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3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张兰秦
张兰秦(1956~ )秦腔演员。主工大、二花。陕西山县人。13岁入凤翔艺术学校,调至兰州市秦剧团。嗓音洪亮,纯正甜美,音域宽广,亢坠自如,行腔声出压众,富有气势,由生腔和花腔一,其演醇浓的传统花脸韵味,又具新颖的现代声腔柔美,得“西北第一花脸”之誉。先后饰演过《铡美案》之包拯、《黑叮本》之徐彦昭、《下河东》之赵匡胤、《金沙滩》之杨继业、《唐太宗嫁女》之魏徵、《薛刚反唐》之薛刚、《赵氏孤儿》之屠岸贾、《李逵探母》之李逵、《五台会兄》之杨延昭等众多舞台艺术形象。在西北各省、市、自治区历次曲大赛中,均获最高奖项。现任兰州市秦剧团团长助理、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张兰秦饰《忠保国》之徐彦昭(王正强提供) -
82019-10
[ 词条 ]成县纸坊业余戏班
甘肃业余秦腔演出团体。清光绪初年(1875年前后)王云创建于成县纸坊,成员均为农民。主要在逢年过节或举办庙会时演出。民国年间的戏班负责人为苏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添置戏衣、乐器,并培养了十多名青年农民演员。1965年,先后参加了成县业余文艺调演和武都地区首届民兵、农村戏曲调演。“文化大革命”中停止演出,剧团戏衣因分给社员得以保存。1978年后恢复,并在县城进行商业性演出。主要演出剧目有《黄鹤楼》《宋江杀惜》《杀裴生》《四郎探母》《抱火斗》《走雪》《游西湖》等。早期主要演员有安居忠、傅永德、杜森林、曹忠元、杜理仁、苏宏盛、王有成等;后期青年演员有何怀岐、张承贤、苏俊娥(女)、王喜怀(女)等。 -
82019-10
[ 词条 ]《血溅卢沟桥》
秦腔现代本戏。黄俊耀所编剧目。唱打并重戏。事出1937年7月8日《大公报》《申报》《秦风报》报道“七七事变”之史实。同州师范学校宣传队首演。本剧讲述了抗日战争初期,冯玉祥某部团长吉兴文,带领大刀队奋力抗击日寇,于卢沟桥被日军包围,日寇机枪横扫,大刀队虽死英勇事迹却留存百世。 -
82019-10
[ 词条 ]司存瑞
司存瑞(1944~)秦腔演员。工大净。八岁入宁夏平罗剧团学艺,师从陈易平。常演剧目有《铡美案》《二进宫》《八件衣》《古城会》等。 -
82019-10
[ 词条 ]《新三娘教子》
秦腔现代小戏。赵守一所编剧目。唱做并重戏。陕甘宁边区陇东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儿子参军上前线抗日,三娘在家辛勤劳动,每日靠织布、纺线维持生活。边区群众积极慰问抗日军属。许多乡亲带着慰问品来到三娘家中热情慰问。正在此时,三娘的儿子从前方回到家中。经三娘多方盘问,原来儿子是逃跑回来的。在三娘和众乡亲的批评、开导、鼓励之下,儿子回心转意,决心重返前线抗日,受到乡亲们的赞扬。 -
82019-10
[ 词条 ]《打面缸》
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别名《烟花女告状》。小丑、小旦、小生唱做工戏。事出清人唐英《古柏堂传奇?笑面缸》、钱德苍《缀白裘?打面缸》。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李德远口述秦腔抄录本、《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六十三集收录陶顺义口述本,另有蒲州梆子、中路梆子抄录本和山东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妓女周腊梅欲从良,求县官胡庭升为其做主,胡将腊梅配于衙役张差,王四老爷知胡别有用意,设谋使张差外出,然后到腊梅家取闹,胡也至。张差回家,胡、王二人丑态百出。 -
82019-10
[ 词条 ]李新华
李新华(1933?)秦腔演员。工大净,兼演文武丑戏及武功戏。陕西西安市人。1941年考入陕西易俗社,成为西安易俗社演员。师从李可易、王仲华、唐虎臣等。擅演剧目有《火焰驹》《打张仪》《黑旋风李逵》《刺秦王》《闹龙宫》《翰墨缘》,以及现代戏《红梅岭》《万水千山》《八一风暴》等。 -
82019-10
[ 词条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秦腔传统本戏。别名《进褒姒》《烽火台》《千金一笑》等。净、花旦、正旦、小生唱做并重。事出《史记周本纪》《东周列国志》第二至第三回。元明有《举烽取笑》杂剧。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西和县德盛班《东周列国》连台本戏第一本抄录本。另有中路梆子抄录本、河北梆子抄录本等。本剧讲述了周宣王死,传位于幽王。幽王失道,宠奸佞,迷酒色。大夫褒晌劝谏被囚,其子褒宏德为父赎身,于山中找一美女取名褒姒,献于幽王。幽王笃宠,为博褒姒一笑,佞臣虢石父献策,点燃骊山烽火台戏谑,各路诸侯误为京师有险报警,纷纷赶来救驾,知其情由愤然离去,褒姒见之,果然大笑。后褒宏德联戎入京,幽王再点烽火而救兵不至,戎兵掳褒姒,杀幽王,西周遂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