》报子向韩昌禀报军情时有唱。词为:“行来在兵门以上,报帅爷细听端详。刀枪剑戟摆两行,轰轰烈烈谁敢挡,谁敢挡,少不了一来一往,少不了一刀一枪,报帅爷做个主张。”元帅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全曲共四句,字数为七、七、七、七,传统戏中元帅出场时所唱。秦腔《金堤关》丘瑞挂帅出征前有唱。词为:“定下牢笼计非常,战场撒下罗天网,哪怕他兵多将又广,杀得他马死人亡。”土地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奏形式,全曲共八句,字数为七、七、七、七、六、四、六、四,故又称[七句半]。演唱时,可用唢呐伴奏。传统戏中土地神出场时所唱。秦腔《游西湖》土地神向慧娘赠扇时有唱。词为:“叫慧娘莫要太悲伤,听我把话说心上。九天玄女怜念你,她叫我土地来帮忙。天灵灵地灵灵,空中一望,飞下了阴阳扇,万道金光。”两句腔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2/4节拍,中速。全曲两句,可作多段反复叠唱。字数为八、八。戏中多为旦角演唱。秦腔《游西湖》中李慧娘有唱。词为:“耳听得平章唤慧娘,吓得我胆战(哎哟哟)心又慌。”钻草令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演唱以笛子伴奏。四二拍子,中速。全曲共七句,字数为四、四、八、四、四、七、九。秦腔《风波亭》金兀术(二净)有唱。词为:“哎哟哟杀,哎哟哟杀,杀得孤丢盔又撂甲。哎哟哟杀,哎哟哟杀,天朝人好披挂,杀得我军流水又落花。”化儿令亦称“叫化出对子”。秦腔干唱牌子。仅欢音无苦音。丑角演唱。秦腔《高怀德打娃》中化子普乐天有唱。词为:“化儿生来奔波奔波,一根枣棍手内捉。我见了有钱的叫声爷爷,我见了没钱的叫声叔叔哥哥。爷爷婆婆,你给我化子给上半个黑馍,吃饱了阳洼坡上唱一溜莲花落。”乐乐腔秦腔干唱牌子。有两种,一种由民间歌曲《钉缸》发展而成,2/4节奏形式,手锣领起,每句间以过门,故显跳跃、轻快而风趣,传统戏中为丑角专用。秦腔《打砂锅》丑县官董不清升堂时有唱。词为:“发三梆,坐大堂,衙役们,排西厢。有一个老头来告状,我老爷一一问端详。原告问了二百二,被告问了三百三,丢下个干证没有问,与我老爷断了几个盘缠。”另有一体为红生戏关羽出场所唱,唢呐伴奏,大铜器击节,并加小银锣,庄重而肃雅。起腔两句为散板,之后转入正板即2/4节奏形式,秦腔《古城会》关羽出场有唱。词为:“观夫子,出五关,思想起桃园弟兄三、弟兄三。弟兄们许州曾失散、曾失散,千里保嫂过五关、过五关。但愿得兄弟见一面、见一面,白马乌牛大谢天。”每句之后均以击乐垫打,最后撤速结束。曲调与丑腔全然两别。回回帽秦腔干唱牌子。原系南曲,昆曲、京剧中亦有,名[回回曲],也称[川拨草],皆为曲笛或弦乐曲牌。从其旋律与音乐表现情绪看,三者似属同源,但秦腔干唱牌子[回回帽]可入词演唱,更显弥足珍贵。唱词共六句,字数为七、七、五、五、四、四,并带两句衬词。传统戏中多系番王点将时演唱。秦腔《打兀术》一剧金兀术有唱。词为:“萨拉回子穿战衣,打来了战表夺社稷。头戴回回帽,身穿萨拉衣,(巴嘟儿呀呀咦呀儿),披挂整齐,(巴嘟儿呀呀咦呀儿),披挂整齐。”油葫芦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演唱以笛子伴奏。戏中为张飞专用。分九句油葫芦和四句油葫芦。①九句油葫芦。四二节拍形式,曲体规则方整。全曲共九句,字数为五、五、七、八、八、九、九十(三)、七。如秦腔《芦花荡》张飞戏弄周瑜所唱“吾君是命大,吾君是命大,把大兵扎在芦花。黄鹤楼饮酒又暄哗,把吾的大哥活吓煞。不用三王爷得鞭来打,不用三王爷的枪来扎,只用我丈八蛇矛扭三下,周瑜呀!扭得尔浑身发麻。”②四句油葫芦。散板节拍形式,全曲共四句,字数为七、七、七、七。如秦腔《芦花荡》张飞上场所唱“豹头环眼气昂昂,麻打草鞋世无双。身背军师一道令,芦花荡口等周郎。”