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3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霸王之死》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薛润生编剧。别名《楚汉争》。净角、老生、旦角、须生、小生唱做戏。事出《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韩信列传》及《西汉演义》第七十九至八十二回。本剧讲述了项羽灭秦后,自立西楚霸王,封王封侯,定都彭城(今徐州)。刘邦不安蜀一隅封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夺关中,袭彭城,楚汉交战,对峙中原。刘邦烧断项羽粮道,又离间项羽与范增,并封韩信为齐王,统兵直逼彭城。项羽兵败垓下,身陷“四面楚歌”和十万汉军重围之中,项羽情知大势已去,精神颓丧,眷恋美人、骏马。羽之爱妾虞姬,以歌舞慰藉,为不使项羽拖累牵挂,遂拔剑自刎。项羽突出重围,东城一战,仅剩20余骑,逃至乌江,汉军追逼,遂自刎而死。 -
82019-10
[ 词条 ]赵福海
赵福海(1887~1962)秦腔演员。工净,擅演二花脸。甘肃陇西县人。原名玉德。12岁入忠义社学艺,师承耿忠义。先后在甘肃育云社、文化社、福利社、靖远剧社搭班唱戏。1955年调入甘肃省戏曲艺术研究会。为人秉性强焊,不畏强暴,曾因兵匪调戏女演员,打伤若干兵匪而被拘捕,备受苦刑,终未屈服。擅演剧目有《马踏五营》《大雪山》《破渑池》等。口述秦腔剧目130余本,绘制耿派脸谱150帧。为1954年甘肃省第二届人民大会代表。 -
82019-10
[ 词条 ]《卓文君》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孙仲涛、白雨编剧。生、旦唱做工戏。事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本剧讲述了西汉时,蜀郡临邛富户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才貌出众,能歌善琴,虽系望门新寡,却不甘寂寞守节。因读司马相如文章而生爱慕。适父宴邀相如,相如也闻文君才名。席间,相如发觉文君帘后窥己,即席奏《凤求凰》曲,文君闻之心许。当晚二人面订婚约,卓王孙却以礼教为由不允。文君私奔相如都亭客舍,王孙恐家丑外扬只得作罢。相如携眷回家,贫困潦倒,在锦江岸边开设酒馆,当垆卖酒。适陈皇后以千金笔资请相如代作一篇《长门赋》,相如初露圭角。 -
82019-10
[ 词条 ]新编历史剧
又称“新编历史剧目”。指各戏曲剧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包括陕甘宁边区编演的以表现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剧目。由戏曲作家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创编而成,通过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演绎,既给观众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又符合社会主义和人民的需要。抗曰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戏曲工作者,就已经编演出不少新编历史剧目,如秦腔《南朝痛史》《洪承畴》《鱼腹山》《屈原》等,为实践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创造了成功的经验。1949年后,秦腔新编历史剧目的创作更加繁荣,如《烈火杨州》《李秀成》《弘光一年》《守江阴》《檀道济》《海瑞驯虎》《商鞅变法》《千古一帝》等。新编历史剧目的创作和演出,为秦腔事业注入新的艺术活力,也为古老的秦腔剧种创出了崭新的局面。 -
82019-10
[ 词条 ]《韩排长起义》
秦腔现代本戏。陈光、武玉笑所编剧目。唱做并重戏。陕甘宁边区陇东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国民党某部韩排长,受尽上级的欺辱,又痛恨部队横行霸道、残害百姓的行为。经过深思熟虑,与几个相好的部下相约,决心弃暗投明。一天黑夜,毅然率领手下士兵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
82019-10
[ 词条 ]《李刚打朝》
