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272019-12
[ 词条 ]秦腔音像制品
出版发行的秦腔艺术音像制品包括唱片、盒带、激光唱盘等。秦腔音乐是早期秦腔声乐等、器乐的圆形平片录制品,又称唱盘、戏片,表面有刻录声音变化的螺旋槽纹,经唱机发放声音。有粗纹唱片和密纹唱片两种。1934年,百代公司录制有李正敏、王天民、耿善民、高符中、刘迪民、王月华、黄执中、杨令俗、雒秉华、赵杰民、陈雨农等的粗纹唱片。1935年,百代公司又为李正敏、李可易、王月华、雒秉华灌制粗纹唱片。1937年,胜利公 司为胳福生、杨金声、张寿全、王庆民、苏哲 民、郭育中等灌制了一组粗纹唱片,因抗曰战 争爆发,未能上市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秦腔唱片的灌制与销售进入旺盛时期,从 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底,西北五省(区)秦 腔名家计有近百张粗纹唱片行销市场,其中还有少量密纹唱片,如刘毓中演唱的《烙碗计》《三滴血》等。六十年代底,又出现塑料薄 膜型密纹唱片,分大小两种,随着京剧“样板戏”的移植,大量行销市场。七十年代后期,传统秦腔恢复上演,又灌制了大量秦腔剧目。八 十年代,西北五省(区)都成立了音像出版社, 大量的秦腔剧目制成录音盒带。1983-1995 年,出版的秦腔盒带超过千种,发行量在百万 盒以上。其中大部分剧目都是由五省(区)广 播电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录制和播 出的本戏、折子戏和唱段精选。较有影响的是 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编辑,中国唱片社出版的 《百名秦腔演员唱腔集锦》;甘肃人民广播电 台编辑录制,甘肃音像出版社出版的《1984年 甘肃秦腔广播大联欢》等。部分秦腔唱片一览表时间(年)-编号-制作单位-演员-剧目约1906年 英国利威公司 白长命 《断桥亭》约1906年 英国利威公司 白长命 《兴国图》1934 34939A 百代公司 王天民 《柜中缘》1934 34939B 百代公司 王天民 《得意郎君》1934 34940A 百代公司 耿善民、高符中 《四郎探母》1934 34940B 百代公司 刘迪民 《庚娘传》1934 34942A 百代公司 王月华 《二度梅》1934 34942B 百代公司 杨令俗 《关中书院》1934 34943AB 百代公司 雒秉华、赵杰民 《五家坡》1934 34944AB 百代公司 王月华、黄执中 《杨氏婢》1934 34960AB 百代公司 王天民、杨令俗 《蝴蝶杯》1934 34961AB 百代公司 王月华、杨令俗 《藏舟》1934 34962A 百代公司 耿善民 《淝水之战》1934 34962B 百代公司 陈雨农 《断桥亭》1935 35000 百代公司 李正敏 《五典坡》1935 35001 百代公司 李正敏 《南天门》1935 35002 百代公司 王月华、雒秉华 《走雪山》1935 百代公司 王天民 《杨贵妃》1935 百代公司 王天民 《宫锦袍》1935 百代公司 米钟华 《杀驿》1935 百代公司 肖润华 《打柴劝弟》1935 百代公司 王月华 《绿波修书》1935 百代公司 李正敏 《走雪》1935 百代公司 李正敏 《探窑》1935 百代公司 李正敏 《游园》1935 百代公司 李正敏 《血泪鸳鸯》1935 百代公司 李正敏 《店遇》1935 百代公司 李正敏 《黛玉葬花》1935 百代公司 李正敏 《二度梅》1935 35235 百代公司 王月华 《蝶哭花笑》1935 35298 百代公司 李正敏 《玉堂春》1935 35417 百代公司 李可易 《满床笏》1935 43592 百代公司 陈雨农 《断桥亭》1943 胜利公司 骆福生 《四郎探母》1937 胜利公司 骆福生 《岳母刺字》1937 胜利公司 杨金声 《二进宫》1937 胜利公司 杨金声 《教子》1937 胜利公司 杨金声 《鞭打芦花》1937 胜利公司 杨金声 《别窑》1937 胜利公司 张寿全 《打銮驾》1937 胜利公司 张寿全 《明公案》1937 胜利公司 王庆民 《鞭打芦花》1937 胜利公司 苏哲民 《西湖借伞》1937 胜利公司 郭育中 《玉堂春》1949 4—1024 中国唱片社 刘毓中 《空城计》 52289 中国唱片社 刘毓中 《游龟山》 4—0931 中国唱片社 刘毓中 《游龟山》 4—1508 中国唱片社 宁秀云 《游龟山》 M—138 中国唱片社 刘毓中 《烙碗计》 BM-1028990 