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八一剧团
陕甘宁边区秦腔演出团体,兼演眉户、歌舞。1942年初由中共中央西北工委将七月剧团(即西北剧团二团)与关警剧团合并成立于淳化县马兰镇。王维之任政治协理员兼团长,斯曼尼(杨公愚)、石生芳任副团长;卫新任教务股长,袁光任副股长,董仲良任总务股长,各股业务行政人员有张根臣、王依群、肖金、韩斌等。主要演职人员有陈瑞林、谭增成、屈映明、马平治、王群定、王小民、陈光、王茂才、萧殿儒、刘福堂、田志顺、张安邦、张志光等。演的剧目有《战斗的十月》《大钉缸》《新教子》《上大当》《祁半仙》《新考试》《特种学校》《抓壮丁》《抓汉奸》以及《中国魂》《洋烟恨》《金莲痛史》等;还有经过改编的秦腔传统戏《三滴血》《黄鹤楼》《三回头》《四贤册》《花云带箭》《石达开》等。1942年10月,剧团赴延安演出获得成功。1943年春,与关中剧团合并,成立关中八一剧团。①关警剧团。陕甘宁边区秦腔演出团体。1940年秋由陕宁边区分区保安司令部创建于新正(今陕西旬邑县)阳坡头村。初名关保宣传队,黎明任,民任员名为警备司令部,宣传队也随之更名为关警剧团。石生芳任团长,张根臣任指导员,尚战魁任生活大队长。演职人员有田德兴、钟书义、姚治邦、杨有才、任庭芳、严文卜、张培仁、张德敏、萧殿儒、程国補、赵俊富、筒安喜、王戎才、刘富青、尚德才等。演出剧目有《上大当》《抓壮丁》《新教子》《大钉缸》《看女》《五里坡》《小放牛》等。1942年与西北剧团二团合并,组建成八一剧团。②西北剧团二团。陕甘宁边区秦腔演出团体,兼演歌舞。1940年秋,中共中央西北工委在七月剧团赴延安慰问演出后改建而成。驻陕北公学。白衣(何纯勃)任团长,斯曼尼(杨公愚)任副团长。次年,其创作排演的各类秦腔剧目以及苏一萍、白衣等排导的话剧《蜕变》《日出》收到社会关注,西北工委决定组建专演话剧、歌舞的西北剧团一团并留延安,决定以演秦腔为主的人员组成西北剧团二团。1942年春返回关中,恢复七月剧团名称,属中共陕西省省委领导。又从鲁艺调来岳松、谭碧波、刘汛等,后与关警剧团合并,组成八一剧团。 -
82019-10
[ 词条 ]杨畅中
杨畅中(1930~ )秦腔演员。工净。10岁入觉民学社学艺。后任银川市秦腔剧团副团长。1958年曾在中国戏曲学校师资班进修,回团后主要从事秦腔教学工作。尤擅于猴戏。经常演出的剧目有《斩颜良》之颜良、《游龟山》之卢林等,还擅演《火焰山》《闹龙宫》《盗扇》等剧目。 -
82019-10
[ 词条 ]《陇上优伶志》
甘肃近代秦腔艺人传志。牛芮青遗稿。约成书于清光绪二十至二十五年(1895-1900)。全书分前后两部分,后部分已佚,前部分已由《甘肃文化》2004年2期全文刊出。有“序”文数百言,记云:“光绪以前,咸同之际,为吾陇优伶极盛时代,而吾所记,则皆得之故老之传述,尤以先足毓卿公所语为多。兄于多此道有如嗜痂,且于同光时之诸伶,皆经目击,故能言之独详。”主要对清同光时期之十位陇上名伶和一位检场分别立传记述,依次为三元官、福庆子、赵二、张寿容、桑旦、王宝童、陈明德、高毛娃、牛宝山、张长龙、韩鸭子。书中不仅对每人之表演、唱腔、念白以及化妆脸谱、特技绝活分别一一点评,也对各人之生活嗜好、趣事轶闻多有涉猎,尤其“序”文还对明代甘肃之西秦腔,做出简约论述和考证。它对研究甘肃近代秦腔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 -
82019-10
[ 词条 ]庆环农村剧校
陕甘宁边区戏曲演出团体。1939年6月成立于环县曲子镇,隶属庆环分区。校址是借用群众的两孔窑洞和四间土房,政府各部门捐助了部分用具和几十元钱作为开办费,从冬学选调了四五名教师,招收了一批有文化的青年和部分流散艺人,组成了40多人的专业戏曲团体。因当地群众曾捐助一斗麦为其建校筹资,故又称“一斗麦剧团”。史虎臣、刘飞军任正副校长。校委会下设四科七股(组)。主要演员有张云、范玉华、王中才、张崇义、陈希林、张崇仁、袁兴贵、杨华芳、赵三、杨天才等。开设政治、国语、算术等课程。办校一月,即赴分区各县演出。1940年8月,分区迁至庆阳,改名晚东分区,剧校随之迁往,并易名陇东剧团。 -
82019-10
[ 词条 ]七月剧团
