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7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章青山
章青山(1944~)秦腔票友。陕西西安市人。自幼受父亲、叔父和表哥影响,上学时就能登台演戏。19岁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五一印刷厂工作。后任乌鲁木齐市秦腔联谊社副社长。其戏路宽博,嗓音纯亮,尤以须生、丑角最见功力。所演《下河东》之赵匡胤、《乾坤带》之唐王,其身段表演、行腔运调都十分出色,尤其《下河东》,有“假陈仁义”之誉。 -
302019-09
[ 词条 ]《八件衣》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绣鞋记》《对绣鞋》。小生、小旦、小丑、须生、大净唱做戏。含折子戏《哄堂》(别名《对绣鞋》),各路秦腔常演。陆顺子、和家彦、康正绪、郗德育、李夺山、温警学代表剧目之一。今存版本 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民国时期西安同兴书局梓行秦腔本、1948年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腔》第二集书录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清代秦腔存抄本、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另有中路梆子抄录本、中路梆子本等。甘肃省秦剧团演出《八件衣》剧照(孟云提供)剧情简介:书生张成裕,赴京应试,前往舅父杜九成家借贷,九成嘱其女秀英包几件成衣付张去当。秀英对张有意,在所包八件衣衫之中夹入积蓄十两白银和一只绣鞋,以示情意。成裕不知衣内银两绣鞋之事,将其提于典当。恰遇富户马鸿夜晚失盗,县衙都头白石岗见成裕典当之包内有银两且又讨价甚少,诬为当当不明而缉拿。县官杨廉即以盗物杀人罪将其拷打致死,弃之荒郊。秀英闻知公堂鸣冤,杨知县审问,秀英背诉衣物绣鞋色样,均一一相符,后愤而自杀。秀英死后面诉阎君,判官夜审其事,案情为夜宿神庙之乞儿仁义听去,知凶犯为白石岗。仁义于郊外救得成裕,偕成裕至开封府包拯堂前告状,得以申冤。杜秀英借尸还魂,亦与张成裕婚配。代表唱段 《哄堂》杨廉(须生)所唱[慢板]转[二六板]唱腔较流行。唱词为:我杨廉自幼儿曾把书念,昼夜间身不眠苦读圣贤。盼只盼皇王爷开了科选,辞别了全家人我上京求官。进贡院我先把号房占,作几篇文章显才能。监场的老师捧上殿,御笔钦点效用三年。三年效用未坐满,又命我原升堂前做知县官。上任来我审过无头命案,百姓们个个呼青天。送来了万民衣万民伞,清字匾高悬公堂前。马鸿报来案一件,白石岗拿来一生员。张成裕上堂言不变,四十板拷死在堂前。我只说打死人命官有险,白石岗与我巧一言。他言说打死歹人无证件,将尸首扔在荒郊滩。我正在二堂批文卷,忽听得堂鼓响连天。我当是何人把冤喊,杜家的满门来喊冤。杜秀英女子好大胆,执钢刀自刎公堂前。我正在后堂纳闷间,包相爷的白牌到此间,早去一步还罢了,迟去一步命难全。白石岗一声唤,老爷把话说心间。一家犯人住官店,一家犯人用绳拴。催动了坐马莫怠慢,大声哭奔在开封府堂前。音像资料 2004年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甘肃省秦剧团谭建勋主演的该剧光碟并出版发行。 -
82019-10
[ 词条 ]《万紫千红古长安》
焦文彬著。1989年12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系统全面地记述了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西安秦腔的盛况。内容包括剧种与流派、班社与艺人、作家与作品、剧场与演出、评论及其他5部分。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观点鲜明,共引用当时第一手资料达500余条。其中不少内容都是首次与读者见面,如陕甘两省白莲教活动中演唱秦腔并用秦腔宣传教义、王筠观剧诗词、《秦云撷英小谱》作者严长明的有关资料等。 -
82019-10
