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3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万宝袋》
《万宝袋》秦腔传统本戏。西路、南路秦腔剧目。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抄录本,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盘古寿筵,伏羲酒醉,用万宝袋大闹混元桥。 -
82019-10
[ 词条 ]固原阳春社
宁夏秦腔班社。1942年成立于固原。是在原固原中雅社基础上建立,社长丁醒民,演员大部分是原中雅社的艺人,如华启民、杨化民、吕秀民等。后又易名为固原新民社。 -
82019-10
[ 词条 ]《红色热土》
现代本戏。刘镜、畅快编剧。2009年甘肃省会宁县秦剧团首演。导演安炜,音乐设计王东民、关来强。马元良、张蕾、白圭璇、吕军等演出。本剧讲述了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会宁人民在红军主力撤禽该县后,老君坡村村民田蕙琴、田大娘等,为掩护红军伤病员脱险,与红军某部连长何长林之间的鱼水深情,反映了会宁人民当年为广大红军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精神。剧中,何连长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为保护人民的利益和生命,与国民党守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地再现了红军战士的爱国情怀及对会宁人民的感恩之情,谱写了一曲红军战士与会宁人民血浓于水的壮丽颂歌。 -
82019-10
[ 词条 ]众英社
甘肃秦腔班社。1941年靖正恭、王义民在振兴社基础上组建于兰州。主要演员有靖正恭、王义民、王正端、刘全禄、楼英杰、张筱英、刘金荣、肖正惠、茅玉丽、杨金凤、高致中、高符中、大麻子、李世英、贺凤鸣、赵柱易、郗化民等。常演剧目有《八件衣》《八义图》《玉虎坠》《白玉楼》《白玉钿》《白玉梅》《樵夫妇》《青年镜》《二度梅》《独占花魁》等。1944年解散。 -
82019-10
[ 词条 ]众兴社
甘肃秦腔班社。1940年何振中创建于兰州。后易名振兴社。何振中任社长。主要演员有何振中(旦)、靖正恭(小生)、王正瑞(须生)、耿善民(须生)、高符中(青衣)、肖顺和(须生)、王义民(须生)、白彦卿(小生)、傅荣启(旦)、王景民(净)、大麻子(净)等。上演剧目有《十五贯》《卧薪尝胆》《白玉楼》《樵夫妇》《二度梅》《白玉钿》《鸳鸯》《血战永济》《马义杀家》《汾河湾》《伯牙奉琴》《满江红》《宁武关》等。1941年解体。 -
82019-10
[ 词条 ]新秦社
甘肃秦腔班社。1943年刘易平创建于天水。主要演员多系刘毓中新声社解体后的流散人员,刘易平将其招募在一起,并新增汤秉中(净)、马振华(小旦)、张新康(小旦)等名家,创办新秦社,自任社长。代表剧目有《大辕门》《哭秦廷》《黄河阵》《八义图》《凤仪亭》《状元媒》《金沙滩》《双明珠》《破宁国》《太白送亲》《人月圆》等。还为宣传抗曰战争,排演了现代戏《阿毛传》,舞台上用上了飞机等道具,轰动一时。该社曾先后到甘谷,武山等地演出。1944年前往汉中,与当地化民社合并组建成天汉社。 -
82019-10
[ 词条 ]《斗鹌鹑》
中路、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别名《捉鹌鹑》《把鹌鹑》。小丑唱做工喜剧。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收藏刘省三口述秦腔抄录本和《河南传统剧目汇编.豫剧》第八集收录周海水、韩玉昆两种口述本。本剧讲述了浪荡者穷没啥,不务正业,爱斗鹌鹑,其妻苦劝,穷没啥花言巧辩斗鹌鹑之好,最后,穷没啥改邪归正,夫妻和好治家。1984年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录制赵新启演唱录音。 -
82019-10
[ 词条 ]陈德胜
陈德胜(生卒年不详)清光绪年间演员。工花脸。兰州市人。艺名十娃子。师从三元官,满师自组东盛班。因嗓音较差,独创出苍凉的声腔风格。一生能戏很多,尤以饰《马踏五营》之杨衮,最得观众赞赏;另在《颜女子抹牌》《二瓜子吆车》中饰演丑角,也是妙趣横生。他培养艺徒严格认真,李海亭(六指子)、史月卿(八娃子)深得其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