中国唱片社 刘毓中、陈妙华、肖若兰 《三滴血》 4—24267 中国唱片社 刘毓中 《周仁回府》 4—16345 中国唱片社 孟遏云、肖若兰 《秦香莲》 4—0937 中国唱片社 余巧云 《断桥》 4—0930 中国唱片社 余巧云 《藏舟| DB—20047 中国唱片社 李正敏、田德年、刘易平 《二进宫》 52309 中国唱片社 苏育民 《鱼腹山》 4—3131 中国唱片社 苏育民 《打柴劝弟》 4一 1682 中国唱片社 苏育民 《激友》 4—34926 中国唱片社 马蓝鱼 《游西湖》 4—2961/8 中国唱片社 肖玉玲、李应贞、陈妙华 《火焰驹》 BM—20289 中国唱片社 贠宗汉 《血泪仇》 DB—0037/8 中国唱片社 郝彩凤、任哲中 《祝福》1981 DB—20125 中国唱片社 刘茂森 《五台会兄》 DB—202115 中国唱片社 肖若兰 《双锦衣》《河湾洗衣》 4—3206 中国唱片社 何振中 《棒打无情郎》 DB—20365 中国唱片社 景乐民 《新颜良》 4—4197 中国唱片社 刘全禄 《古城会》 DB—83/20704 中国唱片社 温警学 《苏武牧羊》 4—3210、3211 中国唱片社 袁克勤 《金沙滩》 4—3212 中国唱片社 查俊卿 《宇宙锋》1981 BM—20586 中国唱片社 任哲中 《激友》《十五贯》《法门寺》1981 BM—20586 中国唱片社 杨天易、刘棣华 《二堂献杯》 4—3128、3129 中国唱片社 肖若兰、樊新民 《柜中缘》 4—3130 中国唱片社 陈妙华 《夺锦楼》 4—1501 中国唱片社 刘易平、苏琦 《辕门斩子》 4—1539、3140 中国唱片社 刘化鹏 《忠王李秀成》 4—1079 中国唱片社 华美丽 《梁山伯与祝英台》 -
172019-10
[ 词条 ]慢板
秦腔板式唱腔之一。一板三眼的板式,四四拍子。节奏沉稳、腔速徐缓,字少腔繁,优美抒情。当舞台上演唱这类板式唱调时,就意味着剧情已进入一个抒情的场面。但抒情并不排斥叙事,故在实际使用中,尽管它可以单独构成一段完整唱腔,却较多同其他板式联套使用,而且仅为一两个腔段下即转入其他板式来展开叙事的演唱。依腔速快慢和旋律简繁,还有[慢三眼板][中三眼板][快三眼板]的区别;又依其表现情绪可分为[欢音慢板][苦音慢板]两类。[欢音慢板]如《卖画劈门》白茂林所唱“清早间奔大街去卖墨画”一段,[苦音慢板]如《激友》张仪所唱“无银钱当时把英雄困倒”一段。此外,还通过对曲调、节奏甚至演唱方法的调整变化,派生出[麻鞋底][三滴水][苦中乐][十三腔][三拉腔]等“彩腔”,以及[阴司板][伤寒调][撂板]等多种变体唱调,也随着板头铜器的不同,其称谓又有[塌板][一锤安]等名目。①[慢三眼板]。即[慢板]。②[中三眼板]。亦称[拦头]或[拦头板]。秦腔[慢板]变体的一种。介于[慢板]和[二六板]之间的一种[慢板]板式。旋律装饰性不强,行腔速度较快。传统中本无此称,1949年后秦腔新音乐工作者借鉴京剧板式分类方法所加。多用于偏重叙事或表现某一特殊心绪等戏剧场面,但较少独立成段,通常和其他板式联套使用。含欢、苦两种。欢音[中三眼板](或称欢音[拦头板])如《游龟山》中田云山所唱“大人官居总督位”;苦音[中三眼板](或称苦音[拦头板])如《十五贯》苏戍娟所唱“山树叶乱飘零谁管谁问”。③[快三眼板]。[慢板]变体的一种。即速度更快的[中三眼板]。④[阴司板]。[慢板]变体的一种。其板式结构、分腔分句、起落程式与[慢板]无异,只是旋律多在中、低音区行进。行腔、吐字也多模拟少气无力、神志昏迷等情状,故多用于人物蒙受巨大打击和昏厥后刚刚苏醒的剧情。[阴司板]的唱词,开口第一句前三字,以取“耳听得”“昏沉沉”者居多,已成为一种固定程式。但演唱均不太长,多为四句,下即转人[慢带板][喝场]或其他板式。[阴司板]仅限于苦音腔,无欢音腔。如《窦娥冤》窦娥法场所唱“耳听辱有人将我唤”一段即是。⑤[伤寒调拦头板]。[慢板]变体的一种。板式结构、分腔分句、起落程式与[慢板]无异,只是旋律多在中、低音区行进。实际正是借助“清角为宫”转调手法,将其[慢板]部分旋律与拖腔向下移低五度形成,连续下行的拖腔,虚声虚气的吐字,字韵也多归于韵,由此形成更加阴沉凄凉的调性色彩。故多用于人物病入膏肓、无力说话却又极力挣扎苦诉衷肠之时。[伤寒调]的过门同样是将原来[慢板过门]向下移低五度形成,故为演唱[伤寒调]专用。它与[阴司板]属同一类型,同州梆子中不称[伤寒调]而统称[阴司板];而且仅有苦音腔,无欢音腔。以《祭灯》中诸葛亮弥留之际所唱“后帐里转来了诸葛孔明”一段最具典型。⑥[四句慢齐]。亦称[慢齐]或[慢齐板]。[慢板]变体的一种。因以四句腔词构成完整、独立的[慢板]唱腔,同时又采用[齐板]落板形式,故名。[四句慢齐]多系人物首次登场时唱出,用以点示全剧主题和表现人物身份与情绪,旋律发展和曲体结构,明显具有起、承、转、合特点,深沉、委婉、抒情,欢、苦音皆可唱出。欢音[四句慢齐]如《卖画劈门》白茂林出场时所唱“清早间奔大街去卖墨画”一段,苦音[四句慢齐]如现代戏《血泪仇》王东才出场时所唱“遭兵荒遇水灾老天大旱”。 -