《李刚打朝》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黑打朝》《斩李广》《双尽忠》等。须生、二净唱做并重戏。含折子戏《斩李广》。事出《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二、九十三回。袁克勤、李发民、陈仁义等代表剧目之一。其中折子戏《斩李广》以大段唱腔取胜,贯穿着72个“再不能”,观众有“七十二个再不能,缺一都不行”戏谚称颂。现存版本有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沈德福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周厉王宫中摆宴,为李广贺功。国舅马联不服,与李广交手比武,李打掉马之门牙,马联怒,遂与其妹马妃设陷,以报门牙之仇。马妃乘厉王酒醉进谗,诬李广与国太有私,厉王怒,传旨立斩李广。李广之弟李刚闻知,上殿打朝,杀马联兄妹,厉王杀祭李广,加封李刚,事方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录制袁克勤《斩李广》演唱录音,中国唱片社灌制唱片。八十年代后期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录制陈仁义的演唱录音,并由甘肃音像出版社出版盒带并发行。清水县秦剧团郑波饰《斩李广》之李广(王正强提供) -
82019-10
[ 词条 ]姜科儿
姜科儿(生卒年不详)陕西秦腔演员。主工毛净。光绪中期名噪一时,为西安德盛班之台柱。擅演《火焰驹》之艾谦、《过巴州》之张飞、《无影簪》之纣王、《清河桥》之斗越椒等。有人评其“森严惊人,绝无仅有”。王绍猷《秦腔记闻》评赞曰:“黑红文武,无一不通,鹏搏九霄,雁阵惊魂。” -
82019-10
[ 词条 ]《千古一帝》
新编大型秦腔历史剧。别名《千古帝业》。朱学、毋致1983年创作,共两部。小生、正旦、大净唱做戏。事出《史记秦本纪》。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首演。1985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刊行本。此剧在运用传统的音乐、唱腔、念白、行当、脸谱、化妆、服饰及表演等手段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富于创新。剧情简介第一部演述公元前238年,秦王臝政加冕亲政后,力图富国强兵,统一华夏。他以超人的气概,纳讽谏,容谩辱,乃至舍弃宠妃魏姬,启用仇臣尉缭,在秦国境内,断然采取了包括释放大批奴隶在内的改制变法行动。然而秦王改制却激起了内外保守割据势力的强烈反抗。以秦王生母庄襄太后、胞弟长安君、嬖臣长信侯等为首的贵族奴隶主集团,和以刘代从约长为首的六国割据势力,互相勾结,内外策应,陆续爆发了成矫屯留兵变,嫪毐咸阳造反,六国兵会函关讨伐秦王的反改制、反变法、反统一的烽烟战火。秦王嬴政,面对种种复杂严酷的形势,既有英明的决断,卓越的胆识,也有私情的胁迫,暴戾的杀虐……但最终还是以他非凡的雄才大略,赢得了千万奴隶将士的支持拥戴,平息了王亲贵族的反扑叛乱,囚禁了姑息养奸的生母太后,粉碎了割据势力的阴谋诡计,并亲统大军,东出函关,拉开了惊心动魄的十年统一战争的序幕。为了激励军心,表彰战功,秦王发出了“骊山下塑尊容与世长存”的宏大夙愿。于是,骊山脚下的始皇陵侧便出现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奇迹。第二部演绎的是秦王嬴政东进常山,阵前中箭。质臣燕丹借机杀子进医,并献爱妻姬楚于赢,盗兵符印信逃出咸阳,主盟六国,联合抗秦。秦王赦免十万赵国降卒,以图再进中原,却屡遭溃败。后洞悉识奸,摧垮了燕丹“六国联盟”,横扫诸侯,四海臣服,完成统一中华的千古帝业。李东桥饰《千古一帝》之秦王嬴政(戏曲研究院提供)演出情况此剧于1984年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首演。特邀历史顾问林剑鸣、袁仲一。导演寇治德、胡正友、谢欣。作曲肖炳、吴复兴。舞台美术设计安华(特邀)、戴战友。李东桥饰秦王,卫保善饰黑剑,熊东林饰尉缭,郝彩凤饰太后,蔡志诚饰刘代,胡屯胜饰成矫,王玉玲、白岳彦饰魏姬,李九龙、李兴饰嫪毐,王欣仓饰安寿。1985年参加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获演出一等奖,编剧二等奖,导演一等奖,作曲一等奖,舞台美术设计一等奖,主演一等奖,配演一等奖(二人)、二等奖(一人)及演奏奖、制作奖等H项奖。该剧作为“振兴秦腔,振兴剧院”的第一个创作剧目,又在全国调演中获重大成功,被列为陕西省1985年十大新闻之一。艺术特色《千古一帝》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秦腔艺术上做出较大创新的代表作。从舞台调度到表、导、演处理,打破传统戏曲程式和时空制约,运用多元化手法进行新的探索,如秦王统兵出关,军中突然谣言四起,顿时将秦王一颗胜券在握的决胜之心,推入真伪难辨、无法决断的矛盾旋涡之中。此处导演采用了“以形代唱”的手法,特意设计了一组威武激越、挥洒大度、能表现秦王矛盾心理和敏智而又暴烈性格的舞蹈身段,又调动在场将士随着秦王情绪动作的变化紧密呼应,做出有指向性的场面调动;同时以符合规定情境的音乐、灯光、音响效果予以烘托,形象而鲜明地渲染了秦王此时的情感波澜。秦王扮相也一?女传统净行为俊扮,以小生行当树立起正面角色形象;唱腔也进行了大胆创新,乐队做出了配器;一改传统秦腔服饰,参照越剧服装重设计,重新制作,音乐、布景、灯光、效果都为烘托剧情、塑造人物、美化舞台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