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3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振声舞台
宁夏演出场所。位于银川市老城区新华街,为清初所建吕公祠旧址。1932年翻建为戏园,名振声舞台。1935年,成为觉民学社社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为银川剧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进行翻盖,成为现代化的大型影剧院。剧场由前厅、休息厅、观众厅、舞台、化妆室、演员休息室、录像映播厅、放映室等组成,系钢筋水泥结构,总面积4450平方米。观众厅可容观众1000余人。舞台为镜框式,台口宽12米,高7米,进深20米,顶高15米。主台两侧设有附台,占地200平方米,台前有乐池,占地40平方米。舞台上部建有天桥,装置吊杆17道,装备有大幕、二道幕、天幕。台口两侧设有灯光楼,装备聚光灯22万伏,台口前装备聚光灯16万伏。是银川市较大的剧院之一。 -
82019-10
[ 词条 ]《康熙访宁夏》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姚以壮编剧。须生为主唱做戏。宁夏回族自治区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宁夏知县王链错判一起杀人案,康熙皇帝出巡宁夏,发现此案并平反冤狱。 -
82019-10
[ 词条 ]福建会馆戏院(山陕剧院)
陕西秦腔演出场所。坐落于西安市南院门东段,原为“福建会馆”。因地处繁华商业区,1914年被“榛苓社”社长惠春波相中,修会馆旧戏台,带领剧社在此演出。1930年前后,曾被“正俗社”租作固定剧场。1933年,又被“牖民社”租用。次年,牖民社仿易俗社剧场样式修抱厦重建舞台,池子设木靠背连座凳,两侧留站票位置,并建二楼座位。开业后观众蜂拥,门庭若市。1946年电影业兴盛,戏院又改做“宝珠”“星光”电影院。1953年“正俗社”于此恢复。1983年西安照明器材厂建楼时,剧场、舞台均废,仅存北侧庙房一座。残存旧石碑数通。著名秦腔演员李正敏、何振中、程镜生、颜春苓、王世杰,京剧演员徐碧云、邴少霞,豫剧演员陈素真、崔兰田、赵义庭、许树云等曾在此演出。 -
82019-10
[ 词条 ]民乐园剧场
陕西秦腔演出场所。坐落于西安市解放路中段民乐园内。最早为“民乐园礼堂”,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1942年西安帮会头面人物李天子筹资原址建席棚剧场,通称“民乐园”,可纳观众两千余人,有豫剧团在此演出。1950年李天子将剧场卖给狮吼剧团,团长樊粹庭改建。1971年由政府拨款重建。剧场由前厅、观众厅、舞台、演员化妆室、放映室组成,为钢筋水泥建筑,观众厅设有座席1200个。舞台为镜框式,台口宽13米,高8米,通面进深14米,舞台空间高度18米。两边设有附台,占地10平方米。台口设有乐池,占地26平方米,演员化妆室占地32平方米。备有扩音、调光、灯具设备。舞台电源负荷为30万伏。装置有大幕、二幕和天幕。剧场长期归西安市豫剧团管理使用,也接待过各地秦腔演出团体。1975年后兼放映电影。 -
82019-10
[ 词条 ]常新智
常新智(1914~1979)秦腔演员、司鼓。工丑。陕西人。幼入当地新民学社学艺。后入国民党十七师猛进剧团。1949年改编入中国人民解放。次年入。戏路较宽,功底扎实,能大丑、官丑、彩旦、媒旦,以及现代戏中的反派角色。擅演剧目有《三滴血》《夺锦楼》《看女》《猜女冲喜》等。还精通武场击乐,梆子、钩锣、铙钹、铰子一应得心应手,谙熟各种套数,为本团和其他剧团培养出一批鼓师。 -
82019-10
[ 词条 ]高全中
高全中(1912~1961)甘肃秦腔演员,工丑。陕西西安市人。幼入西安易俗社科班学艺。1920年曾赴汉口演出。1922年返陕。1927年入甘肃平凉搭班演出,曾创办“易俗分社”。1933年又入苏佑民的“佑民社”。1943年任陕西凤翔剧社副社长。1950年经沈和叶介绍参加兰州秦剧实验社。1954年调入武都地区五一秦剧团。因自幼入著名班社,基本功训练十分扎实,演戏规矩,戏路宽,善于刻画角色性格。代表剧目有《苏三起解》《白先生看病》等。 -
82019-10
[ 词条 ]宝鸡市郭家崖菩萨庙戏楼
陕西古戏楼。位于宝鸡市马营乡郭家崖村菩萨庙内。坐东向西,与菩萨庙遥遥相望。始建年代不详。戏台为台基式建筑,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灰色板瓦覆盖,中堂设木制屏风,上有“醒世楼”匾额一面,出场门顶有“镜花月明”字样;人场门顶字迹已毁,两门均有戏画。台基高1.9米,台面宽10.6米,总进深10米。戏台顶端置以斗四藻井,饰以八卦太极图,绘制彩龙彩花图案多幅。 -
82019-10
[ 词条 ]《杜甫》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党小黄编剧。2005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首演。导演李学忠,副导演杨萍,作曲王激等,舞美马步远等。李东桥、郁苏秦、司卫东、卫小莉、王战备、王少华、胡林焕等演出。本剧讲述了杜甫与诗友壮游泰山,写下著名诗篇《望岳》。民女娇娘惊杜甫之才,倾心追随。寻至长安,父亲被安禄山部下逼死,接头卖药为生的杜甫相遇。杜甫哀其不幸,却无力相助,娇娘只得卖身歌坊。杜甫长安十年求官,只得八品小吏,无力养家,幼子夭亡。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于追随唐肃宗中,被叛军俘虏。娇娘冒死相救,后又不甘受辱,自毁面容,遁入道门一十三年之久,集杜甫诗稿,以寄相思。杜甫寻得唐肃宗后,初被封为左拾遗,又因作诗讥讽朝弊,被贬出京城,于湘水岸边玉台观与娇娘相遇。此时,唐代宗登基,杜甫好友严武荐任工部员外郎。杜甫欲焚诗为官,娇娘以死相劝,投身湘江。杜甫终将乌纱抛入江水,走上了为天下苍生终生歌与呼的道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李东桥饰《杜甫》之杜甫(戏曲研究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