92019-10
[ 词条 ]陕西秦腔博物馆
展示昔日秦腔风采、秦人精神和陕西文化的场所。陕西省文化厅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组建。2009年9月26日开馆。该馆以“守望和建设好我们的精神家园”为主题,向世人展出500多件文物。分为概述、领导接见、演出剧目、展示厅、唱腔音乐、表导演艺术、舞台美术、演出团体、演出场所、艺术教育、国内外艺术交流、报刊专著、综合13板块进行介绍。馆藏文物史料主要有清乾隆三年(1738)的手抄本《回府刺字》,易俗社孙仁玉、范紫东等名家的手稿、照片,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提供的清代手抄本、古老的印刷刻板工具,民众剧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前身)的剧装、戏箱、道具等,易俗社解放初期第一批学员(49级)的入学档案照片,陕西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刘毓中、苏育民、权孝龄、王天民等名老艺人从艺生涯的剧照和生活照,民国时期的戏装、服饰、四路秦腔脸谱、幻灯机、舞台滑轮、皮影等。1949年后第一个成立的“西安光武制景社”旧址照,舞美设计图;以及陕西省第一批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陕西秦腔演员历届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的资料。 -
92019-10
[ 词条 ]秦腔网站
展示秦腔艺术为主的网站。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展示秦腔艺术的网站也开始出现。主要有中国秦腔网、秦腔乱弹网、易俗社秦腔网、秦腔戏曲西北同乡网、大秦腔网、陕西秦腔网、古调新声秦腔网、大秦腔等网站。 -
92019-10
[ 词条 ]《宁夏戏剧》
戏剧期刊。1979年底创刊,季刊,内部发行。由宁夏文化局文艺创作研究室主办。主编马若,副主编杨继显。共出刊16期。主要发表宁夏作者创作、改编的剧本、戏剧理论文章等。其中以秦腔剧本居多。1984年停刊。 -
92019-10
[ 词条 ]晋信书
秦腔《三滴血》中人物造型。先为山西五台县令,后调陕西韩城知府。此人教条、呆板、冥顽,好读书,读死书,效法书中“滴血认亲”故事屡制错案,将亲父子错判承非亲父子;又将非亲姐弟错判成亲姐弟;酿成父子分离,鸳鸯两散。此人物属丑行,以官丑应工。西安易俗社名丑苏牗民、樊新民等都出演过该角色。尤其苏牗民饰演的这一人物,从表演到装扮,出新脱俗,别出心裁。表演以正生身段为主,棉絮粘眉,麻三 䓘髯口饰演丑角,也是他的独创;唱腔中拖音及“喝汤”“匍匐”的运用等,塑造了一位老学究的艺术形象,同时也突出了好官办坏事,不同于一般的坏人。1921年汉口演出此剧,赢得“争看平民与牗民,嬉笑怒骂日翻新”的赞语。人物为丑扮,勾豆腐干脸,挂麻三,戴方翅纱帽,穿大红管官衣,围玉带,下穿素红彩裤,足穿白布袜,薄底黑靴。《团圆》一场改穿蓝官衣。 -
82019-10
[ 词条 ]李晚春
秦腔《三滴血》中人物造型。山西五台县周家堤人,周仁祥隔壁邻居贾连成及甄氏夫妇之女。此人物属旦行,以花旦应工。初由刘箴俗扮演,后多由全巧民扮演。全巧民在《虎口缘》一折中,采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关德海设计的“闪板腔”,享名一时。后吴珏瑾成为饰演此角的佼佼者。人物扮相为俊扮,梳大头,戴线尾子、辫子、水钻头搭,穿粉红绣花袄裤,系四喜带,足穿白布袜、绣花鞋。《团圆》一场则改穿红绣花袄裙。易俗社朱海娥饰《三滴血》之李晚春(易俗社提供) -
82019-10
[ 词条 ]芦有容
秦腔《蜜蜂计》人物造型。为獅姬贴身侍从丫鬟,但同麵姬正好相反,面恶而心善,力大而正直。属旦行,以武旦应工。既非俊扮,又非净扮,而是半脸俊扮、半脸净扮的两面脸。半脸俊扮旦妆,表明她是女性角色,半脸净扮花面,不只象征其容貌丑陋,更在于表明她有缚虎之力和豪爽耿直的性格。扎角,戴小额子,穿红色袄裤,系五喜大带,足穿白袜、彩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