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3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新疆兵团猛进剧团
新疆秦腔演出团体。前身为国民党十七军所辖秦腔演出团体,名猛进剧团。1949年初,集体加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随军人疆,先为六军十六师猛进剧团。1955年生产建设兵团成立,遂更名为兵团猛进剧团,团址设在乌鲁木齐市。“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撤销,1978年重新恢复。邸德民、郭孝民、钟振东先后任团长。侯崇华、何玉秦、韩坤仪为导演,作曲冯绍基,舞美关小寒。主要演员有邸德民、郭孝民、苏玉琴、韩坤仪、曹玉民、刘彩霞、王兰玉、周忠祥、周忠义、.赵汉民、刘伟、王琪、钟振东等。常演剧目有《十五贯》《三滴血》《屈原》《鸡鸣山》《奥依古丽》《团圆之后》《谢瑶环》《杨乃武与小白菜》《吴越春秋》《潘金莲》《风雪梅》《西琳与帕尔哈特》《红旗牧歌》等。 -
82019-10
[ 词条 ]赵志忠
赵志忠(1921-1974)秦腔演员。主工大净。甘肃秦安县人。小名喜儿。1929年甘肃饥荒瘟疫蔓延,年仅8岁的赵志忠全家人口夭折,他被一名叫“瞎娃娃”的江湖艺人收养,并传授技艺。后又请了清水县白驼乡净角演员王存成为师,工习生角。出师后,参加“天水鸿盛社”,转而加入蔡跟福“福盛班”。1945年甘谷任建清“祥盛社”特邀他去搭班,从此专工净行。1953年参加清水县新民剧团,1960年辞职回家务农。擅演《铡美案》之包公、《四太逼宫》之曹操等,尤以饰演《赤桑镇》中的包公驰名。 -
82019-10
[ 词条 ]福利社
甘肃秦腔班社。1948年由阿干镇煤矿主张伯庵出资兴办。周兴俗任社长。主要演出场所最初在阿干镇,后迁到雁滩。该社主要成员有周正俗、黄致中、岳钟华,肖正蕙、梁培华、吴德育、李发民、张砚芳、杨金民、刘金荣、孔新晟、马炳南、赵福海等。并在须生应工的剧目上名角荟萃,很有影响。演出的主要剧目有《赵得胜巡城》《取都城》《蜜蜂计》《破宁国》《刺秦》《马超哭头》《皇姑打朝》等。1950年与文化社合并成文化福社。 -
82019-10
[ 词条 ]《尼姑思凡》
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别名《双下山》《尼姑下山》。小丑、小旦唱做戏。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民国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少女赵氏,幼入仙桃庵为尼,法名色空。不甘空门孤苦,心想人间美好,终于扯破袈裟逃逸山下。途遇一男僧,名无本。二人偕伴而去。 -
82019-10
[ 词条 ]赵胜中
赵胜中(1914~1979)秦腔演员。工净。陕西周至县人。幼入周至郭英剧社学艺,后得益于王生云传教。先后在陕西周至、武功、扶风、岐山等县以及秦岭猛进剧团搭班演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七师猛进剧团。次年随军入疆。嗓音洪厚,表演淳朴、吐字真切。擅演《黄河阵》之黑虎、《铡美案》之包拯、《葫芦塔》之司马懿、《游西湖》之贾似道等,尤以《斩单童》《牧虎关》两出最为享名。 -
82019-10
[ 词条 ]《土族新苗》
现代本戏。西宁市秦剧团创作组集体创作编剧,赵秉申执笔。唱做并重。西宁市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青海土族大学毕业生央金索,立志扎根农村,回乡任基建队队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中,经受考验,茁壮成长。 -
82019-10
[ 词条 ]盛三德
盛三德(1896~1960)秦腔演员。工净。甘肃高台县人。艺名盛正魁,小名天富子。10岁进大寨子忠义班学戏。15岁在宣化大庙首次登台,以身架、做功闻名一时,群众誉之为“活老虎”。1932年赴酒泉拜杨三卫、唐宝山为师,潜心学戏两年。以“盛正魁”艺名,在酒泉、沙河、张掖、武威等地挂牌搭班演出。擅演剧目有《大郑官》《红逼宫》《破渑池》《玉虎坠》《无影簪》《八义图》等。1954年在酒泉地区汇演中,以主演《红逼宫》一剧获表演奖。1957年与冯良基含作绘制脸谱126幅,并口述近200本传统戏。 -
82019-10
[ 词条 ]晓钟剧校
陕西秦腔班社。晓钟社与上林社于1942年合并后所建。演出教学兼顾。培养的学生有任哲中、殷守中、傅晓民、李晓俊、彭义钟等。1949年西安解放后撤销。①晓钟学社。1936年张秦伯创建于乾县。初名新民社,后易名为晓钟学社。聘惠济民、杨安民、杨景民等执教,先后培养甲、乙、丙三班学员。教出的演员有任哲中、彭义中、李晓俊等。1942年与西安上林剧校合并。②上林社。1940年封至模创建于西安。在原上林剧校基础上扩大而成为演出团体。该剧校是封至模在他创办的夏声剧校南巡演出定居上海后在西安重建的一所戏曲学校。主教秦腔。封任校长兼编导。培养的学生,著名的有吕宁新、李子明、刘豆天、杨作翰、李清印等。后因经济艰难,改为上林社,主要从事演出。演出剧目多为封至模改编的新戏,无固定剧场,多在露天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