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3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易俗社白话杂志
陕西易俗社编辑出版的综合戏曲刊物。经“中华民国邮政局特准挂号认为新闻纸类”。也是秦腔艺术团体公开发行的最早刊物。1914年1月创刊于西安。月刊。是易俗社“补助社会教育、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杂志设通论、专论、杂纂、诗歌、大事记等专栏。先后发表易俗社作家的许多重要文稿,主要宣传易俗社的秦腔改革主张,弘扬秦腔艺术的优良传统,评介该社在剧本创作、演出活动、表演特色、演员培养及音乐、舞美等方面的成就。李桐轩的剧目专著《甄别旧戏草》及论文《影戏改革谈》《求明白》等都在该刊首次刊出。同年5月,因白朗起义波及陕西而停刊。共出4期。 -
82019-10
[ 词条 ]王(天民)派
王(天民)派 王天民创造的唱腔流派。王天民(1914~1972),秦腔旦角演员。初工小生,后改工小旦。字子纯,乳名天贵,袓籍陕西岐山,生于西安。10岁考入陕西易俗社,师承呼延鑫、党甘亭,也受陈雨农不少教诲。是继刘箴俗之后最受观众拥戴的名旦之一。1932年、1937年曾两度入京演出,当时的《京报》《全民报》以及天津《大公报》,纷纷撰文称赞他“天生丽质,声韵尤佳,身段自然美观”“刻画入微,形容尽到”,并“有(程)砚秋之端丽,(荀)慧生之娇媚”,一时趋者若狂,名动京津,众口赠以“陕西梅兰芳”之徽号。王天民之唱,声色工委,妙造自然,娇媚艳美,字正腔圆,板式音律之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行腔运调之内体现着高度的艺术技巧,故能给人以回味无穷、美不胜收之感,并在当时独尊一派,堪称佳音。王天民(易俗社提供)王(天民)派艺术特色王天民嗓音调门虽然不高,音色却尤为“清雅缠绵”,“其声若莺儿,若笙簧”,这就促成他的唱腔极尽娓娓柔腻之能事。《柜中缘》许翠莲唱腔“许翠莲来好羞惭”一段[摇板],本属平铺直叙的腔儿,然他却唱得细腻精到、幽婉抒情,其中“这才是手不逗红”的“红”字,若吞若吐,欲言又止,即吐即收之间,活现了一位小家碧玉无可奈何的一种声怨;还有“无奈了我把相公怨”的“公”字,更是摇曳柔腻,激情难耐。整个唱腔唱得看似不用力气却又字字清澈见底,直送观众耳鼓。该唱腔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传至今,一直为人们所效仿,并成为红了半个世纪的绝唱。他还能脱常弃故,因人、因情运嗓使腔,融合人物心情于婉转的声腔之中。《蝴蝶杯洞房》一折卢凤英所唱“耳听得谯楼上起了更点,洞房内偷眼看奴的新郎。怪不得老爹爹把他夸奖,果然是潘安貌盖世无双”等几句[慢板],他采用舌尖音和鼻音共鸣所糅成的声调,轻巧柔润而不流于甜俗,既能体现少女的矜持,又表达出少女的多情。但当唱到“听他言有前妻奴心不爽,低下头只埋怨二老爹娘……”时,又提上丹田音配合喉音来唱,正好吻合人物情绪上的微妙变化。尽管曲调未改,唱腔的感情色彩却丰富多了。王天民饰《柜中缘》之许翠莲(易俗社提供)王天民饰演《若耶溪》之西施(易俗社提供)王(天民)派代表剧目及传承王(天民)派代表剧目主要有《柜中缘》《蝴蝶杯》《夺锦楼》《颐和园》《黛玉葬花》《复汉图》《人月圆》《京兆画眉》等。王天民传人甚多,其中知名者有朱训俗、肖若兰、全巧民、王正华、刘菊芳、吴西民、刘爱玲、屈玉芳等。全巧民 秦腔一级演员。女。工花旦。1938年生于陕西西安市。袓籍河南。11岁考入西安易俗社,师承凌光民、王天民、宋上华等。嗓音甜美细腻,并带童音稚味,表演细致入微,真实贴切。擅演聪明伶俐的少女角色。1966年曾调乌鲁木齐市,1980年重返易俗社。