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青风山
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须生、小生、小旦唱做工并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清道光二十九年(1894)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明成祖时,杨丕造反,李廷兰父子率兵征剿,大败,四子李回玉回朝搬兵,被太师葛维陷害,并抄斩全家。五子李重华和回玉妻张月娥逃出。张月娥庙中产子保童,被神仙收去传艺。学成下山与月娥义子赵红儒投军,剿灭青风山杨不,救出李廷兰。李重华得中状元,奉旨巡查。计擒葛维,全家团圆。 -
82019-10
[ 词条 ]焦循
焦循(1763-1820)清代戏曲理论家、经学家、算学家。江苏甘泉(今杨州)人。字里塘,一字理堂。清嘉庆年间举人,后应礼部试不第,从此坚持不仕,构一楼名“雕菰楼”,杜门著书。凡几十年,足迹不入城市,著作甚丰。对戏曲艺术很有研究,著有《曲考》《剧说》《花部农谭》等,其中对秦腔颇多评。还曾写下长诗《哀魏三》,以哀悼秦腔旦角演员魏长生,颂扬其高超的演技以及对秦腔艺术发展做出的贡献,成为秦腔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 -
82019-10
[ 词条 ]《还我河山》
封至模所编剧目。武生重头戏。事见《宋史岳飞传》等。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二十七集收录本本剧讲述了宋时,金兵南下,赵构偏安江左,金于北方立刘豫为伪齐。岳飞、韩世忠奋力抗金,废伪齐。金兀术甚惧,暗同秦桧勾结。朱仙镇一战,岳飞大败金兵,收复失地。高宗听秦桧言,一曰用十二面金牌召岳飞回京,将其書死在风波亭s并将其家属发放岭南。韩世忠辞官归里,勉励子女同岳飞诸子努力习武,共图还我河山。西安易俗社耿善民饰《还我河山》之岳飞(易俗社提供) -
82019-10
[ 词条 ]《百花庵》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罗汉衫》《卖衫收子》。幼生、正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庵堂认母》。事出明万历年间小说《玉蜻蜓》及清人《玉蜻蜓》传奇,《传记玉蜻蜓》小说及《桃花庵》鼓词、《玉蜻蜓》宝卷,《玉蜻蜓》弹词,明人凌濛初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乌将军一饭必酬》与冯梦龙小说《醒世恒言》卷十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均与此剧故事略同。各路秦腔常演。今存版本 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西安市文联抄录秦腔本、甘肃文化艺术研究所藏抄录秦腔本,另有薛寿山改编本。剧情简介 百花庵女尼王志贞,与书生申贵生相恋,不久贵生病死。志贞生下一子,因自为女尼,无法抚养,只得附以血书,将婴儿抛在路旁,被一姓徐之人抱去,取名元宰。16年后,元宰得中解元,偶然在衣箱中发现血书,才知自己另有生母,便四处寻访,终于在法华庵内找到志贞。志贞恐妨碍儿子前程,不敢遽认,经元宰取出血书,跪地哭求,才毅然抛却来念珠浮尘,母子相认。代表唱段《庵堂认母》徐元宰(小生)王贞(正旦)对唱“只因为我也是个出家人”较流行。唱词为:(徐)抬头望见一盏灯,高高挂起亮晶晶。不知此灯有何用,要请师太说分明。(王)此灯名叫琉璃灯,挂在佛前日夜明。前世点过琉璃灯,今世生对好眼睛;前世未点琉璃灯,眼睛模糊看不清。(徐)恨只恨我前世未点琉璃灯,只落得今世不生好眼睛。(王)你眼睛黑白分明无疾病,为何说前世未点琉璃灯?(徐)我若是点过琉璃灯,自己亲娘咋认不清?(王)不知令堂何处人,她是富来还是穷?(徐)不知她是哪里人,只知她不富不贫也是一个出家人。(王)他生母原是出家人,但不知是假还是真?我有心上前将他问,只因为我也是个出家人。张爱莲(右)饰《庵堂认母》之王志贞、牛爱萍(左)饰徐元宰(王正强提供) -
82019-10
[ 词条 ]严长明
严长明(1731-1787)清代戏曲理论家。江苏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字冬友,号直甫,别号集中赘叟。清乾隆四十年(1775)随陕西巡抚毕沅来西安,任毕沅幕僚。对昆曲颇有研究。居官西安期间,对秦腔研究颇深,并结识当时西安秦腔旦角艺人申祥麟、三寿官、张银花等。与他人合著的《秦云撷英小谱》一书,是继张鼎望《秦腔论》后的一部有关秦腔的专著。该书虽为当时西安几位旦角演员立传之作,但却非常全面,对秦腔源流、衍变、板式、演唱等无不涉及。 -
82019-10
[ 词条 ]金銮
金銮(生卒年不详)明代散曲作家。甘肃陇西人。著有《萧爽斋乐府》一书,内收大小令134首,共24套。这些散曲,或嘲讽庸俗世风,或记述男女恋爱,或描摹山水景物,或描写自然灾祸,广为当时布衣文人传诵歌唱。 -
32019-10
[ 词条 ]米清华
(1917~2003)秦腔旦角演员。工青衣。陕西褒城县人。以票友下海,习研李正敏唱腔,自学成才。历任兰州胜利剧团副团长、白银市秦剧团团长、兰州市秦剧团副团长。其心板极稳,演戏颇多。擅演剧目有《五典坡》《三娘教子》《四贤册》《断桥》《铁兽图》《汾河湾》等。 -
32019-10
[ 词条 ]安鸿印
(1900~1978)秦腔演员。工正旦。陕西西安市人。小名顺安子。13岁入金盛班学艺,拜秃子荣儿为师,初习花衫,后改工正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与王德孝在兰州领班演出,也在兰州化俗社、新兴社搭班多年。1941年以后,在陕西省戏剧专修班、西安三意社、上林剧校任教。1949年后受聘于易俗社新生班。其嗓音得天独厚,可高可低,能刚能柔,音色纯正,韵醇味浓,而且连唱数天数夜,音质依然,人称“铁嗓子”,表演也很老到,台风大气,一招一式皆在情理之中,善于刻画性格不同、气质差异较大的人物形象。所演《善士亭》之孟月华,淑静而娴雅,《黄河阵》之三霄,好勇而泼辣《《辛安驿》一戏中的女扮男装,更是装男即男,扮女即女,性格的转换,无丝毫斧凿痕迹,堪为绝响。拿手戏还有《五典坡》《杀狗》《杀裴生》《杀庙》《怒沉百宝箱》《珍珠衫》《龙门寺》《状元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