气炸雄威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演唱时双唢呐伴奏。全曲共四句,字数为四、三、三、三。秦腔《闯宫抱斗》梅伯炮烙前有唱。词为:“气炸雄威,恨殷纣,宠妲己,好惨凄。”吹腔亦称[石牌腔]。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演唱时子奏有字句四种。①十字句吹腔。曲调与京剧[吹腔]大同。唱词定格为十字句,但常有变化。节奏形式头尾为散板,行腔自由,第二句即转入正板,即2/4节奏形式。秦腔《困土山》关羽夜观《春秋》所唱即为吹腔。词为:“观《春秋》,直观得眼花了,耳听得樵楼打三更。”②四二拍吹腔。唱词定格为三、八、四、四、四二拍子,以散唱结束。秦腔《古城会》关羽入城时有唱。词为:“叫马童,你与二爷前边带路,大摇大摆,走进古城。”草坡面理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散板。演唱以笛子伴奏。秦腔《草坡面理》岳飞专用,故名。岳飞唱词为:“兵从皇恩厚道杀出,兵从皇恩厚道杀出。”一句两叠,气势恢宏。听更鼓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演唱以笛子伴奏。1/4节奏形式。全曲共三句。秦腔《五马河》黄天霸“袭营”一场有唱。词为:“听更鼓响亮,听更鼓响亮,我只得偷偷摸摸往前闯。”出对子亦称[出队子]。秦腔干唱牌子。源于昆曲,属黄钟宫。秦腔有[欢音出对子]和[苦音出对子]之分,曲调大同。①[苦音出对子]。多系将帅升帐时演唱。情绪雄迈,气氛壮伟,加上其间“吼堂”和结尾帮唱,更能壮其声威。秦腔《马芳困城》之马芳、《乾坤鞘》之吴清侠坐帐前均有唱。词为:“何一日保社稷扭转乾坤,明朗朗公案一座,恶狠狠亚赛阎罗。五月骄阳城内落,我要把铁成茂封官坐,封官坐。”②[欢音出对子]。多由净角唱出。秦腔《拷吉平》中曹操、《水灌晋阳》中孙智伯、《程咬金坐帐》中程咬金等均有唱。其腔调与[苦音出对子]大同,仅以欢音调唱出,无帮唱。高腔干唱牌子秦腔干唱牌子之一。源于高腔。传统戏中多由净行神道人物演唱。秦腔《蟠桃会》中孙悟空有唱,词为:“福寿双全,五福之中寿为先。今日红光显,去赴了蟠桃宴,请、请、请众仙,上八洞神仙,一齐请在了蟠桃宴,祝贺唐僧寿仙。”二黄干唱牌子秦腔干唱牌子类型的一种。源于汉调二黄。演唱京胡伴奏。为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甘肃秦腔和陕西西府秦腔唱腔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曲牌甚多,戏中多为丑角所用,如[二黄腔][鸿雁飞]等。二黄腔秦腔干唱牌子。源于二黄。演唱以京胡伴奏。1/4节奏形式。稍快。秦腔《长坂坡》孙珠(丑角)有唱。词为:“末将生来本姓牛,不爱骑马爱骑牛,南天门首白杨树(哎嗨哟),顶天立地大木头。”鸿雁飞秦腔干唱牌子。源于二黄。演唱以京胡伴奏。四二拍子。中速。秦腔《罗通征北》中番王(丑角)有唱。词为:“鸿雁飞来笑哈哈,逮来天朝乖娃娃。乖娃娃来乖娃娃,带回府去招驸马。”佛道干唱牌子秦腔干唱牌子类型的一种。源于古代佛曲、道曲以及民间所传贤孝、劝善调等歌腔和曲牌。演唱京胡伴奏。曲中多有虚词衬句,并以众人帮唱形成一领众和的热闹场面。为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甘肃秦腔和陕西西府秦腔唱腔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戏中常用于佛道出场时演唱。佛祭子也称[祭子][吉子]。秦腔干唱牌子。源于唐代敦煌变文、俗讲等佛教讲唱艺术,其曲调至今保留在“河西宝卷”民间说唱中。有[二体佛祭子]和[三体佛祭子]两种。①二体佛祭子。[佛祭子]之一,二体词曲结构均异。多为丑角演唱。