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碧游宫》
《碧游宫》秦腔传统本戏。别名《诛仙阵》《三闯碧游宫》等。生、净、旦唱打并重。事出《封神演义》第七十二至七十八回。甘肃罗树德、陈明德、福庆子、唐华、耿忠义代表剧目之一。葛正兴所饰三教主,赢得“三教主打坐碧游宫。谁也唱不过葛正兴”戏谚赞语。甘肃省西和县秦剧团演出《碧游宫》剧照(孟云提供)今存版本 现有多种版本存世,山西、河南、河北、云南等省梆子戏有同目,有甘肃靖远清嘉庆古钟铸目;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程海青、华天堂口述秦腔抄录本;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丁宪文口述山东梆子抄录本。剧情简介 姜子牙伐纣,殷将胡雷迎战,被龙吉公主以太阳神针射死。胡雷托梦于乃师火龙圣母为之报仇,火龙圣母盗得碧宝冠,下山与子牙战,申公豹打伤姜子牙。子牙得广成子相助,擒获申公豹,送交元始天尊处置,又在佳梦关前打死火龙圣母。并将金霞宝冠送归碧游宫通天教主。通天教主又受其徒所激,摆下诛仙大阵抗拒周兵。广成子三闯碧游宫,又得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西方准提相助,阵破,通天教主败逃。人物扮相 主要角色广成子,先以须生应行,中途改为半金脸、最后改为全金脸;初为俊扮,戴道冠,黑三绺,青素褶,系大带,着红裤,蹬高靴,持蝇帚。通天教主,二净,黑脸,额面绘八卦肴象之“离”,绘太极图,戴道冠,插表角,挂黑张,插耳毛,持风火宝扇。胡雷,二净,因有九头,其脸画有九颗人头。还有白象、黄虎、青狮、老豹四妖,皆勾意象脸,脸谱独特。表演特技 本剧有“打麻鞭”特技,为广成子鞭打火龙圣母阴魂时所用。麻鞭用大麻搓成,长约300mm,尖细,尖上留有10mm梢子,麻鞭打出时猛收,梢子卷击可爆发出尖脆响声,随即缠到被打人身上,以此形成多种特技表演。代表唱段 广成子与火龙圣母讲道时有一段对唱。广成子唱:[欢音慢板]和师妹打坐在青石峡下,一来一往讲道法。青枝绿叶红宝盖,[欢音二六板]三教原来是一家。火龙圣母唱:既知三教是一家,子牙不该叫骂咱。广成子唱:[欢音带板]姜元帅骂你兄赔罪,仰望道妹收道法。火龙圣母唱:[二六叮板]若要妹妹收道法,除非是头落眼闭下。广成子唱:[欢音带板]我把这八卦仙衣齐款下。火龙圣母唱:火龙圣母披铠甲。广成子唱:广成子忙把仙法稳。火龙圣母唱:火龙忙把火龙踏。广成子唱:既是仙家莫败阵。火龙圣母唱:败阵何为大仙家。音像资料 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有2008年甘肃省西和县秦剧团排演的全剧音像光碟并出版发行。 -
82019-10
[ 词条 ]《金桥阵》
《金桥阵》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倒打西岐》《收殷郊》等。净角唱做戏。事出《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甘肃、陕西各路秦腔班社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刘兴汉口述秦腔抄录本。此外豫剧、平调、怀调、山东梆子也有同剧,名《五帝旗》《红拱地》《殷郊下山》等,情节略异。本剧讲述了广成子命殷郊下山助周伐纣,行前,殷郊向师父发下誓言,若违背师命,甘愿死于夹山之中。广成子又将翻天印交与殷郊。途中,遇申公豹,唆使殷郊倒戈伐周,殷郊从之,连擒数员周将。姜子牙请来广成子,临阵劝诫不听,师徒反目。广成子摆下金桥阵,战殷郊不胜。又请来五帝与殷郊同战,太上老君收回翻天印,殷郊仓皇逃往夹山,元始天尊以法术将其夹死山中。 -
82019-10
[ 词条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