代表剧目有《三滴血》之贾莲香、《柜中缘》之许翠莲、《貂蝉》之貂蝉、《夺锦楼》之钱瑶英等。尤以饰演《虎口缘》之贾莲香、《柜中缘》之许翠莲享名。1956年曾获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三等奖。王芷华 女。工小生。1939年生。陕西西安市人。10岁考入西安易俗社学艺,师承王天民。主演《貂蝉》之吕布、《赤壁鏖兵》之周瑜、《三滴血》之周天佑、《一文钱》之史书、《桃花扇》之侯朝宗等,在现代戏中也扮演过许多角色。还与人合作导演《卓文君》等戏。1970年调西安市艺术学校任教,担任秦腔表演教师。也任过西安市艺术学校教务处长,梅花奖获得者戴春荣及郝韵、王荣华的成长都受到她的培养和指导。刘菊芳 女。工小旦、花旦。1941年生。陕西蓝田县人。13岁入西安易俗社学艺,得王天民指教。1956年调蓝田县剧团。1962年又调安康地区剧团。1973年调咸阳市人民剧团。代表剧目有《柜中缘》《三滴血》《卓文君》《杨门女将》《双镯记》《杜鹃山》等。后改从导演工作。执导过《秦楼案》《霍去病》《贞观鉴》等。其中《秦楼案》获1981年陕西省调演二等奖。为咸阳市人民剧团导演。 -
82019-10
[ 词条 ]滚白
见滚板。 -
82019-10
[ 词条 ]二倒板
亦称[倒板][导板][二导板]。秦腔唱腔辅助板式之一。腔词仅有一个上句,下即倒板,不能独立成段。偶尔也有用下句者,如《祭灯》诸葛亮“后帐里转来了诸葛孔明”便是下句[二倒板]腔。通常置于成套大段唱腔之前或之中,作为众多板式联套的引渡与串线,或引导唱腔过渡到其他板式。唱词多为十字、七字句式,唱腔多为两个腔节,第一腔节(即前六字或前四字)以整板的节拍(多为有板无眼的四一拍子)唱出,第二腔节(后四字或后三可以为板,可以为板,以板演唱者居多。[二倒板]依节奏、曲调的结构变化与扩充,还派生出[倒板腔[[倒板带把腔][倒板序子腔]等多种变体;又依腔速的变化和旋律的简繁,生出[慢二倒板腔];依调式音阶的不同,生出[欢音二倒板腔]和[苦音二倒板腔]两种表现不同感情的腔调。①[慢二倒板]。即腔速缓慢的[二倒板]。分欢、苦音两体。[欢音慢二倒板]如《辕门斩子》杨延景所唱“焦赞传孟良禀太娘来到”[[苦音慢二倒板]如《铡美案》秦香莲所唱“包相爷与我细讲一遍”。②[紧二倒板]。即腔速急紧的[二倒板]。分欢、苦音两体。[欢音紧二倒板]如《空城计》诸葛亮所唱的“想当年卧龙岗修真养性”即是,[苦音紧二倒板]如《辕门斩子》杨延景所唱“我杨家投宋来不要人保”即是。③[串字句二倒板]。因唱词加用串句子,促成在原来一个上句腔基础上发展成为多句腔的上、下句结构,由此形成它的唱腔音乐也相应做出扩充。[串字句二倒板]并不常见,仅《走雪》曹玉莲所唱“桑林镇新集儿,问罢君子口中言,前边不远光华山。狼虫儿虎豹儿有千万”等唱腔用过。 -
82019-10
[ 词条 ]甘肃省秦剧团
甘肃秦腔演出团体。1950年6月由陇东文艺工作团二队和兰州民众剧社合并成立。初名兰州秦剧实验社,张力、王世伟、马天成先后任社长。下设组教科、戏剧科、艺委会、学员队及党、团、工会组织。1953年易名甘肃省秦腔剧团,马天成、慕崇科、叶仲人、风希翔、屈效梅、成德民、雷志华、王建平先后任团长。曾于“文化大革命”撤销,1977年并入甘肃省陇剧团,1980年重建。业务骨干有:导演范雨、吕川杰、薛再平、刘清华等,编剧石兴亚、樊立英等,舞美安裕群等,演员沈和中、刘全禄、景乐民、沈爱莲、常春燕、李寿亭、卢九苓、吴俊卿、张永华、刘茂森、高希中、黄致中、王治安、王正端、王玲晓、温警学、王定秦、孔新晟、路玉玲、赵桂玲等;新时期以来,一代新秀崛起,如“梅花奖”得主窦凤琴、谭建勋,以及苏凤丽、李琳、孔桂玲等,都成为该团的中坚力量。乐队队员刘发祥、于海如、李治中等。主要演出剧目:《白毛女》《刘胡兰》《闯王起义》《屈原》《貂蝉》《白蛇传》《黄鹤楼》《三堂会审》《铡美案》《破洪州》《破宁国》等;并创作演出了一批新编剧目,如《央金卓玛》《和平将军》《白花曲》《飞将军李广》《大河情》等。甘肃省秦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现代秦剧《敦煌恋》(王正强提供) -