[ 词条 ]《暮色西凉》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岳永进编剧。生、净、旦唱做戏。甘肃省武威市天马艺术剧院首演。安玮导演,刘建社作曲,高艳丽、李小军、李明星、胡建龙等演出。本剧讲述了晋末,十六国战乱终于渐趋一统。北凉沮渠蒙逊率雄兵五万欲灭西凉。为了加快西凉的灭亡,他与张掖太守沮渠广宗设计献出张掖城,诈降西凉,欲挑起西凉王李歆和尹夫人之间的矛盾,达到他迎娶尹夫人进姑臧(武威),进而彻底结束凉州战乱和一统河西的目的。 -
82019-10
[ 词条 ]锣鼓字谱
由专用字符或谐音汉字作为秦腔锣鼓经记谱的符号,这些汉字大都与击乐音响较接近。如用“打”代表单击鼓板;“巴”为双锤同击鼓板;“拉”为左锤先泛击鼓,右锤立即打下;“嘟儿”双锤滚击鼓板;“冬”为单击堂鼓;“尺”为牙子一碰;“仓”或“康”代表锣、铙、钹和手锣同击;“才”为铙钹、手锣同击,或铙钹单独击奏;“扑”为铙钹闷击;“呆”为手锣单击;“衣令”为休止;“顷”为锣、饶钹、手锣轻击等。此外,秦腔还有一套与谐音汉字相对应的专门字符,如D(打,单锤击干鼓或暴鼓)、B(八,双锤同击干鼓或暴鼓)、L(拉,左轻右重锤击干鼓或暴鼓)、m(都,双锤擂击)、T(冬,单击堂鼓或战鼓)、h(得,单锤泛击堂鼓或战鼓)、Y(巴,左右分击堂鼓或战鼓)、X(才,铙钹手锣同响)、C(尺,铰子独响)、卜(桄,梆子独响)、Q(翁,钩锻击边音)、〇(光,钩锣独响)、e(乙,休止)、〇(无音休止)等。 -
82019-10
[ 词条 ]耀洲太元洞戏楼
陕西古戏楼。位于耀洲区(原耀县)城东3千米药王山南庵脚下。戏台东侧有《重修太元洞戏楼碑记》:“山南崖下旧有戏楼,为祭赛时伶人献技之所……道光已酉至咸丰甲寅所收布施地祖……举庆坠诚盛处。”落款刻“大清咸丰六年岁次丙辰十月吉日。”推断为1857年所建。戏楼为硬山式屋顶,五架梁木结构,灰色板瓦覆盖,龙头兽吻置脊。台基高1.8米,以砖起筑。戏台通宽9.35米,深5.81米,总高8米。台面四根檐柱分作三间,台中用木板隔为前后台。后台深2.7米。两侧台柱悬挂梅兰芳所作極联木牌,左为:“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右为“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每年二月初二启会,会期半月,会间常有戏班在此演出。 -
82019-10
[ 词条 ]《檀道济》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张旭明、刘更生编剧。别名《凯旋图》。须生为主唱做戏。事出《宋书檀道济传》。西藏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南朝宋帝刘义隆,听信大司徒徐羨之谏,欲与北魏主和,自让洛阳于北魏。大将檀道济与史官王彦丞力主抗敌,舌战徐羨之、黄眉等奸党,宋帝服,命檀道济为帅,黄眉押粮,出兵御敌。首战告捷,欲乘胜进击,不料黄眉扣压军粮,致全军驻营不前。檀命刘魁催饷,被黄眉药酒谋害。北魏乘机围困檀营,檀以“唱筹量沙”计暂退魏兵。适王彦丞动员百姓,助粮5000石运至,军势大振,大败魏兵,洛阳百姓夹道欢迎凯旋。 -
82019-10
[ 词条 ]神仙戏表演特技
神仙戏中多有神仙斗法的情节,需要用到特殊的道具和技艺,包括耍火流星、耍水流星、耍引魂幡等。①耍火流星。多用于神仙斗法的武戏之中。其表演方法为:先用铁丝制成两个小火笼,内装炭火,再用两条彩绳检好。表演时一手一个,小火笼甩动,迎风起火,上下左右前后不停地耍花子,好似两条火龙满台腾飞。②耍水流星。秦多用于神仙斗法的武戏之中。其表演方法与“耍火流星”同,仅丝绳两端网套内换以盛满清水的碗,要求飞转舞动时滴水不漏。③耍引魂幡。秦腔表演特技。多用于神仙斗法的武戏之中。引魂幡将长180厘米竹竿用白绸缠裏,再在竿梢之上缚以扎有数十朵小白花的等长细绳,以及书有“引魂”二字宽约30厘米的白纸带制成。演出时,将其插在演员靠旗座下,用丝绦绑定以做各种轮甩耍幡动作。《群仙阵》之孙膑出兵前,即有此特技。其表演方法为:幕后唱完[大起板]揭帘出场,在[浪头]击乐声中拉架子、扎双膀势、三踢腿、跌叉,然后右腿跪地,左腿半蹲,将幡甩在台口甚至打在前排观众身上,再甩向身后。如此前、后、左、右各甩三次,最后绕头顶轮甩三圈方复位。要求纸花与发梢不缠、不绕、不乱,动作干净利落,线条清晰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