唱词共三句,字数为七、七、五,句尾带有“阿弥陀佛”等衬句,由众人帮唱形成高潮。传统戏中多用于神道人物。秦腔《大香山还愿》中武大(丑角)出场时有唱。词为:“有武大离了求儿洞(观音菩萨,小小受难观音菩萨),扭回头来望雷音(来吗冬里冬),想搞延寿花。”②三体佛祭子。[吉子]之二,多为丑角演唱。词曲程式均异。衬句由众人帮唱形成高潮。秦腔《大香山还愿》丑角武大求子有唱。词为:“一炷香烧与了玉皇大帝,二炷香烧与了关周二郎。(功德佛,明朗佛,哎呀我的佛呀我的弥陀佛)。”佛号秦腔干唱牌子。源于唐代敦煌变文、俗讲等佛教讲唱艺术,其曲调至今保留在“河西宝卷”民间说唱中。有三体。词曲结构均异。该曲多用于传统戏中佛道人物出场之时,既可单独演唱,也可与板式唱腔连套唱出。衬句由众人帮唱形成高潮。分两种,其中一种含欢、苦音两体。秦腔《倒腕挂经》《扑洪沟》等戏中达摩、菩萨有唱。词为:“西方路上一只鹅,口含灵芝念弥陀。(阿弥阿弥陀,阿弥阿弥陀,弥陀佛)。”另一种亦称“三十三天”,秦腔《倒腕挂经》中净行达摩有唱。词为:”南海蓝来南海蓝(弥陀佛),南海岸上造帆船。(阿弥阿弥陀,阿弥阿弥陀,弥陀佛)。”道歌亦称[祭子][吉子]。秦腔干唱牌子。源于唐代敦煌变文、俗讲等佛教讲唱艺术,其曲调至今保留在“河西宝卷”民间说唱中。用于佛道人物出场之时。含欢、苦音两体。衬句由众人帮唱形成高潮。秦腔《倒腕挂经》之净行达摩有唱。词为:“西方路上一只牛(观音菩萨,南无延寿佛呀阿弥陀佛,哎呀我的佛呀我的弥陀佛)。口含青草泪常流。(阿弥陀佛,消灾延寿佛,喇嘛佛)。”劝善调亦称[祭子][吉子]。秦腔干唱牌子。源于唐代敦煌变文、俗讲等佛教讲唱艺术,曲调至今保留在“河西宝卷”民间说唱中。传统戏中多用于佛道人物出场之时。含欢、苦音两系。衬句由众人帮唱形成高潮。秦腔《大香山》中天尊(生)有唱。词为西方路上一只鹅,口含翎毛念弥陀。扁毛也有修行意,(白:阿弥陀佛!)人不修行等什么(阿弥阿弥陀,弥陀佛)。” -
82019-10
[ 词条 ]甘谷县磐安镇南山寺戏楼
甘肃古戏楼。位于甘谷县磐安镇南山脚下。清光绪二十一年(1896徤造。坐北向南,与南山寺庙昂首相望。砖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灰色筒瓦覆盖,龙头兽吻置脊,飞檐翘角,出挑深远。占地12亩。舞台分上下两层,总高8.5米,台外宽6.5米,台基高2米,台口内宽6米,进深7.5米。木板铺面,中堂有雕饰木屏相隔,分为前后两台。两边有门,左门额书“出将”,右门额书“入相”。前台深3.6米,舞台两边半为栅栏,半为砖砌,砖砌处左右墙壁开六角窗一对;台口两根立柱,上书戏联,左为“一般儿女英雄身世虚假调寄阳春仍和寡”;右书“转瞬周秦汉魏河山犹在曲传往事总多情”。后台为硬山式,为化妆室,也为木板铺地,两面各内缩1米,人字形屋脊,后墙开窗,靠墙台面开一洞门,备有活动木梯,供上下通行。台下可供演员住宿,逢年过节,外地班社、当地业余戏班常在此演出。“文化大革命”初拆毁。 -
82019-10
[ 词条 ]耀洲太元洞戏楼
陕西古戏楼。位于耀洲区(原耀县)城东3千米药王山南庵脚下。戏台东侧有《重修太元洞戏楼碑记》:“山南崖下旧有戏楼,为祭赛时伶人献技之所……道光已酉至咸丰甲寅所收布施地祖……举庆坠诚盛处。”落款刻“大清咸丰六年岁次丙辰十月吉日。”推断为1857年所建。戏楼为硬山式屋顶,五架梁木结构,灰色板瓦覆盖,龙头兽吻置脊。台基高1.8米,以砖起筑。戏台通宽9.35米,深5.81米,总高8米。台面四根檐柱分作三间,台中用木板隔为前后台。后台深2.7米。两侧台柱悬挂梅兰芳所作極联木牌,左为:“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右为“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每年二月初二启会,会期半月,会间常有戏班在此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