82019-10
[ 词条 ]陕西戏剧红梅大赛
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省级戏曲赛事活动之一。也是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实施培养优秀戏剧人才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弘扬民族文化,推出戏曲人才。自2003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历届大赛全省共有30多个专业戏曲院团的4000多名演员、演奏员报名参加,参赛剧目涵盖了全省主要剧种和行当。 -
82019-10
[ 词条 ]阎(振俗)派
阎振俗创造的丑行流派。形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阎振俗(1918-1990),陕西秦腔演员,工丑。陕西西安市人。1930年考入陕西易俗社,青年时因嗓音中塌,由须生改习丑行。师承高天喜。先后在景化社、培风社、正义社、猛进剧团演戏,后调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他的丑角表演深沉含蓄,唱腔风趣有味,也善于刻画人物和展示身份,并擅演彩旦。代表剧目有《十五贯》《连升三级》《炼印》《杨三小》《打砂锅》等。尤以《杨三小》一剧享名。虽宗乃师汤涤俗法乳,却能根据自身条件,另辟蹊径,既不墨守成规,又善博采群尖。尤其晋福长绕口令快板念白之技巧,对其影响甚大,结果反倒促成以念做见长的独特一派,并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秦腔丑行表演影响深远。曾获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學演出大会演员二等奖。阎(振俗)派艺术特色 阎振俗虽然是汤氏弟子,却少汤氏那副嗓音,也缺乃师那副异相。相反地,倒是多了一些面朴淳厚之风。他是一副嘶嘶拉拉、高亮不够、专走中锋低回的“沙嗓子”,唱起来以说带唱,如同说白,反倒有些直率无华的别番淳朴风韵。其尤擅道白,表演大段“数板”,又如同鱼儿辱水,“硬砍实凿”之间,结合从吸气中换转语意的念法技巧,再长的句子、再快的语速,他都能应付自如,做到字字珠玑,句逗分明。他在《苏三起解》中饰演崇公道、《拾玉镯》中饰演刘妈、《杨三小》中饰演杨三小、《捉鹌鹑》中饰演胡来及《十五贯》中饰演娄阿鼠等这类以念白、数板见长的角色,总会逮住机会极尽发挥一番。崇公道出场所念一大段快板,还有[协板]中安慰苏三的六大段白口,都比别人来得长而实诚,句句紧扣戏理,既不游弋于人物之外,又能妙趣幽默博彩。阎临场抓哏现编新词的本事堪为一绝,动辄合辙押韵、妙趣横溢的一大段“顺口溜”随口脱出,而且还能让人捧腹不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还曾自编自演过《逛西安》《土改四十条》《抗美援朝》《新婚姻法》《成渝铁路通车》等快板书。即使平时说话也幽默风趣,生活用语也常以“顺口溜”表达。王绍猷也曾以诗对其赞曰:“随便抓哏,形象古怪,思想机警,滑稽可爱”。阎的表演不拘于技巧,而重于人物,塑造人物力求生活依据和内心体验,为演一角,必先体验生活。他饰演《杨三小》中之杨三小时,敲门的表演堪为一绝,他调动了前额、后脑、肩、肘、臂、腹、臀、腿、膝、脚等身体各个部位轮换敲打,节奏分明,干净利落,看起来那么轻松自如,如舒展筋骨一般,可见其技艺之超群绝妙,娴熟精湛,成为旷世绝调。