革命老区秦腔演出团体,兼演话剧、歌舞等。1939年7月1日中共陕西省委组建于泾阳县云阳镇。白衣(何纯勃)任团长兼指导员,程波涛任副团长,斯曼尼(杨公愚)任秘书。1940年严一农为团长,卫新任指导员。1941年易名为西北剧团二团,王维之任指导员。同年三月又恢复原名。主要演职人员有张根臣、高鲁手、陈瑞林、谭增成、袁光、王依群、屈映明、马平治、胡虎林(康群)、赵敏(赵呈林)、王群定、王小民、巩清云、陈光、田志顺、张志光等80多人。创作排演的秦腔现代戏有《战斗的十月》《大钉缸》《新教子》《上大当》《祁半仙》《新考试》《特种学校》《抓壮丁》《抓汉奸》以及《中国魂》《洋烟恨》《金莲痛史》等;还有经过改编的秦腔传统戏《三滴血》和《黄鹤楼》《三回头》《四贤册》《花云带箭》等剧目。另外还演出了大量话剧、快板剧等。1940年3月,该团赴延安慰问演出,西北工委经过扩充,将其改建为西北剧团二团。后又返回关中分区所辖地区继续演出。 -
82019-10
[ 词条 ]《查路条》
秦腔现代本戏。马健翎所编剧目。别名《五里坡》。唱做并重戏。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首演。有东风文艺出版社刊行《马健翎现代戏曲选》书录本。本剧讲述了晋察冀边区群众刘姥姥和王二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五里坡设岗查验路条。恰有汉奸路过,汉奸贿赂刘姥姥欲蒙混过关。经刘姥姥巧妙盘查,撕开汉奸真实面目,遂将其抓获。秦腔现代戏,阎冬贤饰《查路条》之刘姥姥,刘小虎饰汉奸,王玉娴饰王二婶(戏曲研究院提供) -
82019-10
[ 词条 ]《五岳图》
《五岳图》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破渑池》《渑池关》微张奎》《收灶王》等。净角、武旦唱做打并重。事出《封神演义》第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回。甘肃陈明德、张寿容、福庆子之代表作。今存版本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甘肃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张太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中路梆子本、山东梆子抄录本等。剧情简介姜子牙欲破渑池关,守将张奎之坐骑乌烟兽连伤周营5员大将。杨戬战之,杀张母与坐骑乌烟兽。张奎之妻高兰英出战,杨戬放出哮天犬咬伤。张奎施地行之术,杀死土行孙。子牙得惧留孙相助,杀死张奎夫妇,渑池关破。人物扮相演张奎角色之脸谱,有黑额红膛,挂黑满,插耳毛戴七星额子,插鸡翎。妻高兰英,画半净半旦脸谱。代表唱段张奎唱段有代表性。所唱[苦音带板]较著名。唱词为:未曾上马心暗想,我前思后想无主张。有心不把军阵上,又怕杨戬笑一场。头一阵拿来杨戬将,乌烟兽斩在营门上。二一阵拿来杨戬将,二堂里斩坏老太娘。若还三次把阵上,诚恐我妻她命又伤。转面我把家将唤,侯爷把话说心中。卷了旗、收了兵,扯下吊桥关城门。法他骂来法他攻,他骂死骂活莫开城。音像资料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有2008年甘肃省西和县秦剧团排演的全剧音像光碟并出版发行。 -
82019-10
[ 词条 ]三八五旅宣传队
全名“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三八五旅宣传队”。革命老区秦腔演出团体,1937年10月成立于庆阳。队长先后有王元和、何德庆、卜之、周炳忠、田益荣、刘三(刘思向),李廷和任指导员。主要队员先后有苏德俊、张星点、刘清贵、江均平、鲜开新、向荣、朱彦林、廖文光、罗廷汉、陈天孝、涂思舜、魏照辉、詹永和、冯登全、苟金胜、郭星华、常福荣、黄蒲娴、何桂友、杜震、王东明、马长福、王友仁、陈西岭、容国春、王昭等。1939年秋,全队赴延安部队文艺工作团学习七个月,冼星海、李鹰航、吕朋、马瑜等教授音乐、戏剧课,观摩了鲁迅艺术学院演出的《北京人》《李自成之死》《打渔杀家》《法门寺》等。除演出小型歌舞节目、话剧、街头剧外,还演出京剧、秦腔、眉户戏,如《摩擦鉴》《友田敏子》《新柜中缘》《裴金章回家》《宋江》《清风寨》《十二把镰刀》《逼上梁山》《血泪仇》等。1944年3月,首次在庆阳演出由马健领创作、指导排练的眉户剧《大家喜欢》;还创作、演出了现代秦剧《马杏儿》《两兄弟》等。宣传队以庆阳为中心,足迹踏遍了陇东分区所属各县镇。在边区大生产运动中,有的队员被评为劳动英雄、模范宣传员;有的为保卫边区荣立战功。1936年与警备三旅宣传队含编,改名为警三旅宣传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