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卖华山
秦腔传统小戏。别名《输华山》。东路、中路、西路秦腔均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另有山西临汾蒲剧院藏抄存本,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梁振起口述豫剧本,《河北梆予传统剧目汇集》第三十三集收录胡太祥口述本,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耿金才口述山东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五代时期,赵匡胤与华山道士陈抟下棋赌银,屡败。陈向赵索银,赵无银,写契卖华山于陈。王镇江饰《卖华山》之赵匡胤(王正强提供) -
82019-10
[ 词条 ]《鱼腹山》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马健翎编剧。须生为主唱做戏。事出《明史》《李自成传》《刘宗敏传》。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二队首演。本剧讲述了明末,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军至四川巴西鱼腹山中。明廷辅臣杨嗣昌,筹饷增兵,将义军重重围困。并施美人计,谋以知府之女、知县之妻王兰英,诱使义军大将刘宗敏叛投,以瓦解义军,刘被惑之。事为李自成及众将所察,教诲刘宗敏,怒杀王兰英,刘始悔悟,遂与自成统兵杀敌,乘敌不备,突出重围,于陕鄂交界之地重振旗鼓,向中原进军。胡正友饰《鱼腹山》之刘宗敏、马蓝鱼饰王兰英(戏曲研究院提供) -
82019-10
[ 词条 ]互助县哈拉直沟业余秦剧团
青海秦腔演出团体明清末民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湟水流域一带颇负盛名。群众称其为“破寨子皮鞋班“。老艺人魏碉仁年轻时曾目睹家藏题签清道光年(1821~1850)的账册,记载有田赋课收及本保集资购买戏箱、酬神演出费用等事项。魏碉仁的祖父魏长仓(1841年生)童稚时庄子上“板凳戏”唱得十分红火。魏碉仁父亲魏顺发就是戏班的著名演员,艺名长寿子。此外还有王官官子、保家保、仇永德、高得金、刘永祥、严克泰、天成子等演员。1959年该戏班参加互助县文艺汇演受到好评,出席青海省戏曲调演获二等奖。1982年改为社(镇)办业余秦剧团,当地政府拨出专款予以扶植。 -
82019-10
[ 词条 ]《投闯王》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张棣赓编剧。须生为主唱做戏。陕甘宁边区边卫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河南义士李信开仓放粮,救济贫苦民众,为官府所逼,投奔闯王的故事。 -
82019-10
[ 词条 ]张忠义
张忠义秦腔演员。主工大净。1944年生。陕西西安市人。1959年入西安易俗社学艺,师承李可易、安鸿印等。对秦腔花脸唱腔进行过改革尝试,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所表演的《铡美案》之包拯、《回荆州》之乔玄、潘璋,《醉打金枝》之郭子仪、《玉虎坠》之马武,以及杨虎城、周伏龙等角色,均受到观众肯定。 -
82019-10
[ 词条 ]《关中四杰》
秦腔现代本戏。张剑颖编剧。1944年关中八一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抗日时期,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关中冯云鹏、张清益、田荣贵、胡文贵等人积极劳动生产,开办义仓,救济民众,获得好评,被评为特等劳动模范。 -
82019-10
[ 词条 ]票房
见业余秦腔戏班 -
82019-10
[ 词条 ]裕民社
陕甘宁边区秦腔演出团体。1943年春成立于陕甘宁边区新正县(今旬邑县)马栏镇。前身为蒲城县上王镇一财东私建之三义社(后更名”景存社”)。1942年12月31日,得渭北工委地下工作者帮助,投奔边区马栏镇,改为现名。王知德任指导员,队长刘化林,学生班长王志学,教练王安民,演员有须生王锋章(东娃)、陈昌(昌娃子)、梁文义(福娃),小生吕川杰(吕天才)、吴均尚、陈秦祥、雷秦秀,旦角陈兴民、戴彦芳(跳蚤红),花脸张明勋、张明信,丑角李嘉华(四撮毛)、孙秉娃等70余人。演出剧目有《玉镜台》《三滴血》《精忠报国》《青梅传》《双明珠》《济南案》《软玉屏》《彩楼配》《杀四门》等。同年4月,该社奉调延安,并入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