陕甘宁边区戏曲演出团体。1938年4月,在毛泽东同志直接倡导下,由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主席的柯仲平于同年7月4日在延安创建。柯仲平任团长,张季纯、马健翎任剧务部主任,墨遗萍任教务部主任。1941年马健翎接任团长。运用西北人民喜闻乐见的秦腔、眉户、秧歌等艺术形式,反映当时抗日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战斗、生产、生活。该团艺术实力雄厚,有马健翎、张季纯、墨遗萍、黄俊耀、尚伯康等剧作家。刘白羽、杨超、柳青、草明、董速等为文化教员,李丽莲、马可、庄英、安波、杜矢甲等任音乐教员。演职人员有史雷、张云、刘克礼、李刚、党奎、毕雨、贺原野、姚伶、王志义、王岚等;后又有米成义(米晞)、程士荣、黄俊耀、张克勤(张力)、周洪涛(周惇)、李文宇、任国保、任应凯、尚伯康、王爱民等。1942年冬,关中“裕民剧社”(原名“景存社”)抵延安,并入该团。演员有吕川杰、吴君尚、戴彦峰、王峰章、辛华秦、陈兴民、张明勋、陈谋子等。1947、1948年,先后招收两批小学员,有马蓝鱼、李应贞、胡正有、槐保顺、苏少峰、袁安学、袁辉、杨秀娥、高云龙、朱成仁、吕兴旺等。该团创作演出了大量的秦腔现代戏,如《好男儿》《查路条》《那台刘》《一条路》《中国魂》《回关东》《三岔口》《八千马》《抓破脸》《血泪仇》《保卫和平》《官逼民反》《穷人恨》《一家人》,以及眉户剧《十二把镰刀》《大家喜欢》等;还改编演出了《徐州革命》《打渔杀家》《八大锤》《游龟山》《金沙滩》《斩马谡》《打金枝》《伍员逃国》《葫芦峪》《回荆州》等优秀传统剧目。1948年,彭德怀、王震看了该团演出的《血泪仇》《穷人恨》以后,分别给剧团和马健翎写信表示鼓励和祝贺。1949年6月7日,一野政治部将该团一队易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队;9月,部队西进兰州,又与联政宣传队合并,命名为第一野战军政治部文艺工作团。1949年国庆前夕,民众剧团二队调往西安。1950年命名为西北民众剧团,于1952年扩建成立西北戏曲研究院。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遗址 -
82019-10
[ 词条 ]《回关东》
《回关东》秦腔现代小戏。张季纯所编剧目。唱做并重戏。陕甘宁边区文协民众娱乐促进会首演。本剧讲述了抗日战争初期,东北某青毕因家乡沧陷,参加寧命故争,后家乡解放,回家探望妻、母。不料叔母做了汉奸,将其母、妻赶出门外。青年告知当地政府,抓获叔母,迎回妻子、母亲,全家顧聚。 -
82019-10
[ 词条 ]骑锋剧社
新疆秦腔班社。1948年10月组建,隶属国民党骑五师政工处。负责人王义民。主要由新中舞台的部分人员和迪化、昌吉招收的艺人组成。如符子和、张福、楼英杰、王正民、唐生俊、赵兰芳等。以演传统戏营业开支,次年春季解体。 -
82019-10
[ 词条 ]福利社
甘肃秦腔班社。1948年由阿干镇煤矿主张伯庵出资兴办。周兴俗任社长。主要演出场所最初在阿干镇,后迁到雁滩。该社主要成员有周正俗、黄致中、岳钟华,肖正蕙、梁培华、吴德育、李发民、张砚芳、杨金民、刘金荣、孔新晟、马炳南、赵福海等。并在须生应工的剧目上名角荟萃,很有影响。演出的主要剧目有《赵得胜巡城》《取都城》《蜜蜂计》《破宁国》《刺秦》《马超哭头》《皇姑打朝》等。1950年与文化社合并成文化福社。 -
82019-10
[ 词条 ]铁血剧团
铁血剧团甘肃秦腔班社。属国民党一二〇军十一团管辖。1946年创建于甘肃平凉,是在强行接管甘肃崇信县孙家班子后经整顿而成立。1947年随军抵兰州演出。主要演员有李发民(工须生)、马元财(工旦)、牛利民(工小生)等50余人。1949年秋,在岷民县随军起义,开赴西宁后,转为西宁市秦剧团。 -
82019-10
[ 词条 ]《尼姑思凡》
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别名《双下山》《尼姑下山》。小丑、小旦唱做戏。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民国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少女赵氏,幼入仙桃庵为尼,法名色空。不甘空门孤苦,心想人间美好,终于扯破袈裟逃逸山下。途遇一男僧,名无本。二人偕伴而去。