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陕西传统剧目汇编·同州梆子》
秦腔传统剧目汇编。陕西省文化局编印,汇编分两次编印,1961年编印第一辑,1981年编印第二辑。两辑计收《串龙珠》《渔家乐》《法门寺》《麟骨床》《双合进京》《打渔杀家》《十道本》《苟家滩》《破二府》《阴阳剑》《画中人》等35个剧目。其中《画中人》为嘉庆十年(1805)抄本,《法门寺》为道光元年(1821)抄本,《阴阳剑》为道光十年手抄本,《破二府》是光绪初年抄本,《麟骨床》为同治初年抄本。 -
82019-10
[ 词条 ]山丹县东乐村业余秦剧团
甘肃业余秦腔演出团体。1949年9月山丹县东乐村农会主任王得诗倡办并自任团长。1956年,因主要演员及部分戏衣被抽调到县剧团,遂停止活动。1959年恢复活动,并以现代秦剧《钢铁元帅升帐》参加山丹县文艺汇演。1976年以后,又添置了戏箱,培养了一批演员,还新建了东乐影剧院。1982年,主要演员有李学胜、王致贤、柴廷浩等。以自编现代眉户剧《卖牛记》和地方小戏太平车《长亭送别》参加张掖地区汇演,受到奖励。演出剧目主要有《劈山救母》《梁山伯与祝英台》《小二黑结婚》《穷人恨》《小女婿》《罗汉钱》等。 -
82019-10
[ 词条 ]《陕西戏曲在北京演出评论集》
1959年3月东风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收录了1958年陕西省戏曲赴京演出团在北京演出的秦腔《三滴血》《游西湖》《赵氏孤儿》等剧的评论文章8篇。有曹禺的《创造更完美的现代题材的剧目》、梅兰芳的《谈秦腔几个传统剧目的表演》、马少波的《老树红花》与《从赵氏孤儿的改编谈胆识》、欧阳予倩的《秦腔〈三滴血〉》等。 -
82019-10
[ 词条 ]米新洪
米新洪(1928~)秦腔演员,工净。陕西临潼县人。七岁入陕西下郢县科班学艺,师从李生才、杨鸿声。出科后在陕西田恒泰班、新汉社演出,后辗转于宝鸡、汉中及四川广元等地搭班演戏,曾任新民学社社长、广元县秦剧团团长。1956年到甘肃天水定居,并任天水市秦剧团副团长。表演大气工稳,讲究戏情戏理,在花脸唱腔的柔化方面有所探索和创新。能戏甚多,功夫全面,大、二花脸皆佳。擅演剧目有《铡美案》《回荆州》《五台会兄》《斩单童》《游西湖》等,还演过不少现代戏,其中《万家春》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为戏曲艺术片。系天水市剧协副主席、甘肃省政协委员。米新洪饰《五台会兄》之五郎(王正强提供) -
82019-10
[ 词条 ]红星秦剧团
新疆秦腔演出团体。前身系陕西白水县“三一剧团”。1949年移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易名“六军宣传队”,后随军进驻迪化,1951年部队整编中调往哈密,编为新疆军区十六师宣传队,后又随军改编为农五师红星秦剧团。1968年解散。S瞒的剧目有《穷人恨》《血泪仇》《北京四十天》《三打祝家庄》《红娘子》《屈原》《大禹治水》《党的女儿》等。主要演员有治奎民(大花脸)、傅胜利(大花脸)、刘凤鸣、杨景中(二花脸)、王幼民(三花睑)、王秋怀(生角)、吕晓玲(旦角)、康祥、李振亭(须生)等。 -
82019-10
[ 词条 ]《芍药本事诗》
古代秦腔著本。清孙星衍、洪亮吉含著。秦腔艺人赞诗。主要对乾隆年间陕西周至秦腔艺人郭芍药(名双)和郭喜在秦腔唱腔和表演艺术方面的创新及独特风格,进行了赞颂,称他们技艺超群,双技并妍,并称两人为“东郭”“西郭”。诗收录于《洪北山诗文集》。 -
82019-10
[ 词条 ]辅仁剧社
陕西秦腔班社。1949年宁强县青木川魏辅唐创办。主要演员有红生祝慕民、丑角王福民等。次年,解放军南下,魏辅唐缴械投降,与剧社断绝关系。1950年,剧社由社长王福民率领,巡演至甘肃武都时,由武都军分区接管后改组为武都专区五一秦腔剧团。 -
82019-10
[ 词条 ]胡正友
胡正友(1935~)秦腔演员、导演e工净5陕两横山U人。1947年参加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场,后曽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國艺术指导。先后在《一家人》《血泪仇》《夺印》《鱼腹山》《游西湖》《九江口》《赵氏孤儿》等剧目中担任角色。1979年以后从事导演工作,执导《赵氏孤儿》《卧虎令》《九江口》《传枪》《千古一帝》等。1980年以扮演《梁玉娘》之明顺获陕西省新编剧目调演二等奖,所导《干古一帝》获1985年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导演一等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