阎振俗在该剧的表演,对后世影响极大,目前无论谁家演来,皆不离阎的藩篱。阎(振俗)派代表剧目与传承 阎派代表剧目主要有《十五贯》《连升三级》《杨三小》《打砂锅》《柜中缘》《拾玉镯》《捉鹌鹑》《起解》《教学》,以及现代戏《血泪仇》《两颗铃》《祝福》等。尤以《杨三小》一剧享名。青年丑角演员多以他为师,请教记忆,知名者有乔慷慨、李兴、徐松林、王琦、赵双民等。段林菊饰《法门寺拾玉镯》之孙玉娇、王琦饰刘媒婆(戏曲研究院提供)赵双民 新疆秦腔丑角演员。1932年生。陕西扶风县人。自幼在家乡新民社学艺,受阎振俗教诲真传,出师后随社演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十七师猛进秦剧团进疆。其嗓音洪亮、高亢、奔放,尤善大段数板,速度越快,吐字越清。塑造了《拾黄金》之仁义、《屠夫状元》之胡三、《打砂销》之董不清、《杨三小》之杨三小、《柜中缘》之淘气、《三滴血》之晋信书等丑角形象。李兴秦腔一级演员。工丑。1941年生。陕西西安市人。10岁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得阎振俗指点传教。表演幽默不落俗套。常演《十五贯》之娄阿鼠、《杨三小》之杨三小、《柜中缘》之淘气、《卧虎令》之高密侯等。并常撰写戏曲评论文章见诸报端。王琦 秦腔一级演员。工丑。1942年生。陕西大蒸县人。陕西省戏曲剧院演员。功力全面,文丑武丑皆能,小丑、摇旦不挡。扇子功、水袖功、道袍功、佛珠功等更得专家、观众好评。先后在60多出戏中担任重要角色和主要角色。《囊哉》之囊哉、《杨三小》之杨三小、《法H寺》之刘妈,以及现代戏《红色娘子军》之老四、《山花》之刘炳,以及《二虎守长安》之刘振华、《蝶恋花》之范瑾西等最为观众称道。曾多次获得艺术大奖。乔慷慨 秦腔一级演员。工丑。1957年生。陕西周至县人。1978年入铜川秦腔剧团,1994年调入西安易俗社。系秦腔名丑阎振俗门生。表演自然、大方,规范讲究,尤善正话反释,幽默、滑稽,真实与真正再现相统一,并形成自己的风格。擅演《八件衣》之花子、《忠保国》之赵飞、《打砂锅》之丑县官,及《穷乐观》《夜遇城隍庙》《咱爸咱妈》《老子和儿子》《流动摊位》等40余部传统戏和现代戏。1997年创办“陕西乔慷慨喜剧艺术团”。徐松林 秦腔一级演员。工丑。1960年生。陕西蓝田县人。15岁考入蓝田县剧团训练班,初工须生。1984年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师承阎振俗、李兴,改行专工丑角。现为该团丑角演员。先后演出《拾黄金》《柜中缘》《打砂锅》《哄窑》《杨三小》《瓜女子》《教学》《烽火台》《二娃审案》《真假丑星》《考文》等折子戏;又饰演过本戏《十五贯》之娄阿鼠、《忠保国》之赵飞、《周仁回府》之封成东、《海瑞驯虎》之贾茂春、范秋桐、《千古一帝》之刘代等。1997年,在电视剧《边区故事》《破烂王相亲》以及电影《白棉花》中担任重要角色。多次获得大奖,并有《徐松林丑角演唱集锦》盒带出版。 -
82019-10
[ 词条 ]《血溅鸳鸯楼》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白雨编剧。生、旦、净、丑唱打戏。事出《水游传》。本剧讲述了武松杀死西门庆,发配于孟州军牢。狱官施恩因受蒋门神欺侮,乃结识武松,凭其勇力,在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夺回酒楼。蒋为之怀恨,遂与张团练、张都监同谋,欲害武松。事被武松察觉,于张都监家鸳鸯楼,将二张和蒋门神杀死,从容远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